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精密仪器进入到实验室研究中,所以,及时了解仪器研究对象才能让自己选择到合适的检测仪器。那么,EPR研究什么呢?它有哪些优缺点呢?下面就来对EPR研究对象、优缺点做了解。
EPR(ESR)测试仪器
EPR研究对象
EPR是用来研究具有未成对电子的特殊化合物,例如自由基、过渡金属离子、某些配合物,双基和多基(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未配对电子,并且两个电子相距甚远,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弱),三重态的分子(有两个未配对电子,但彼此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例如O2、过渡金属离子和稀土离子(这类在原子轨道中就出现未配对电子,例如常见的过渡金属离子有Ti3+(3d1),V4+(3d1),Mo5+ (4d1) )、固体中的某些局部晶格缺陷,具有奇数电子的原子例如H,N,碱金属原子,其他一些分子比如NO、NO2等,都可以使用EPR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共振谱线的研究,可以获得有关分子、原子及离子中未偶电子的状态及其周围环境方面的信息,从而得到有关物质结构和化学键的信息。除了以上直接检测对象,那直接对象与周围环境作用所形成的物理和化学现象如能量置换,弛豫时间,电子传递快慢等时间或者空间信息也可以通过EPR获得。故电子自旋共振是一种重要的近代物理实验技术,在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检测案例:
EPR的优点
1、EPR的灵敏度很高,能够检测到10-14mol的剂量。
2、EPR有着选择性高的特点,具有未偶电子的物质。
3、EPR测量所得到的G因子可以通过理论计算能够符合的非常好,是理论计算能精确处理的物理量。
4、EPR能够直接检测,它的能量是~10-4eV,在检测过程当中并不会损伤样品。
5、EPR众多研究方法当中唯一一个能够直接跟踪未匹配电子的方法,能够提供原子核、轨道、无损电子以及原位电子等等多方面信息。
EPR的缺点
1、局限性大,只能检测顺磁性物质;
2、对含有顺磁性离子或原子的化合物,EPR一般只能给出较少的局部结构信息,或得到结构方面的信息复杂,难以作出准确的判定。
以上就是EPR研究对象、优缺点等等内容说明。从上述内容中,相信大家已经对EPR有了基本认识,如果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EPR的相关情况,可以联系中科百测了解详细情况,经过综合了解以后选择适合的检测设备满足日常研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