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那片海》拍摄什刹海冰场的戏份时,艺术总监、总制片人杨晓培站在冰场上,周围的人们穿着老式冰刀一次次地穿梭而过。
这个情景被记录了下来——杨晓培面对着什刹海的阁楼,她也第一次沉浸式地感受到北京这座古都的冬天,以及身处其中的人们冰刀划过冰面的快乐。刹那间,她恍若隔世。
影像带来的穿越感,就像风从耳畔一阵阵呼啸而过,浮现脑海的除了时代穿梭之外,还有整部剧从开机到杀青跨过的每一步,虽步履维艰,但凭借一股子韧劲和对极致的追求,问题最终迎刃而解。或许,正如杨晓培所言,这是自己所从事的影视行业带来的别样意义与力量。
杨晓培站在冰场上,面对着什刹海的阁楼。
想要在影视行业能够迎风而起,不断迎接挑战、化解难题,依靠的不仅仅是先人一步的勇气,更重要的是练好内功的底气。自西嘻影业成立之初起,杨晓培就不止一次地提到,要扎扎实实靠内容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2022年的年终总结会上,杨晓培说过这么一段话——竹子用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但从第五年开始,它却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仅6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惊艳了所有人。事实上,在前4年中,在我们看不见的地下,竹子将根深扎在土壤中,延伸了数十平米。作为一家创业型公司,也需要有竹子这样的“毅力”与“扎根”的耐力。不管什么样的道路,都不会有“容易”二字,这也需要我们要继续坚持长期主义,耐得住性子,秉承着热爱,专注于内容,不偏离理想与梦想的轨道,不妥协,不将就,不断扎根沉淀,“爆发”的一天终将到来。
这是杨晓培作为西嘻影业创始人对公司未来前景的期许,亦是一种现实的隐喻,向着内容的土壤深深地扎根,不断吸取养分,练好内功,就能像竹子一样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杨晓培在什刹海片场现场。
年代剧的创新表达,
青春连着梦想之海
6月1日,《梦中的那片海》同时在CCTV-8、腾讯视频开播。开播当晚,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开播首日,稳居收视率第一位,随后网播热度更是一路昂扬,成为腾讯视频2023年首部突破30000热度、进入“爆款俱乐部”的剧集。
《梦中的那片海》成为腾讯视频2023年首部突破30000热度的电视剧。(图/微博@电视剧梦中的那片海)
《梦中的那片海》播出后,就在全网掀起了观剧热潮,收视率、热度和口碑持续攀升。尤其是剧中的诸多高光桥段,不仅为观众津津乐道,还引发了不少人的情感共鸣。
《梦中的那片海》虽然有着强烈的北京地域色彩,但并没有被钉在“京派”的标签之上,而是凭借优质内容、精神内涵以及共情能力,打通了地域、人群、代际的局限,实现了“破圈”。
正因如此,无论是从播放数据还是讨论度看,《梦中的那片海》都已呈现出国民热剧的态势。尚未收官,该剧便登陆CCTV-1和东方卫视继续跟播;收官后,依旧热度不减,6月21日,登陆北京卫视,反响良好,在各大数据平台发布的6月榜单中稳居第一:酷云全端播放量TOP 1、德塔文电视剧景气指数TOP 1、猫眼电视剧热度月榜TOP 1、灯塔全网剧集正片播放市占率TOP 1,显现出明显的长尾效应。
事实上,《梦中的那片海》是西嘻影业成立后,制作的第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年代剧。在这之前,可能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古装剧才是西嘻影业的标签。杨晓培不爱因循守旧,也敢于挑战未曾涉猎的题材。
《梦中的那片海》是西嘻影业成立后,制作的第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年代剧。(图/《梦中的那片海》)
未曾经历过的年代,没有驾轻就熟的技巧,一方面意味着冒险与困难,而另一方面则预示着开拓与创新。在《梦中的那片海》这个项目上,西嘻影业又一次给行业贡献了自己的范本。
