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中国父母总是羞于开口和孩子谈性,因此而错过合适的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时机。青少年性犯罪或是性侵儿童案件的发生,总是令人非常痛心,也让全社会意识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性教育可以做到及时、科学、规范,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可以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增加必要的保护屏障。笔者曾做过的一次线上调查显示,鲜有家长提及“性教育”话题。这个结果引发笔者的思考:是家长缺乏性教育的意识,还是避讳性教育的内容?无论什么原因,性教育都不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席,无论是女孩还是男孩,性教育都应成为他们成长中的必修课。
用科学方式为孩子答疑解惑。性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应在合适的年龄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性教育。有研究表明,一般3岁到5岁是孩子性别意识发展的敏感期。这个阶段,孩子可能已经开始观察和发现男孩与女孩身体结构的差异,并对自己是从哪里生出来的问题感到好奇。父母不用刻意回避孩子的疑问,正好可以在这样的时机用科学知识播下性教育的种子。孩子此时的理解能力有限,父母也可选择一些规范、科学、易懂的绘本故事、幼儿读物等,给孩子讲解性知识,回答他们的疑问,同时也可在此过程中进行防性侵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有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随意敷衍或欺骗孩子,比如当孩子问起父母“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类似问题时,父母切忌随口编个答案,如“捡来的”“大水冲来的”之类,这样的回答容易给孩子天真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
找到合适时机开展适当性教育。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一般情况下,学校都会定期对适龄学生进行相应的性教育,如开展与性知识相关的专题讨论,或对准青春期和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开设相关讲座等。父母如果觉得在生活中找不到特别合适的、自然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不妨配合学校的性教育活动,在第一时间抓住契机,启发孩子主动交流自己的体会或者疑问,还可以借此拉近亲子关系。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一定不要强迫孩子来交流相关话题,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在平时生活中,父母要适当关注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引导孩子科学认知和看待自身身体、心理发生的变化,比如第二性征的出现,帮助孩子尽量以平稳的心态度过充满躁动不安的青春期。
被动应对不如在生活中主动引导。有些父母即使意识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重要性,但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主动采取相对合理、有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和指导。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对性的好奇,此时如果不能从家庭或学校获取科学的信息和知识,那他只能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比如网络、影视作品或者同学、朋友之间的信息交流等。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各种海量信息良莠不齐,社会环境也比较复杂,孩子如果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则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与影响,以致形成不正确的性观念,甚至发生不当的性行为,伤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其实父母越是遮遮掩掩甚至谈“性”色变,越容易激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叛逆心。父母不妨用更加开放坦然的心态,在平时生活中就主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比如和孩子一起观看影视剧时,其中难免有异性交往、谈情说爱的情节,父母可以围绕相关话题与孩子展开讨论交流,或者与大一点儿的孩子讨论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事件,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正确的爱情观、两性观和价值观。
性教育其实也是一种预防教育,不少未成年人性行为的发生都是因为对性的无知,家庭和学校应重视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及时的性教育,不要等孩子已经受到了难以挽回的伤害或已经深陷困境时才惊慌失措后悔不迭。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和负有重要责任,应该树立科学观念,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让亲子沟通无障碍,让性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
(作者:徐丽系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教师)
举报/反馈

中国教育报

114万获赞 88.2万粉丝
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
中国教育报刊社,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