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牛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你会发现这句话太正确了。
牛人,之所以为牛人,在于他们已经在某个领域建立了完整的框架,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他们往往可以纲举目张,迅速抓住主要矛盾。
那链接牛人对我们最大的意义在哪呢?
是他们能够给到你精准的反馈,告诉你问题在哪、解决之道又在哪。
所以,多留意身边的人、你所在的一些社群的厉害人,拼命去链接他们。
2、
牛人最大的秘密——刻意练习
牛人不是天生的,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成为高手的最大秘密,就是刻意练习。
在这个概念被提出之前,很多高手可能不知道他们竟然都遵循这同一个规律。
刻意练的是什么?
是基本功,而基本功的本质是套路。
①什么叫真正的练习?是把大的那个知识体系拆碎成为一个一个小模块,成为一个一个小的知识罐头,然后分头去练,这叫练习。
②顶级高手的成才之路,就是学别人成型的套路,把整座大厦,拆成一个一个的砖头去训练,这样精度更高。
③除了套路,还有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反复的重复。
④练习的本质=针对性重复练习!
知识工作者核心竞争力之一,是掌握套路的多少。
3、
主动突破舒适圈
心理学中学习的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想学习,就没有舒服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清晰地分成两种人:
一种人,甭管他摆出的架势是不是在学习,只要他在舒适区,这就不叫学习,这叫享受生活。
另一种人,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在学习,是在进步,那对不起,永远没有什么乐子,你永远是在进步的路上品尝那份艰难。
新工具正在把人类,又分成两大拨,大部分人躺在那个越来越开阔的舒适区里面去享受,可是总有一小部分人,带着满身的伤痛,龇牙咧嘴,痛苦不堪的向那个非舒适区,也就是学习区进发。
如果有段日子,你觉得很难,请咬牙坚持,因为你正在走上坡路。
4、
培养微观体感
这点太重要了。
我们经常听说,某某人做事情不落地,或者道理都对,一做就废。这本质上,是对事情的微观体感出了问题。
所谓微观体感,说的是你对一件事情了解的颗粒度。
比如,一部手机,在普通消费者看来,是外观、app、音质、照相机像素。
在发烧友看来,是cpu,是内存。
但在专业工程师看来,是芯片,芯片又包括射频芯片、射频功放芯片、处理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等。
这就是颗粒度的差异。
华为对干部的要求:两手沾灰、两脚沾泥。本质上,也是在说微观体感的事情。
5、
关联旧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旧知,就无法学会新知。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学习的本质是创造更多的神经元链接。
从我们实际可观测的角度,更好的学习是建立关联。
昨天,在电梯上,遇到一位5岁的小孩问他爸爸:爸爸,电瓶是什么?
爸爸解释说:电瓶就是让车子能跑动的东西。
我想,这么解释,小孩子还是没什么概念。
如果这位爸爸这么解释:电瓶,就是你玩具车里的电池。我想,小孩子会更能理解。
要做到关联旧知,我们就要刻意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在我们读书、听课、听演讲时,刻意问自己:作者说的这点,和我的哪些已知有关联、有啥关联?
6、
坚持输出,以教为学
无输出、不学习,这是我个人学习的第一原则。
有输出的学习效果,远远高于没有输出的学习。
这一点,从学习金字塔也可以印证。
比如,读了一本书。读了就读了,要不了多久,你就会忘的干干净净。
但如果你一边读,一边做笔记,或者向其他人分享你读到的内容,效果完全不一样。
但输出有一个问题:反人性。
我们每个月的共读,做了5期,每一期开营,我都会强调输出的重要性,但真正坚持下来做输出的人,真的寥寥无几。
但那些一期一期坚持下来的人,确实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输出这件事情,没有捷径,唯有傻傻地去做。
7、
搭建网络
等你阅读量、学习量到一定程度了,就可以着手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了。
就像织网一样,将你大脑里的各种知识进行关联,最终形成一张结实的网。
这张网,就是你人生的核心竞争力。
8、
心性修炼
上面说的,都在策略层,或者说是具体的方法。出了方法外,另一个通往重要的是心性的修炼。
我越来越觉得,高手比拼到一定程度,看的已经不是招式了,而是心性。
关于这一点,我会再专门写篇文章。
在学习上,有几个心性修炼还是蛮重要的,分别是:谦虚、开放、长期视角。
都比较好懂,就不展开了。
9、
立即行动
恭喜你看到了这里,但我还是要给你浇盆冷水。
即使你看到了这里,即使你觉得前面说得方法都很好。但如果接下来,你没有任何行动,你还是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这是一种虚假的获得感,就像很多人想读书,最有获得感的时候,是收到快递、打开封面的那一瞬间。
你要知道:大脑之所以会让我们这样的错觉,是因为它很懒,它想偷懒。
所以,不要被这种虚假的获得感所欺骗。行动起来,画小圈、刻意练习、主动打破舒适圈,从当下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10、
找到自己擅长且喜欢的事情
我们常说,要以终为始,对我们来说,最大的“终”是我们这辈子真正要去做的事情。
理论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擅长的事情、都有自己热爱的事情,但实际情况往往是我们一辈子都可能在寻找这件事情,还不一定能找到,但找不到也要找。
平时多观察自己做一些事情的心理感受,有没有哪件事情,经常会让你忘记时间?有没有哪些事情,在你得不到任何反馈时,你也能够孜孜不倦?有没有一些事情,明明你做得比别人好,但你自己却不这么认为?
多尝试将事情与自己的心理感受链接,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如果这件事情正好被市场需要,那么,恭喜你,这件事情非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