在近些年的影视作品中,不乏爆款年代剧,但是深入讲述上世纪70年代北京青年的成长与命运的剧,却十分稀缺。而这恰恰是在公司成立之初,杨晓培就一直在寻找的故事题材。《梦中的那片海》这个项目正好补上了行业年代剧拼图中缺失的一角,在现实主义题材这个大框架下,以新的视角打造了一部青春剧。
在现实主义题材这个大框架下,《梦中的那片海》以新的视角打造了一部青春剧。(图/《梦中的那片海》)
年代剧的难点之一,就是打造沉浸感,让观众信服并沉浸其中。对此,杨晓培感慨于当时的决断,在北京开机,后来又转场到海南、北京,最后落脚于横店,拍了午门的戏份,最终杀青。
辗转多地,有现实的无奈,也有经验与判断。杀青后,杨晓培和主创团队都舒了口气,一部地域色彩极为浓厚的戏,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冒险与尝试。午门茬架这场戏成功化解了之前大家的惴惴不安,这场重头戏将年代感和地域感融合得恰到好处。
而更深层次的创新,则是众生相的塑造与价值观的深刻表达。
《梦中的那片海》将群像的个人命运融入到大时代的变迁之中,从平凡的小人物身上,呈现出一代人的青春年华以及在改革开放大潮下的砥砺前行。
肖春生和佟晓梅。(图/《梦中的那片海》)
在肖春生的塑造上,通过他对理想的坚持和面临各种选择的抉择,将一种平凡人的英雄主义凸显了出来,引人思考,默默地为别人付出、为社会做贡献,这种真正的社会价值是超越时空的。虽然不是女性题材,但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亦是别开生面:佟晓梅对梦想的坚持,以及默默陪伴的付出型人格,让人们透过一个外表看似柔弱的女性体味到一种向善的力量。同时,该剧将“人间清醒”运用到将门虎女叶芳身上,她就像一个“预言家”,头脑清晰,思想超前。而贺红玲则是一个会向现实妥协,择机而动的女性。
贺红玲。(图/《梦中的那片海》)
这部剧的人物塑造成功之处,就是几乎每一个角色都出圈了,在不同角色身上,每个观众都能代入情感找到共鸣:他们每一个人一直都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过上更好的生活,实现人生价值。
在价值观的表达上,更是规避了大水漫灌式的灌输,而是用年轻人拥抱年轻人的方式,实现了不同年代主流价值观的无缝对接,无论何时,“为理想奋斗”的价值观都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时代给每个人不同的人生机遇,只要抓住机会去努力,每一天都是在向梦想靠近。”
《梦中的那片海》的年轻演员们。(图/微博@电视剧梦中的那片海)
精耕细作,时间管理和运营规范让项目“跑”起来
在《梦中的那片海》开拍之前,杨晓培就曾预判,观众会对此类题材的剧更为挑剔,因此,她在该项目开发前期就提到过,关键在于对细节的把控。
什刹海冰场的戏份都是涉及到人物命运的关键节点,他们的相识相知以及后来的物是人非,冰场都是最重要的背景和意象。为了从细节上还原出上世纪70年代的什刹海冰场,团队每天去冰场做试验、绘制图纸,最终用草席围出来一万多平米的冰面。
“只有场景还不够,只有男女主也不够,决定这场戏真实性的是那个年代的冰场上的人。”杨晓培说,他们动用了100多位滑冰俱乐部的成员来担任群众演员,机器开着的时候,他们就一直自顾自地滑,整个场景也变得非常有沉浸感和真实感,因为这就是他们的业余生活和爱好,也更是那个年代北京人真实的生活状态。
什刹海冰场上,穿着冰鞋的演员。(图/《梦中的那片海》)
在拍胡同的戏的时候,正好是冬天,家家户户囤大白菜、生煤球炉子,还有冬季限定的冰糖葫芦,这些老北京的场景细节都被一一呈现,问题却出在了贺红玲手上的冻疮。当时,杨晓培看到贺红玲的冻疮没有前一天晚上那么红了,就觉得不对,冻疮不是涂了药膏后第二天就减轻,而是应当到了第二年春天才会好起来。这场戏,她坚持让演员重拍了。
虽然杨晓培本人并没有经历过剧中的时代,但她对细节的把控却异常敏锐和严格。她看到男一的毛围巾很新,而男二的却起了小球,于是就提出来,把所有的毛围巾全都弄糙。包括演员穿的衣服,杨晓培要的是一种洗旧感,而并非破旧感。为了与时代相呼应,整部剧还调了色调,最终定下以暖色调为主,让怀旧的情绪得以持续发酵。
