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另据调查,我国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约占总数的10%,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占19%左右。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今年5月,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广东省积极响应,7月8日,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举行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学术研讨会。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多与家庭有关
对于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解释,这并不代表抑郁症患病率。有抑郁情绪不等于患上抑郁症,后者需要专业的医生给予诊断,符合一定的标准和症状,如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出现学习和工作障碍等。
“情绪问题很普遍,要识别是病态还是正常情绪波动,但如果有厌世,乃至轻生的想法和行动,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他提醒。
很多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都与家庭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有关,因此,进行心理障碍干预时,也需要家长配合做出改变,营造更好的家庭环境。
这些家庭呈现出一些共性,如:家长态度粗暴、刚愎自用,认为大人的话就是对的,孩子不懂,“包括部分高知家庭,也要警惕因为自己懂得多,就在孩子教育上过分自信,影响了正常的亲子沟通”;有些家庭则是过分溺爱,在孩子出现心理障碍时,认为经济条件允许躺平,“抱着大不了养孩子一辈子的心态,其实也是一种不负责任,孩子明明是可以经过干预回归正常工作和生活”;还有部分家长则是因为代际之间观念的差异,导致和孩子的沟通隔阂。
另外,他谈到,很多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起初都与在学校人际关系不好,甚至遭遇校园霸凌有关,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社交,转为网络社交、打游戏等,长此以往就更不愿意回归校园、回归课堂。
不要以耽误学习为理由
打断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
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秘书长林勇强介绍,一项针对大学生的研究显示,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大四学生更突出,原因即与环境突然改变,部分曾经一直跟随家长步伐的学生出现人际交往不适应有关。
其对青少年抑郁问题进行长期追踪,结果显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更不容易出现情绪障碍。这与国际上相关研究的结论一致。
“临床中,青少年出现精神心理问题多不外乎三种原因,也可以称之为‘三座大山’,即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和家庭因素。极端的精神障碍患者,人际关系往往很糟糕,打开手机通讯录,联系人甚至经常是个位数。”
他提醒家长,良好的人际关系要从小培养,不要以不安全、耽误学习等理由打断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否则可能得不偿失。
尊重孩子的“心身特质”
和环境进行相应的匹配
对于很多人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归因于原生家庭,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谢永标表达了不同的看法。“社会在进步,教育意识在增强,现在的家长肯定比我们那时候多子女家庭的家长做得好,为什么当下的心理健康问题反而更突出?”
谢永标认为,这与当前社会对于成功过于单一的定义有关,缺少多元价值标准,时代的压力传导到家长身上,也导致了家长“盲目鸡娃”。
“如果一个人这辈子就喜欢在家写写画画,可能也是未来的梵高,但是我们的环境允许这样的人存在吗?大家都追求一个共同的价值观,这就是问题。”他建议,社会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心身特质”,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来培养。
“人的问题是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的,要尽量寻找到一个人的天赋,认识身体和心理的局限是什么,和环境进行相应的匹配,才能过好这一生。”
确诊抑郁症吃药还是心理治疗?
视情况而定
“李玟的悲剧发生后,有患者同我分享了一些文章,提出抑郁症用心理和行为干预就行,不用吃药,甚至越吃药越糟糕,要特别警惕这类伪科普。”
贾福军提醒,部分轻度抑郁症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解决,中重度抑郁症则必须要药物治疗,且症状改善后仍需坚持遵医嘱服药,完成康复治疗,以免反复发作影响预后和疾病转归。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有着生物心理社会等多因素。其中,生物因素包括遗传背景(不是遗传病)、脑发育、神经生化、神经影像改变,及其他大脑结构的变化等,如果作用过于强大,则可能一个小的触因就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有些人认为想得开就不会得抑郁症,这其实是误区,是不科学、不公平甚至是不尊重人的。”贾福军表示。
他建议,如果受情绪问题困扰,也可以向正规的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求助,他们能够解决大部分轻度的心理问题,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需要药物干预的时候会将患者转介到医院。
“此次成立专委会的目的之一,就是调动更广泛的专业人员,包括卫生健康、教育等部门的力量,集中资源、加强培训,让更多人具备对心理健康问题基本的干预能力,服务青少年及其家庭。”他表示。
记者 | 岳超群 韦希禧
编辑 | 张芷莹 责编 | 张秀丽
通讯员 | 张蓝溪 吴玉洁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