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会说自己的口才问题很严重,经常没说话,脑子里没东西。这种情况要怎么办呢?或者说这种情况想要提升还有救吗?当然是有救的。其实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就知道该朝着哪个方向来改善。
所谓没话说,脑子里没东西,这其实可以分成两种情况来看。
第一种:并不是真的脑子里没东西,只是没有去验证过以为自己很糟糕。
有时候我们人的自我评价是容易出现偏差的,就拿这个没话说的问题,咱们很多学员报名练口才时也会觉得自己经常不知道说什么,大脑里没啥东西。但是实际在练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他们其实有很多深度思考,只是在说的过程中阻塞了,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说,或者一不小心说的太长太啰嗦,自己就没有什么信心了。
这就叫你并不是真的脑子里缺东西,你只是说的太少,或者不懂得怎么去表达的方法,所以不敢去说,越不说越觉得自己口才差,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但是当真正直面这个问题的时候,尤其结合正确的方法,给你准备好各类表达的素材,比如大量的小故事素材,大量的话题类素材,有了明确的表达目标,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可以战胜说话这件事的,并且当学会了表达的方法,比如如何围绕主题搭建表达框架,如何举例论证,如何脱稿进行表达,练的多了还会慢慢开始享受表达。
所以有时不要一上来先主观给自己贴个标签,要学会去验证一下,当真正去自我验证后,或许你会发现你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
第二种:确实对很多事物没话说,大脑里面的知识储备太少。
当然也会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确实没什么说话,大脑里面的知识储备很少。但是也不用灰心,有句话叫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无论基础多差,只要决心去改变就是勇士。
那怎么改变呢?当然就是准备好表达的内容、方法、工具、环境等。也就是把练表达这件事情具体化下来,每天要去讲什么、怎么讲、在哪讲、用什么工具讲。把这些事情具体化下来,然后每天去一点一点的积累。
比如最开始可以讲小故事,小故事的逻辑简单,又比较有趣,初学者来练压力不会很大。在讲小故事的过程中,慢慢的你会发现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好一个小故事了,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胜利。
小故事看上去简单,但是要求我们不要去背诵原文,而是用自己的理解的意思去讲,如果你发现讲故事对你有一些挑战,那就对了,因为一个故事需要的词汇和句子还挺多的,你在讲的过程中就倒逼你向内搜索,慢慢的就把你大脑中那些沉默词汇都变成了活跃词汇,慢慢的你就学会讲小故事了。关键是你讲小故事讲的好,现实中说话也自然就更流畅更自信。
当练小故事没什么压力后,你就可以开始来讲更难一些的素材,那就是讲话题。就像奇葩说节目中的那些辩题,每个题目拿到手里就讲3点,慢慢的你的观点也会变得越来越多,这时候你甚至会思考上瘾,因为学习是能给人带来另一种快乐的。
并且在讲话题的过程中,如果还有教练陪着你,给你一些反馈,你的逻辑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得到精准的纠偏,不仅有话说,而且还能说的有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甚至有说服力。这时候我相信你给自己贴的“脑子里没东西”的标签就可以去除掉了,而是成为一个擅长表达的人。
最后总结下吧,所谓的没话说,脑子里没东西,一方面我们需要去实际验证下,看看这个问题背后的真正卡点是什么,或许我们不是没话说只是卡在了方法上。另一方面就算确实知识储备太少,脑子里没东西,我们也可以从设置一个小的表达目标开始,逐步去针对性有效积累。
总之,这个问题没那么可怕,而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持续的行动,我们也终将能撕掉表达能力差这个标签。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