所有琐碎的细节能够一一落地、实现,并被串联到整部剧的主线之中,主要得益于西嘻影业工业化流程体系的高效运转。杨晓培一直致力于搭建起西嘻影业完整的组织架构,多线并行,严控进度。在此前《千古玦尘》热播时,杨晓培曾对记者提及,她一直在尝试用系统化的管理赋能内容创作,力求工业化的流程和体系达到剧组和制作之间的生态平衡。
杨晓培在和团队进行交流探讨。
西嘻影业在开发项目的过程中,会制定一个大的时间轴,标注剧本大纲、人物小传、分集、剧本的提交时间……而在每个阶段,杨晓培都会亲自把控内容。进入正式筹备期,剧本的优化工作仍然在同步进行中,直到剧本优化到最优状态为止。项目开机前,西嘻的制片人都会签署项目责任书,杨晓培曾对他们说,可以把项目责任书看成“军令状”,但它绝不是“生死状”,因为她明白个中可能存在不可抗力导致延期,她愿意给员工试错的空间,但更看重的是他们是否有自我纠错的能力。
西嘻影业发展到第三年,这套精耕细作的流程体系已经覆盖到了公司所有的项目上了。有了好的时间管理和科学规范的运营,项目才能顺利地“跑”起来。
杨晓培特意提及,《梦中的那片海》去年6月8日杀青,今年6月1日首播,中间不到一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呈现一部保质保量的作品实属不易,整个项目也曾经历多番波折。杨晓培曾用一个晚上的时间紧急召集剧组开会并成功安排了近400人的剧组的转场工作。“最后一场重头戏午门茬架,我们拍了个大夜,直到凌晨4点多才结束。”
杨晓培说,在后期制作上,整个团队也花了很长的时间打磨,每个人都殚精竭虑,同时因为与平台方始终保持着紧密的沟通,使得项目能获得最准确的排播,可见,这套专业化、工业化的流程体系的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也是在一次次的难题与挑战中不断磨合而变得越来越顺畅。
杨晓培在和演员进行沟通交流。
精耕细作的西嘻影业已经凭借优质内容在影视“寒冬”之下,逆风而起,几乎在最近三年里,保持着一年一部“爆款”的步调:2021年的《千古玦尘》实现口碑逆袭,打造出新仙侠体系概念;2022年的《且试天下》不仅国内热度高涨,更是强势“出海”,收获全球多个国家观众的喜爱,位列Netflix网站2022年华语片评分第一位;2023年的《梦中的那片海》豆瓣开分7.5,央视8套播出期实时收视峰值破2,同时成为了目前2023年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最高剧集。
“以极致追求卓越精品、用匠心打造头部内容”,是杨晓培和西嘻影业的愿景。他们看重的不是稍纵即逝的流行,而是发挥自身对内容的判断能力,将时间线拉长,沉淀内容,辅以高效的产能管理策略、项目把控能力以及成熟的制片能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头部优质内容。这是西嘻影业不断成长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同时也是对影视行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深度认知。
杨晓培一直保持着对行业的敏锐洞察,她提到,变化一直都在发生,一成不变的东西没有核心竞争力。现在的影视行业,有一种返璞归真的趋向,比起争相开发新题材、新主题,大家更愿意聚焦更本质的东西,因为质朴的内容反而像璞玉一样更有精雕细琢的空间,这也正是她反复说过的,只做优质的头部内容的生产者。
四个赛道齐头并进,不断打破边界实现题材多样化
《千古玦尘》和《且试天下》已经为西嘻影业打下了优质古装剧的底色,并为行业提供了仙侠、古偶新体系的范本。但我们也看到,杨晓培正带着西嘻影业走出所谓的“舒适区”,挑战着未知的领域,奋力打破题材边界。
“女性情感、情怀输出、创新未来、偶像青春”,是西嘻影业目前主攻的四大赛道,未来的赛道和赛道内容肯定是需要根据市场和观众来不断推陈出新的。
市场变化往往在瞬息之间,社会情绪的转变更是倏忽而至,对于西嘻影业来说,要在三年爬坡期这个创业最艰难的时期,应对外界的诸多变化与不确定性,更需要对市场保持高度敏锐的洞察力。市场上不少公司是被大环境推着走,但西嘻是主动选择,不断审时度势拓展新赛道,挑战尝试多样化题材,而这些都展现了西嘻影业非凡的行动力。
