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作为人格障碍的精神分析理论、研究与治疗的集大成者,奥托·肯伯格对自恋型人格障碍(NPD)有着广泛深入的洞见。他在弗洛伊德(1914),Reich (1953,1961),Jacobson (1970a, 1970b), van der Waals (1965)和Tartakoff (1966)对于自恋现象的精神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病理性自恋的理论框架。
下文翻译自他的专著“Aggressivity, Narcissism, and Self-Destructiveness in the Psycho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Psychopathology and Psychotherapy of Sever Personality Disorders”(《心理治疗关系中的攻击性、自恋性和自毁性:严重人格障碍的精神病理学和心理治疗的新进展》)中的第三章“Pathological Narcissism and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Theoretical Background and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病理性自恋与自恋型人格障碍:理论背景与诊断分类)的部分内容:自恋性人格障碍的临床特点,这些内容有助于清晰的了解NPD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
当然,这篇文章中自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指的是显性自恋者,隐性自恋的临床特点则没有涉及。
译文:
NPD患者的病理特征主要集中在病理性自爱、病理性客体爱和病理性超我三个方面。
病理性自爱表现为过度的自我参照和自我关注。这些患者也表现出浮夸,自我表现、优越感、鲁莽和野心,而这些都是对他们实际所能达到的目标的过分追求。他们的夸大常常表现为幼稚的价值观——外表的吸引力、权力、财富、衣着、举止等等。那些高度聪明的人可能会把这种天赋作为自命不凡的基础。
自爱的进一步表达包括过分依赖他人的赞美,而没有伴随的感激之情。赞美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是不需要感激的。这些患者的情感肤浅,尤其是与他人的关系。夸大的感觉与不安全感或自卑感交替出现,传达这样一种印象:这些患者要么觉得自己优越,要么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他们最害怕的是“一般”或“平庸”。在所有这些指标中,夸大是病态自爱的最典型特征。
病理性客体爱有时表现为过度的、压倒一切的嫉羡,包括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后者反映在有意识地试图避免或否认它的存在)。这类患者也会有意识地或不自觉地使用贬低来保护自己不受潜在嫉羡情绪的影响。在意识里,病理性的客体爱表现为对他人及其工作或活动缺乏兴趣和蔑视;在无意识里,它表现为一种“破坏”策略,包括同时吸收来自他人的东西和贬低已经吸收的东西。这些患者还可能通过剥削来保护自己免受嫉羡。过度的贪婪导致了偷窃或占有他人财物的愿望。一种权利感也经常出现。
病理性客体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无法依赖他人。对他人的暂时理想化可能很快转变为贬低;患者似乎无意识地体验到周围的人首先是偶像,然后是敌人或傻瓜。正如所料,这些患者无法与他人共情或做出实质性承诺。
病理性超我在确定诊断方面不太重要,但在确定心理治疗预后方面非常重要。这些性格模式和情感障碍包括无法体验不同形式的自我批评或轻度抑郁(如懊悔、悲伤和批判性自我反思),而严重的情绪波动往往是由于未能成功地做出夸大的努力或未能获得他人的钦佩,或是在批评粉碎了夸大感之后引发的。
自尊是由羞耻感而不是内疚感来调节的。患者对伦理、美学或智力价值不感兴趣;他们的价值观是幼稚的,旨在保护自尊和自豪感。他们过分依赖外部的赞美间接地反映了他们不成熟的超我功能。一些具有特别严重超我病理的自恋患者出现了我称之为的恶性自恋综合征,在前几章中有描述,在下面还会有总结。
NPD患者通常会感到空虚或孤独。患者通常无法向他人学习,有强烈的刺激饥饿感,感到生活毫无意义。当他们对钦佩和成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通常会感到无聊。
自恋者的功能取决于其病态的严重程度,从几乎“正常”的人格到明显的边缘功能。对于边缘患者,可能必须接受与精神病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那些功能处于最高水平的人(也就是说,具有最轻微的病理)没有神经症症状,似乎正在适应社会现实。他们很少意识到情绪疾病,除了长期的空虚感或无聊感,以及对认可和成功的过度需求。他们也非常缺乏同理心和对他人的情感投入。他们中很少有人寻求治疗,但随后往往会出现自恋病理所继发的并发症,这可能会使他们接受治疗。中度重度NPD表现为已描述的典型症状。
在连续体的最低水平(最严重的病理学)的患者,尽管病理性夸大的自我在社会交往中提供防御功能,但表现出明显的边缘特征,即缺乏冲动控制、缺乏焦虑耐受能力、升华能力严重削弱,有爆发性或慢性愤怒反应或严重偏执狂扭曲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