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公共交通领域“微更新”又有大动作!
6月27日至7月1日,青岛2023年第一批公交线路优化调整方案向社会公示。本次调整以“降重复”为重点,根据线路重复及实际客流情况,拟停运26路、304路等12条线路,切实提高公共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促进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两网融合。
6月30日,青岛地铁首个在建车站接入既有运营线路项目——地铁2号线海信桥站开通运营。该车站可衔接25路、32路、125路等9条公交线路,极大方便周边小区居民公交与地铁换乘。
公交和地铁是市民日常出行、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交通方式。随着地铁的快速发展,市民出行选择更加多元化,常规公交的客流规律发生较大变化,线路重复系数过高、乘客满载率低等问题造成一定程度资源浪费,亟待系统优化。
近期,青岛启动了大规模的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工作,方案将分批次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此次调整本着“财政可负担、行业可持续”的原则,统筹公交、地铁资源配置和深度融合,以提升公交服务品质为核心目标,以“定层级、降重复、增接驳、优服务”为优化途径,重塑常规公交线网结构,打造快线、干线为主,支线、微循环为辅,多样化公交为补充的多层次常规公交网络,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努力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发展模式,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舒适、安全。
青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发达。2020年9月,青岛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今年1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布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名单,青岛上榜。
一条条穿行在大街小巷的公交线路,见证着岁月更迭和城市变迁,也承载了很多人的光阴故事。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日新月异,适时对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是城市高效运转所需,也是构建大交通格局的重要举措。
2018年以来,青岛陆续取消了24条公交线路。其中,312路线从轮渡到仰口,单程100多个站点,票价最高9.5元,从前海一线直至崂山仰口,横跨大半个青岛,被誉为岛城最长公交线路。“线路停运,心里很不舍。但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也是公交线网不断完善,城市不断进步的体现。”时任312路线驾驶员刘金勇说。
最近两年,青岛分别将优化调整公交线路80条(次)和70条列入市办实事项目。加大公交线路降重复力度,撤减了一批与地铁长距离并线、客流断面基本一致的公交线路,科学配置资源。同时,对过长的线路进行截短,对绕行的线路进行截弯取直,撤减重复度较高的公交线路,提高公交线网整体效率。
104路(台东郭口路-石老人)从市区发往崂山、在山海之间运行了近70年,见证了岛城市区东部沿海一线从荒凉走向繁华的发展变迁。“上世纪90年代初期,青岛市政府实施东迁,带动了市区东部区域的快速发展。104线的客流越来越多,发车模式由最初的定点发车调整为流水发车,每隔几分钟一趟,但就是这样,也是人挤人地挤不上去。”一位“老青岛”回忆说。
近年来,随着青岛地铁由线成网,叠加公交线网重合等因素,里程较长的104路客流难以为继,车辆周转效率日益低下,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今年6月1日,线路停运驶向终点。
此次拟停运的12条线路包括:26路、304路、367路、101路、109路、369路、385路、503路、770路、隧道6路、旅游5路、旅游6路。这些拟停运公交线路均存在着客流量低、空载率高的问题。以隧道6路线为例:在地铁1号线开通(2021年底)前,百公里客运量为115左右,2022年百公里客运量为49左右,降低了57%。公交车空载,既是对公交运力的浪费,也是对道路资源的浪费。重复率高、满载率低的公交线路停运后,可以释放出道路资源向社会车辆开放,从而实现交通运行效率的优化提升,助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这些线路停运后不会出现公交服务盲区,乘客可通过轨道交通线路或其他公交线路到达目的地。以26路为例,线路取消后降低香港西路、南京路、东海西路、文登路、莱阳路、广西路、费县路、广州路公交线路重复系数,同时优化了公交线路运力配置,减少车辆空载。“从情感上说,确实有点遗憾。但从大交通格局看,此举可以促进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两网融合,减少与地铁线路的竞争,充分发挥地铁‘大运量’客运优势。”市民张先生说。
之所以在此时启动大规模线网优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青岛地铁蓬勃发展,坐地铁的人越来越多了。
地铁是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引导承载绿色低碳出行的骨干交通方式。当前,青岛已开通运营地铁线路7条,线网贯通七区一市,运营里程达315公里,开通146个车站,“轨道上的青岛”初步形成。
2022年,青岛地铁线网总客运量达2.83亿人次,日均客运量77.5万人次,同比增长14.72%,在公共交通(公交+地铁+有轨电车)体系中的比重接近30%。目前,线网日均客运量超过130万人次,在公共交通中的占比超过40%。“五一”假期,青岛地铁单日客运量连续4天创历史新高,最高日达224.43万人次,公共交通分担率最高日达59%。
为更好服务市民游客夏季出行,点亮城市“夜经济”,6月22日至10月8日,青岛地铁开始执行“夏令时”。实施新的运行图之后,青岛地铁各线路、车站首班车时间提前15分钟,线网最早首班车提前至5:30,早间乘坐地铁可换乘更多国铁、航班。末班车分线路、方向、区段延时10-30分钟不等。延时后,每天线网运营时间长达18.52小时。全线运营时间最晚的线路为1号线,终到山里站的非全程末班车于次日0点01分抵达终点。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举措。
近两年来,青岛发起城市更新建设攻坚行动,持续加密城市路网和地铁线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得以系统性重塑,极大改善了市民出行环境。新的交通格局下,完善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有效衔接和高效融合,成为新的发展命题。
根据调查,目前青岛有约30%至40%的客流通过乘坐地面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实现换乘。如何进一步强化公交、地铁的相互喂给、优势互补作用,促进公交、地铁融合发展?
网络要融合。要建立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协同一体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加强地上地下线路一体化规划、布局、建设、运营,充分将常规公交灵活性、延伸性的优势与地铁快捷、大运量的特点结合起来。增加与地铁及主干公交衔接的公交线路,发挥两网互补优势。
设施要融合。优化公交站点设置,通过迁移、新增公交站点的方式,实现公交、地铁近距离接驳,方便市民换乘衔接,努力实现“地铁通达到哪里,公交就衔接到哪里”科学规划城市外围停车换乘枢纽(P+R),方便市民停车换乘地铁进城。在城阳区、西海岸新区等具备条件的地区,可结合地铁站建设同步建设自行车停车场,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服务要融合。常规公交与地铁线路要在运营时间、发车频次、运载能力等方面更加紧密衔接。通勤高峰时间加大接驳性常规公交线路发车密度,保证高峰期能快速集散地铁客流;实施票价一体化,加大两网间换乘优惠力度。
期待通过此次公交线网大规模调整,青岛能加速形成“两网融合”的大交通发展格局,提高公共交通的整体分担率和运营效率,更好满足乘客的高质量出行需求,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作者 | 周建亮
来源|青报观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