杨晓培在和导演交流。
对于市场的变化,杨晓培在完成身份转变后,变得更加敏锐。自从创立西嘻影业后,她的身份从一位知名制片人转变成了一家公司的掌舵者,她需要更加关注市场、紧跟市场、顺应市场,但绝不迎合。对于市场需求,可以参考,但一定要有自身的创新和坚守,好的内容才是立足之本。
因此,在选择项目上,西嘻影业最为看重的仍旧是艺术价值,其次要具备大众观赏性。从制片人的角度看,无论是仙侠剧还是年代剧,或者之后西嘻影业制作的女性励志题材剧,都是为市场和观众提供的作品,并且是对时代及社会变化有关注的作品,当然,作为文化产品,还要向年轻人输出正向价值观。在杨晓培看来,这是在庞大的内容市场上,自己的一份坚守和选择。
当下,女性话题是永恒的热点,由此衍生出来了“姐学”等一众与女性相关的新概念。这也是西嘻影业一直以来在各种题材剧中非常明确的情感表达,无论是古装剧《扶摇》《千古玦尘》,还是即将播出的《好事成双》和正在拍摄中的《她和她的群岛》,都讲述着女性的觉醒、独立、成长,甚至是挣扎。女性话题,是西嘻影业擅长的领域,这也是杨晓培作为女性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中想要深度挖掘的部分。未来这一话题的可探讨与可拓展的空间将更大。
《扶摇》讲述着女性的觉醒、独立、成长。(图/《扶摇》)
西嘻影业在探讨关于女性生存现状与问题的议题时也融入了家国情怀,毕竟一部好作品,必定是多维度的组合。除了已经播出的《梦中的那片海》,未来还有改编自伊北作品的《六姊妹》正在筹备之中,讲述了安徽淮南何家六个姊妹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的人生境遇,并从中折射出普通百姓家庭半个世纪的变迁。
“女性情感、情怀输出、创新未来、偶像青春”是西嘻影业打造的四个主攻赛道,同时也由此衍生出三个系列:新生系列、燃梦系列和子夜系列。
西嘻在保证优质内容的基础上,也将探索如何描绘“小镇青年”的故事,探讨他们的生存与情感现状。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西嘻影业关注到一二线城市女性题材同质化内容已经泛滥,观众也容易感觉乏味。而且,作为更为庞大的小镇群体,呈现出她们真实的生活境遇也非常有意义。
四个赛道发力不分先后,而是并驾齐驱,共同向前。每个季度,杨晓培都会让研发中心拿出一个时间表,也是产能表,版权库里有多少是完稿,有多少是二稿、三稿,有多少是大纲,这些产能所处的阶段都要清楚地标记出来。每一个项目的进展情况,杨晓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每一个项目的进展情况,杨晓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每个阶段,我做的所有项目都是全本,而且是定稿全本。”杨晓培说,只有所有本子都是定稿全本,她才觉得踏实,这才是西嘻影业真正的“护城河”。
实际上,这两年杨晓培做的事情主要就是抓内容抓生产。她之前在做公司规划时提到,前三年是公司的爬坡期,而今年正是爬坡期中的冲刺期。为了保证优质内容源源不断地输出,西嘻影业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组织架构。目前,西嘻影业设有4个核心业务中心,包含内容研发中心、内容制作中心、市场运营中心和商业运营中心。每个中心都是由行业中非常有经验的团队构成,在应对每一个不同的维度和题材时,他们都可以独当一面。同时,西嘻也在建立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新生代制片人,为整个行业不断输入新鲜血液。
杨晓培说过,她希望西嘻影业能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用好的作品留下价值印记。多元化的题材及多条赛道更能全面表达西嘻影业的价值观,在影视行业刚刚复苏之际,西嘻影业迎难而上的勇气更像一种无声的坚守,不大跨步,只是迎着风扎扎实实地踩实每一步。
作者:魏言
校对:杨潮
排版:鹿子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