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2023 SiFive RISC-V中国技术论坛”在深圳举行。RISC-V技术发明者预计,RISC-V架构发展迅速,将在两三年内超越其他架构。

  RISC-V是一种基于精简指令集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与RISC-V架构类似的,是X86架构、ARM架构。RISC-V是为了满足现代计算机对高性能、高效能和灵活性的需求而设计。

如何走出芯片困局?开源RISC-V架构带来新格局
2023 SiFive RISC-V中国技术论坛

  RISC-V架构的优势

  RISC-V最大的优点是开放性和灵活性。它是一个开放标准,可以在各种不同的体系结构上运行。它能够满足不同应用程序的需求,允许用户自由地使用、修改源代码,用户可以自定义指令集以处理特定的任务,如加密、多媒体处理和人工智能。

  RISC-V还有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RISC-V的ISA是模块化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扩展指令集以处理不同的任务,非常适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RISC-V容易在不同的平台上移植,其设计相对简单和透明,而且遵循了统一的规范和接口标准,软硬件之间互操作性好。此外,RISC-V还具有高性能和低功耗的优势。

如何走出芯片困局?开源RISC-V架构带来新格局
架构对比

  与大多数指令集相比,开源的RISC-V的设计是完全透明的,可以自由地用于任何目的,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RISC-V芯片和软件。近几年来,由于其开放性和透明性,RISC-V已经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开放标准,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嵌入式系统和移动设备中。

  市场格局,应用领域

  近年来,由于国际形势变化,X86架构、ARM架构芯片存在授权、供应风险。在此情形下,RISC-V架构由于开源开放、设计透明,被国内厂商视作候补替代方案。这使得RISC-V在国内迅速发展,正在崛起为新的处理器一方巨头,未来RISC-V将会和X86、ARM架构长期在市场上共存。

如何走出芯片困局?开源RISC-V架构带来新格局
RISC-V的软件生态

  据介绍,在2022年采用RISC-V架构的芯片出货量已达100亿颗,其中一半来自中国。目前,国内的知名企业如中科院计算所、赛昉科技、阿里平头哥、芯来科技等都有布局RISC-V,开发不同层面的软硬件解决方案。

  目前在芯片领域,主流的电脑、手机处理器仍以X86、ARM架构为主,但在物联网、汽车电子、智能穿戴、家电家居、嵌入式等领域,RISC-V则拥有更多机会。RISC-V拥有的低功耗、可定制、易移植、高性价比、无IP限制等优点,正适合在这些应用领域拓展。

如何走出芯片困局?开源RISC-V架构带来新格局
RISC-V架构芯片拥有高性价比

  RISC-V未来发展

  RISC-V的发明者Krste教授等人共同创办了SiFive公司,致力于RISC-V架构芯片设计。SiFive布局了最全面的RISC-V IP产品,软件生态如Multi-core、Multi-cluster等也在跟进,以输出完整方案。此次SiFive在中国举办3地巡回论坛,向国内RISC-V产业圈展示了在RISC-V领域的能力图谱,吸引了近2500业内人士参会。据介绍,RISC-V国际基金会到目前已经有近4000的RISC-V会员。

  SiFive企业营销与业务开发资深副总裁刚至坚介绍了RISC-V的未来发展。在对功率效率有较高要求的领域,比如移动市场,目前RISC-V的功率效率相比ARM有30%~40%的提升。在汽车领域,电动化和自动驾驶已经彻底颠覆汽车业,从硬件到软件彻底焕新,这将催生一个全新的生态。AI领域,特别是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提升了对可编程性的需求。在另一些特定的关键领域,如航天,NASA已在大型航天和工业项目中采用了RISC-V。这4个领域未来将成为RISC-V破局的关键,也是SiFive率先布局抢占市场的重点。

如何走出芯片困局?开源RISC-V架构带来新格局
RISC-V发明者之一Krste Asanovi教授

  RISC-V主要发明人、SiFive共同创办人兼首席架构师Krste Asanovic教授表示“RISC-V势不可挡”。据保守预测,到2025年RISC-V芯片出货量将突破800亿颗。

  RISC-V应用场景正在从低功耗物联网向更复杂的手机、服务器等应用领域拓展,软件生态也迅速发展。作为一个开放源码指令集架构,RISC-V正在蓬勃发展。在中国半导体行业,RISC-V也正迎来发展机遇。

举报/反馈

天极网

44.1万获赞 66.9万粉丝
妙趣科技 专业范儿 好玩的数码资讯看天极
天极网官方账号,优质数码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