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山岛、小长山岛隶属于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位于我国辽东半岛黄海北部海域的长山群岛。大长山岛地势呈东西走向,东西略宽,中间狭窄,形似雄鹰,长16.87公里,宽0.5至2.5公里。小长山岛山峦叠嶂、狭长,相较大长山岛面积略小而得名。小长山岛岛体呈东西走向,丘陵起伏,沟壑纵横,空中俯瞰形似一把弯钩。
2014年,长海县新建跨海大桥—长山大桥,将大长山岛、小长山岛连为一体形成岛群,构建成长山群岛的核心腹地,成为长海县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和交通枢纽。大长山岛和小长山岛(岛群)陆域总面积59.3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610平方公里(高潮),海岸线长139.6公里,设有大长山岛镇和小长山岛镇,共10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人口4万余人。2023年,大长山岛和小长山岛(岛群)获得自然资源部首届“和美海岛”称号。
大长山岛和小长山岛(岛群)有着丰富的海水生物资源,囊括了黄海北部海域所有海洋生物种类。其中,浮游植物75种、浮游动物44种、鱼类70余种、贝类50余种、藻类百种以上、虾蟹类11种;拥有长海海参、长海鲍鱼、长海虾夷扇贝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岛群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西太平洋斑海豹、小须鲸、长须鲸、灰鲸、中华白海豚,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东亚江豚、瓶鼻海豚、虎鲸、伪虎鲸等多种珍贵海洋哺乳动物洄游区和觅食地。岛群辖区内的辽宁大连长山群岛候鸟栖息地是黄嘴白鹭、黑脸琵鹭、海鸬鹚等珍贵候鸟的停歇地、繁殖地及越冬地,已被列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候选提名地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小长山岛沿岸水深礁多,水质优良,水流湍急,非常适合海钓运动,素有“黄海垂钓第一岛”的美誉,是中国钓鱼协会、长山群岛海钓公开赛和长山群岛海上高尔夫节的比赛基地。
大长山岛和小长山岛历史悠久。大长山岛境内已发现并发掘古文化遗址8处,古墓葬3处,出土大量石器、陶器、骨角器、青铜器等珍贵文物。小长山岛全岛共有姚家沟遗址、英杰坨子贝丘等4处文物保护遗址。据考,大长山岛属于小珠山一、二期文化类型的上马石遗址下层,最早可上朔到距今7000年,相当于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时代,即在母系氏族社会的神农氏时期,先人们就在岛上掘地造屋,窬木而舟,渔猎垦耕,繁衍生息,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独具特色的海岛早期文明。其遗址上层文化因有别于大连地区其他青铜文化和铜石并用文化,而被命名为“上马石上层类型”。它展示了在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夏禹时期,先人们的生活形态和海岛从原始到奴隶制社会发展阶段中的文明史迹。
大长山岛和小长山岛渔家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长海号子。长海号子是流行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地区的一种传统民歌,属于富有海岛特色的劳动号子。长海由100多个岛屿组成,千百年来居民以渔猎为生,在与风浪的搏斗中,船(渔)民需要用号子统一劳动节奏,提高劳动效率,于是产生了长海号子。长海号子内容丰富,调式各异,是渔民们在从事渔业生活的艰苦劳作中创作产生的,反映了广大渔民乐观主义精神,是民间音乐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大长山岛、小长山岛是中国北方典型特色的海洋牧场、海珍基地、旅游胜地,它们正在努力打造自然生态、全感旅游、绿色低碳、海上花园的生态低碳示范岛。在“和美海岛”创建示范工作的契机下,这里终将形成岛绿、滩净、水清、物丰的人岛和谐“和美”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