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杜梦(化名)到此检查拿药。她面容姣好,打扮精致,现在还在一家事业单位正常上班。在外人看来,很难想象她患有抑郁症,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就是忍着,除了身边很亲近的人,尽量还是不让其他人看出来我的异样。”杜梦说。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专家表示,像杜梦这样的“微笑型抑郁”在临床上其实并不少见,很难被周围人发现,危害更大。
微笑型抑郁患者临床并不鲜见
7月5日,著名歌手李玟因抑郁症自杀去世,引起大家对抑郁症的关注,很多人不禁疑惑:李玟标志性的笑容那么灿烂,以正能量、阳光形象示人的她怎么会得抑郁症?其实李玟这样的“微笑型抑郁”在临床上并不鲜见。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快速治疗中心主任曹昱介绍,微笑型抑郁又叫隐匿性抑郁,是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与传统印象里抑郁症患者“愁眉苦脸”“满面愁容”不同,微笑型抑郁症患者反而看起来和正常人无异,甚至很阳光开朗。这是因为受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这些抑郁症患者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不愿和别人分享出来,或者说不愿求助于别人,为了不给别人增加负担往往都自己默默忍受和靠着自己的意志力去克服。
也就是说,社会对抑郁症的“污名化”和患者自身的“病耻感”,让一些“完美主义”患者尽量掩饰自己的病症不让外界察觉。但在曹昱看来,这样的患者反而更加危险。“这样可能会错失一些比较专业的治疗,往往可能让患者的病症、内心的痛苦体验越来越重。表面是他为了替别人着想,显得非常阳光,看不出这个疾病的影响,但往往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加可怕,会影响到接受治疗,病情逐步发展,导致出现更严重的抑郁症状。”
资料照片
这样的微笑型抑郁患者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记者采访间,正好碰到了来此诊治的杜梦。曹昱说,杜梦就是典型的微笑型抑郁患者。目前杜梦还在单位正常上班,在外人看来她和正常人无异。但殊不知她已经患有抑郁症两年多,常年在吃抗抑郁药物。“现在就是严重的失眠,工作压力大时会不自觉地胸闷心慌,每天都感到不开心。原来的业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现在什么事都不想干,就想一个人待着。”杜梦描述自己的症状。
她说,其实她在生活中并没遇到婚姻、工作、家庭等负面事件,但就是不自觉地滑入了“抑郁的深渊”。由于工作和家庭都还比较体面,所以她不愿将自己的这种状态示人,只在“黑暗中默默舔舐自己的伤口”,有时在夜深人静实在睡不着的时候也会崩溃大哭,但只要投入社会环境和单位中,她都会“尽全力忍着,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即使在微笑,有这些信号也要带患者及时就医
曹昱说,虽然微笑型抑郁很难被人所发现,但家人还是能从他们身上得到一些患病的求救信号。比如患者除了情绪不好外,还会出现一些兴趣下降,甚至兴趣丧失,以前喜欢做的事情现在也不愿意做了。或者是出现乐趣下降,感兴趣时勉强做了,想让自己开心起来,但也开心不起来。比如一些青少年患者,往往喜欢通过玩游戏去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但有时玩游戏也使他们高兴不起来,这时候就证明他的不良情绪已比较严重了。
此外还有一些症状,比如经常会出现乏力或觉得精力不足,不太活动的情况下也会觉得身上没有劲,学习、工作中做事情的注意力、专注度不够,甚至会出现好忘事的情况。还有一些症状再严重的患者会指责自己,认为自己是家人的累赘,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甚至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最严重的情况会出现一些悲观厌世的想法,在痛苦体验来袭的时候他会觉得生不如死。当身体出现这些抑郁信号时,就要及时就医了。
