中新网新疆新闻7月13日电(李哲清 李星儒)柯尔克孜族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给温宿县博孜墩柯尔克孜民族乡博孜墩村的每位绣娘们至少带来1万元以上的收入。随着“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非遗传承行稳致远,魅力四射,一群“小绣童”开始学习刺绣文化与技巧,领略非遗之美,传承匠心技艺。
日前,在博孜墩村暑假中的一群10岁左右孩子,分别走进阿依努尔。库都斯、布瓦依夏。艾山、吐尼沙·米曼等非遗传承人的家里,了解柯尔克孜族刺绣的前身今世,学习刺绣的注意事项、基本要领、基本绣法,学习柯尔柯孜刺绣中“饰品、包、服饰、鞋子”这四大类绣品的“纹样、颜色、针法”等文化与技巧。
“自今年4月起,我们村委会就利用空闲时间带领本村群众子女,引导孩子们参观学习和了解柯尔柯孜民族非遗刺绣文化,经过近3个月的有效引导,博孜墩村的小小绣童们,已开始穿针引线,描绘内心的希望与美好的憧憬,当上了柯族刺绣文化的‘传承人’。”博孜墩村委会副主任李光辉说道。
目前,博孜墩村8-13岁“小绣童”已达24名。他们虽然手法稚嫩,但学得非常认真,都沉浸刺绣的快乐中,并且有一个美好的愿景。
“我很喜欢刺绣,刺绣是我的快乐。”今年9岁的“小绣童”阿依玛热斯·艾斯卡尔说。
“我今年10岁了,我一有时间就向奶奶刺绣,我以后要绣得跟奶奶一样漂亮。”有着刺绣家传、从小受到奶奶熏陶的“小绣童”阿丽米热·艾斯卡尔说。
“柯尔克孜族刺绣文化博大精深,工艺品很精美,我特别想学习好、传承好。”今年13岁“小绣童”祖丽皮亚·吐尔代克说。
柯尔克孜族刺绣多以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为题材,也有丰富多样的几何图案,主要用以装饰服装、鞋帽、腰带、枕头、布单、毡毯、帐帏、门帘等日常生活用品。在众多绣品中,尤以“五彩吉祥符”最能代表柯尔柯孜刺绣的技艺。
图为祖丽皮亚·吐尔代克和阿丽米热·卡尔瓦依两人在刺绣作品。(李星儒摄)
据悉,下一步,博孜墩村将培养更多的小传承人,将柯尔柯孜刺绣不断发扬光大,并在传统文化中融入创新元素,让非遗的文创产品飞向全国走向世界。
举报/反馈

中国新闻网

4111万获赞 645.8万粉丝
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由中国新闻社主办
北京中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