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食堂,本来是为了方便老年人用餐而设立的,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蹭饭”的行列,把老年食堂当成了自己的“食堂”。这种现象在本市多个社区都有发生,成为一种新潮时尚。

记者走访了本市部分社区老年食堂,发现不少年轻人和老年人一起排队打饭用餐。他们中有上班族,有学生,有带着孩子的家长。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喜欢老年食堂的菜品,觉得干净、卫生、健康、便宜。

“吃饭,我倾向于干净、卫生,吃起来健康的餐厅,这里味道也不错。自从公司四月份搬过来,基本上我中午都来这吃。”在和平区南营门街老年食堂用餐的冯殿玉说。

“孩子半天课的时候,中午经常来这里吃。这里的菜品比较适合孩子的口味,而且价格也很实惠。”在河北区月牙河街道老年食堂用餐的张阿姨说。

老年食堂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菜品都是按照低油、低盐、低糖的标准制作的,既符合老年人的需求,也受到年轻人的欢迎。而且,他们还会根据季节和顾客的反馈调整菜单,增加一些特色菜品和小吃。

“我们这家老年食堂年轻消费者的比例在20%左右。我们很高兴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南营门街老年食堂负责人徐浩说。

对于年轻人的光顾,老年人也表示欢迎。“有年轻人做伴,吃饭的时候感觉也有朝气,挺好的。”经常在老年食堂用餐的崔奶奶说。

业内人士认为,老年食堂开放给社区百姓用餐是一个有益模式,可以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影响。同时,也建议相关部门能支持老年食堂开设“小饭桌”,满足一老一小和周边群众的用餐“刚需”。

据悉,“小饭桌”是指在老年食堂内设立专门为儿童提供午餐或晚餐的服务。这种做法在其他省市已经有了先例,并受到了广泛好评。希望本市也能尽快推广这种做法,让更多的老少共享社区资源。

据了解,与其他老人家食堂不同,新投用的南营门街老人家食堂是全智能化的“智慧食堂”。在这里,每一个餐盘都会有一个对应的“身份码”,老年人通过面部识别或者刷就餐卡可以绑定当天所用的餐盘。“老人拿着‘智慧餐盘’去取餐时,餐盘移动到指定区域,会根据重量自动计费,选择完菜品后老人就可以直接到餐桌用餐了,智能设备会自动计费、扣费。”食堂负责人吴雪涛说。


这里的菜品按克售卖,在取菜通道旁有个显示屏,取餐重量、消费金额,以及餐食中所含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含量都会显示在屏幕上。屏幕上还会显示忌口食物提醒,老人也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到今天餐品的营养摄入情况。


“智慧食堂”除前台明厨亮灶外,后厨还有智能炒菜机,以及涵盖AI智能预警报警、菜品留样、餐具清洗、垃圾处理等多种功能的食安检测设备,老人们坐在一起吃饭、聊天,既放心又舒心。

社会观察:

这种现象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人觉得这是一种节俭、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有人则担心这会影响老年人的用餐质量和权益。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天津独有的,而是在全国多个城市都有发生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年轻人都面临着住房、就业、教育等方面的压力,导致他们在生活上不得不节省开支。而社区老年食堂,正好提供了一种便捷、实惠、健康的用餐选择。老年食堂的菜品都是按照低油、低盐、低糖的标准制作的,既符合老年人的需求,也受到年轻人的欢迎。而且,老年食堂还会根据季节和顾客的反馈调整菜单,增加一些特色菜品和小吃。

从这个角度看,年轻人到老年食堂“蹭饭”并没有什么不妥,反而是一种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的做法。老年食堂本来就是为了服务社区居民而设立的,不应该只局限于老年人群体。而且,年轻人的光顾,也可以给老年食堂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客流量,有利于其良性运转和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增进老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社区的和谐与团结。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老年人的感受和需求。毕竟,老年食堂最初是为了方便老年人用餐而设立的,如果因为年轻人的光顾而导致老年人用餐不便或不舒服,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在享受老年食堂提供的服务时,我们也要尊重老年人的习惯和喜好,遵守用餐规则和礼仪,保持良好的用餐秩序和环境。同时,我们也要支持相关部门和机构加大对老年食堂的投入和扶持,改善其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水平。

总之,“下吃孩子饭桌上吃社区食堂”,是一种新潮时尚,也是一种新型生活方式。我们既要欣赏它所体现出来的节俭、健康、环保等美好品质,也要关注它所涉及到的老少共享、社区共建等重要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社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益相关者的共赢发展。

举报/反馈

10点一页书

1.5万获赞 1320粉丝
讲历史,探文化,尝美食,赏美景。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