作为家人,发现患者出现上述情况时,首先要给他减少压力,告诉他这个疾病是可以克服的,而不要埋怨和指责他,认为他的情绪不好是自己不足够坚强所造成的。第二,还是要给他们一些生活上的照顾,例如可能夫妻之间因为抑郁症造成关系不好,但在发病时还是要去理解他、包容他。第三,患者发病后往往自己不愿意出门,不愿意接受治疗,这时就特别需要家人能够陪伴他走出家门,到专业医院接受更专业的治疗,这点是最重要的。
曹昱表示,当然并不是一情绪不好就是抑郁症,它可能只是一种抑郁情绪。缓解压力的办法也有很多,除了专业人士的专业治疗以外,平时可以增强运动,多听音乐,或者多旅游放松,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善这种不良情绪。但是假如是一名抑郁症患者的话,上述这些办法虽可缓解症状,但是并不能让疾病得到真正彻底的治疗,还是建议大家接受更专业的治疗。
青少年和老人是抑郁症两大高发群体
曹昱介绍,目前我国抑郁症发病率越来越高,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数据是4.32%,也就是说100个人里面有4.32个人曾经或者目前正在罹患抑郁障碍,饱受这个疾病的折磨,它已经发展成为慢性重大疾病当中第二发病率高的疾病,仅次于动脉硬化,甚至比糖尿病和各种癌症类型加在一起的发病率还高。究其原因,一是随着人们对心理卫生的重视,目前抑郁症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二是社会环境的变化让人们在工作、婚姻等方面压力越来越大。
他表示,与大家认为的青壮年压力更大,患病几率更高不同,其实目前在临床上抑郁症两大高发的群体是青少年和60岁左右的老人,也就是说抑郁症不但呈年轻化,还呈老龄化。这与这两大群体的生理特征有很大关系。
日前,就有一位上初二的少年找曹昱诊治,孩子其实出现症状已有一年多,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一上学就难受,放学后一打游戏表面上就好像没事了。家长一开始一直以为这只是孩子青春期叛逆的表现,不能吃苦耐劳,不以为意。但实际上孩子在学校学习压力大,对人际交往非常敏感。当孩子出现更严重的症状时才带孩子就医,延误了治疗。从这一病例,即可窥见目前青少年抑郁症的特点,就是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和眼光、对人际关系特别敏感是他们抑郁的一种发作形式,由此他们更羞于将自己内心的体验向外倾诉,这往往得不到家长的体谅和理解,家长都认为是孩子不够坚强,不够成熟的表现。所以很多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都是患病一年半载才来看病,或者有些家人觉得抗抑郁药物对孩子有副作用而不积极治疗。
在老人群体方面,老人抑郁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觉得身上不舒服,除了情绪不好外,还往往会伴有身上不适的感觉。他们会在综合医院反复就医,有的心慌胸闷,老是觉着不得劲,就认为是自己心脏出问题了。但在心内科多次就诊,经过相关检查,这种不适症状和客观检查不相符,并没器质性病变。这时就要考虑是不是抑郁的问题。
相对于抑郁症的高发病率,目前它的救治率却不高。这是由于对抑郁症的污名化和病耻感导致的,让患者不愿面对积极治疗。当遇到抑郁症患者时,曹昱也是尽量称他们是“抑郁情绪”,也会讳言,只是说给他们“调调情绪”,“病”字尽量避免说出口,以免引起患者的抵触情绪。
但事实上,抑郁症确实是一种疾病,要进行严格正规的治疗。曹昱说,和大多数认为不同,其实很多抑郁症的出现并没有生活负面事件的影响,不少家庭幸福或没有生活挫折的人也会得抑郁。负面事件是一种应激源,它可能会诱发抑郁症发作,也可能不诱发。
曹昱介绍,随着医学手段的进步,抑郁症是能得到很好治疗控制的,99%的患者走不到自杀的地步。患者要接受全病程的系统治疗,防止疾病复发。目前服用抗抑郁药物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已经很小了。除了吃药,医院也会配合心理治疗、经颅磁刺激、中医针灸、中药、物理疗法等多种方式综合治疗,它并不是不治之症。
来源:新黄河
举报/反馈

鲁中晨报

859万获赞 54万粉丝
专注鲁中地区新闻发布
鲁中晨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