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分享了一个案例,来访者小佳,独立得不可思议。


家里的水管坏了,可以自己修,灯坏了,可以自己换,饮水机的水,可以自己扛。事业上更是要强,习惯了很强大、很独立的自己,在外标榜着:没有别人我也可以生活的很好。

可是,看起来独立自主的人,实际上比谁都需要一个安全的港湾:

▪ 她害怕自己提出要求也没有人可以帮助自己;

▪ 把事情拜托给别人,担心别人做不好,还不如就自己来;

▪ 害怕亲密的关系,仿佛别人的靠近会给自己不舒服的感觉。

这种看似坚强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的独立,而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依赖无能”

01

/ 认清一个事实:依赖无能≠独立 /

根据临床心理学家Jonice Webb的研究总结,如果以下特征你有4点以上吻合,那么你很可能是一个“依赖无能者”:

1. 有人会用“冷漠”来评价你

2. 你希望给他人留下独立、强大的印象

3. 爱你的人曾抱怨你在情感上过于疏离

4. 你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 向他人求助对你来说异常艰难

6. 在太过亲密的关系中你会感到不适

7. 示弱或是暴露自己的脆弱会让你感到极其不舒服

8. 你时常会感到孤独,即使身边有亲人和朋友

独立,是外界对依赖无能者最大的误解。包括有些依赖无能者,也是这么误以为的。这让他们沉浸在独立的假象里,浑然不知自己已经伤痕累累。


所以,我们必须要认清一个真相:依赖无能,不等于独立。


独立性,是指人有较强的独立提出和实施行为的能力,它反映了一个人较高的行为价值和内在稳定性。所以真正独立的人,内心世界往往是平静的、充盈的,他们很享受这种独立的状态。他们还会觉得,能够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完成目标,是对自己更有利的,也能让自己更强大。


依赖无能者则截然不同。这个人群对于依靠别人是心怀恐惧的,但又隐约渴望依靠。这种矛盾心理,也是我们常说的假性独立。


依赖无能者表面常说“我不需要依赖任何人”,为自己营造出一种独立的表象,并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很自信强大,独立能干。但这种独立实际是基于别人对自己的评判,他们只是在做一个别人眼中的独立的人,当脱去那层坚强的外壳时,心中的孤独和恐慌只有自己知道。


因此,依赖无能在本质上并不是一种独立,他们并不是真的追求和享受独立,而是出于厌恶和恐惧依赖。

02

/ 为什么会依赖无能? /

依赖无能者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无法与他人建立深刻的联结和长久的关系。那么,依赖无能,是怎么形成的呢?

本质是内心匮乏

依赖无能的成年人,在孩提时代,有一些隐形需求被家长忽视了。


可能是家长的心理也存在匮乏,又不知道如何教育下一代,他们会不断给孩子说:

养孩子太花钱了,真快养不起了;

花这么多钱养你,也不知道以后能有大出息吗。

孩子接收的信号则是:爸爸妈妈给自己花钱、给自己关爱都是有条件的,自己不得不承受这些“赏赐”。


长大后,在面对善意和帮助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把自己放得很低,而低自尊又会让自己受伤。


一般人受到帮助感受到的是温暖;依赖无能者受到帮助感受到的则是被羞辱。


他们下意识把自己放在弱势一方,就算接受了对方的帮助,也会想办法以十倍百倍的付出还给对方,这样维持心理平衡。


可以说,依赖就是压垮依赖无能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信任他人

心理学家指出:3岁前,幼儿要完成很重要的两件事,一是建立与父母的情感联结,二是认识到自己是独立个体,即先联结后独立


联结:父母给孩子肯定——宝宝会爬了、会走路了、会说话了,宝宝真棒;宝宝摔倒了,没关系,有爸爸妈妈在。


孩子会知道,自己开心、大哭时有人能接住自己的情绪,这是建立个人安全感的关键阶段。


没有情感联结,意味着在幼儿期,父母对自己忽视、苛责,不够有耐心;或者家长做得挺多的,但孩子接收的信息却是“我是家里的累赘”,孩子的情绪无处安放,总是悬在半空,很多成年后不安全感的根源,也在这里。


没有情感联结表现在三方面:

▪ 不相信别人能帮自己

▪ 觉得提出需求就是展示自己无能,别人会笑话自己

▪ 认为别人不屑于帮助自己

03

/ 适度依赖,让你更加强大 /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过度独立,还是过度依赖,都是不利于发展关系的。只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才是健康、平衡、美好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依赖无能,已经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受到了伤害,那么你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1

认识到你对依赖的恐惧

想要消除你对依赖和脆弱的恐惧,你需要先意识到自己的恐惧。很多依赖无能者都不明白,自己这种拒绝依赖别人的状态并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不敢。


为了帮助自己认清这一点,你可以试着问自己以下这几个问题:


你是否因为不会依赖而失去了很多本可以获得的帮助、支持和机会,使你在很多时候让自己处于一个不利的、甚至不公平的位置上?


不会依赖别人这件事,是否常常让你感觉自己孤立无援,在这个世界上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


“不依赖别人”是否总是变成你和他人关系的阻碍,让你感受不到人与人之间联结的深刻和丰富,而这也让你感到痛苦?


可以发现,判断的关键在于,你的这种不依赖或者说是“独立”,带给你的究竟是快乐还是痛苦。

2

如果防御是有害的,那就放下吧

回想你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是因为什么事情让你开始不信任亲密关系,让你开始觉得付出感情、依赖他人,一定会受到伤害。


可是,你已经不是那个时候的你,现在的你已经能够处理自己的情绪,足够有能力去应对生活当中的波折,因为经历让你强大,让现在的自己去关爱那个曾经受伤的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


如果一段亲密关系中,接受的甜蜜比伤害来得多,就放下你的创伤记忆吧,试着去感受自己现在的强大。现在的你完全可以享受亲密的甜蜜,依赖的美好,而伤害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以接受和可怕。

3

适度依赖后,你依然强大

心理学家罗伯特·F·伯恩斯坦这样解释适度依赖:

适度依赖是这样一种能力:让你融合亲密和自主,在依靠他人的同时仍保有强大的自我意识,并且在需要时乐于请求别人的帮助,而不觉得自责。

也就是说,依赖本身是没有错的,我们无需对依赖别人而感到自责,这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一种能力,它不是贬义的,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健康的一种表现。


只要我们能避免过度的依赖,比如通过依附他人来逃避生活,或者即便在面对他人的轻视和伤害时,也很难、甚至不可能放弃依赖。


过度的依赖,是把自己的一切都交到他人的手里,让他人主宰自己的命运,没有充足的自我意识,并且逃避自己的责任。适度依赖时,你却仍然有着强大的自我。

别恐惧依赖,别误解独立。人不是孤岛,我们需要彼此依赖彼此联系,一个人活不出千军万马的模样。

END

其实心理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近年最受关注的如何缓解疫情带来的焦虑、恐慌等情绪,都在范围内。我们学习心理学不仅是为了成为心理咨询师,更是为了可以做自己的心灵导师,自我调节。

然而心理咨询作为一项专业技能,不仅仅需要通过阅读和学习了解心理学理论,更需要专业指导和练习。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如果你想考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师证书,欢迎你来找我~

举报/反馈

华东人才心理教育

2651获赞 537粉丝
育儿/职场/个人发展,用心理学解决实际问题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