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扣家庭教育靠谱吗?在家休学两年的孩子,是如何复学的?

“加油”,在我们看来就是一句激励孩子的话,然而在孩子眼里,有些“加油”就等于“不能失败”,因为这背后是对成功结果的期待,而不是对孩子能力的鼓励。当父母不断对孩子进行鼓励时,孩子心里想的可能是“这真的很难,我做不到。可爸爸妈妈却一直告诉我,我可以。如果我没办法实现目标,一定会让他们失望,我真是太差劲了!”鼓励确实是好的,但过度的鼓励,却会带给我们的孩子过度的压力。纽扣家庭教育的杨大莉老师就曾接手过这样一则案例:孩子在妈妈超限的鼓励下,内心能量越来越弱,变得害怕学习,害怕自己没办法达到父母的期待,最终休学在家。经过杨老师的调整,孩子重新恢复了能量,自我效能感提升,那么,孩子是怎样实现蜕变的呢?

01对于小东(化名)来说,妈妈的每次鼓励都像一副枷锁,重重压在他的身上。妈妈崇尚鼓励式教育,在小东的成长过程中,经常听到的话就是来自妈妈的鼓励。“儿子,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够考上重点高中”“一次没考好没关系,下次一定可以考的非常好”.....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妈妈都给了小东极大的宽容和理解,事事包容、体谅。但是妈妈却选择了一种错误的鼓励方式:不分情况地给孩子加油打气、鼓励,当孩子明显没有能力去完成一件困难的事时,这种鼓励就变成了压力,最后导致孩子没有勇气去做这件事。长期受这种“鼓励”方式的影响,小东的内心逐渐产生愧疚感,他的自责和自卑情绪被激发出来,对自己的行为和表现越来越沮丧和不满意。在负面情绪的牵引下小东逐渐叛逆,辍学在家躺平,日夜颠倒打游戏,拒绝和父母沟通交流。只要是孩子达不到的目标,再甜的鼓励,都是喂给孩子的苦药;再好的激励,都是在破坏孩子的自信。那么,不恰当得鼓励方式会对孩子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02抹杀孩子的自我认同感

过度鼓励可能给孩子施加过高的期望和压力,使他们感到必须不断取得成功才能获得家长的认可和赞赏。比如:妈妈对孩子说:“虽然这次你没考好,但是妈妈相信,只要你愿意努力,你一定可以考进班级前十。”这句话表面看起来是在鼓励孩子,告诉他只要愿意努力,你的成绩就会变好。但是这句话还有一个潜台词,那就是在告诉孩子,我对你的现状并不满意,你得努力,才能让我满意。在无形中,抹杀掉了孩子的自我认同感。我们常说,一个孩子是否自信,就看他是否有足够的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感强的孩子表现出来的越是自信,自我认同感弱的孩子,外在表现通常是唯唯诺诺,瞻前顾后。当父母完全无视孩子的能力,一味进行鼓励时,只会强化孩子的挫败感:这么简单我也做不到,我真差劲。长期如此,孩子便很容易对自我产生怀疑,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年龄小的孩子会发脾气、闹情绪;年龄大点的孩子就会像案例中的小东一样,产生愧疚感,变得自卑、逃避现实,甚至放弃自己。

03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家长造成的,家长的问题不解决,孩子的问题也解决不了。”小东作为家里的独子,从小被妈妈的溺爱的同时,也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一方面,妈妈对小东事无巨细的进行照顾,另一方面,自我感动式对孩子进行过度鼓励,无形当中给孩子施压。比如:当小东放学后要洗自己衣服的时候,妈妈就会说“宝贝,这种小事妈妈来就好了,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当小东在做作业遇到不会的题时,妈妈就会说“宝贝那么棒,一定可以做出来的”。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东形成矛盾心理,一方面厌烦妈妈的掌控,变得叛逆,一方面又在妈妈的过度鼓励、宽容下,更加逃避。因此,小东与妈妈形成原生家庭中的共生关系。杨大莉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将孩子的问题还给孩子,因为你解决不了他的问题。”在了解了小东家庭的情况之后,杨老师首先做的就是帮孩子妈妈做【原生家庭的分离】。首先杨老师【鼓励妈妈与孩子之间建立健康边界】,尊重孩子的个人隐私和独立性,同时也需要为自己创造一些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多关注自我,而不是时刻围绕孩子转。其次,【让鼓励“行之有效”,能够真正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比如:同样当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时,妈妈就可以这样鼓励“宝贝再好好想想老师是怎么讲的,或者有没有做过同类型的题,不要着急,慢慢来一定能够做出来的”。当父母在给孩子精神鼓励的同时,提供一些实际又有效的指导,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打开思路,独立思考。最后,【鼓励母子双方发展自己的自主性】,包括独立完成日常事务、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妈妈可以逐渐放手,让孩子有机会独立处理一些事情,同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04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还可以这样鼓励孩子: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脆弱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中提到:负面的情绪不被理解、共情,鼓励就只会让孩子消极感更强。鼓励孩子不能一味弱化问题,否定问题。只有与孩子“同频共振”的时候,以孩子的视角去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并给予相应鼓励,他们才会真正打开心扉,积极面对挑战。鼓励孩子的行为,而不只是关注结果一旦注重了问题的结果,孩子就会有怕失败的心理,不敢冒险,不敢尝试,选择逃避。父母要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孩子尝试的行为上,而不只是关注事情的结果。如:关注孩子在努力学习、克服困难和取得进步的过程。表扬他们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不仅仅是关注他们的成绩。发掘孩子潜藏的闪光点,激发孩子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独到的地方,甚至有过人之处,父母不能用单一的尺度来看待孩子,应该善于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优势,找一个最适合他的路径来协助他,鼓励他。在生活中,父母要做的是鼓励孩子发挥创造性思维,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给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5当把有用的鼓励传递给孩子时,他们不但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而且还会体验到更多的快乐。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小东和妈妈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妈妈的改变

妈妈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自己身上,在周末休息的时候会去上兴趣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也不再盲目夸奖孩子,而是学会了倾听,并有针对性地对儿子进行鼓励和赞美,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爱与支持。

孩子的改变

当孩子感受到妈妈给他传递的正能量之后,他自身的能量不断提升,开始认可自己的价值,自我价值感提升,变得自信开朗。生活中,和妈妈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能够主动向妈妈述说自己的烦恼,并且小东主动收拾书包,准备回校复读了。

纽扣有话说:张女士和小东的故事是生活中很多家庭都在经历的。如果将孩子定位在分数与名校的框框里,用一次次盲目的“加油”、“你是最优秀的”、“你可以的”,来激励孩子,最终会将孩子框死在父母的期待里。 为人父母要保持平常心,用无条件的爱接纳孩子的脆弱、发现孩子优点,肯定孩子的努力。

举报/反馈

山东纽扣远程教育

93获赞 28粉丝
关注 爱护 理解 进步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