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焦虑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病。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被焦虑裹挟着,想放松、想躺平,却往往身不由己。
本期书单下载关键词:治愈焦虑书单,给我们提供10本治愈焦虑的好书。
1《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不管我们有没有察觉到,焦虑很可能已经很可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了。
我们每天在为衣食住行奔波奋斗的物质社会中,内心时刻处于各种矛盾与冲突之中。
要想找回生活的松弛感,必须要先搞清自己为什么活得如此焦虑。
如果不从根本上找出症结所在,我们就容易反复陷入各种各样的焦虑和神经症。
容貌焦虑、学历焦虑、就业焦虑、婚恋焦虑、工作焦虑……很少有人能全面化解自己面临的困境,于是种种焦虑、冲突、矛盾就产生了。
而且,这种紧绷的心理状态并不是个体现象,而是当下时代通病。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翻开这本书,让焦虑无处遁形,我们就迈出了摆脱焦虑的第一步。
2《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给了成千上百万年轻人,坚持做自己的勇气。
如果你困在社恐、自卑、讨好型人格的牢笼中出不来,一定要看一下这本书。
因为心理学巨头阿德勒的《被讨厌的勇气》,就专门教会我们如何应对人际关系中的焦虑。
尤其是书中提到了一个很让我们启发的“课题分离”理论——分清楚什么是你的事,什么是我的事——让我们真正学会如何面对生活,过好自己的人生。
社恐也好,自卑也罢,必须要牢记:世界本身并不复杂,完全是自己把世界看得太复杂。
所以,课题分离就是教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要去过多干涉别人的事,也不要让别人过多干涉你的事。
牢记课题分离,做好自己,人际关系上的焦虑会少很多。
3《心流》
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比以往充盈百倍、方便百倍,体力劳动量也大幅降低,而幸福感却越来越低了?
而且工作上不管忙不忙,我们的注意力都变得越来越不集中,成天生活在一种莫名的焦虑和惶恐里。
总想拿起手机,看个段子、刷会儿视频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为了弄清楚这种情况,作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总结出了“心流”这个概念。
作者发现,内心被太多琐事干扰时,也会感到焦虑无比。
如果我们能进入“心流”状态,就是把精力完全投注在某件事儿上,不仅不会再焦虑,还能收获巨大的兴奋感和充实感。
所以说,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玩乐时,如果能够沉浸在当下,就会获得内心的安宁与幸福,焦虑自然也消散于无形。
4《清单人生》
《清单人生》不是心理学著作,也不是心灵鸡汤,而是是一本有着强大治愈力量的小说。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太太,她在62岁那年却决定重新活一次。
因为她的前半生一直围绕着家庭、丈夫和孩子,完全失去了自我。
尽管呕心沥血地付出,却换来了丈夫的出轨。
于是,她决定为自己而活,去追求自己不曾实现的梦想。
人生,没什么一直让我们焦虑的事,即使是一锤定音,也一样可以重新来过。
5《幸福的方法》
我们的生活虽然慢慢变好,但焦虑情绪却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要把人淹没。
在《幸福的方法》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公式:幸福=当下快乐+未来意义。
只顾当下享乐或只为未来拼搏,都会让我们痛苦。
既享受眼下的快乐、又能设立有意义的目标,才能获得货真价实的幸福。
幸福的定义其实很简单,也很容易获取,只是我们把它搞复杂了。
6《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但是生活从来不是完美的,每个人的人生路上都有不少坎坷和阴霾。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面对和接收自己的不够优秀,就很容易陷入焦虑之中。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说,我们生活中,包括我们父母、师长在内的很多人,都在扮演着“父母状态”。
有的是“挑剔型父母状态”,就像一个法官,一直在挑剔别人、批评别人,然后顺理成章地惩罚他们。
有的处于“养育型父母状态”,他们习惯把虚情假意的“我这是为你好”挂在嘴边。
而我们的焦虑,就在于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充当扮演“父母状态”者的“共谋者”。
他们都在无意识中,迎合强势者的批评或者指责,以此来保护自己懦弱的内心和自尊。
只有直面自己的内心,不再甘当一个“共谋者”,我们终会摆脱焦虑。
7《焦虑的意义》
《焦虑的意义》是心理学集大成之作,囊括数个世界级心理学家对焦虑的研究与见解。
其实,焦虑并不可怕!
当我们焦虑的时候,一定要静下来仔细想一想:我因为什么事情焦虑?这件事真棘手到无法解决吗?我能否找到办法来应对它?
思考到最后,我们会发现大部分事情是能被解决的。
之所以焦虑,往往是我们没认清事情的全貌就自己吓自己,以至于它的威胁被成倍放大。
学会与焦虑共处,以焦虑为导向去处理问题,我们才会摆脱焦虑。
8《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魔,或大或小、或新或旧,或内敛或张狂,不管以什么形态出现,这些不速之客总会找上我们。
刚从象牙塔走出来的我们,遇到问题时,应试教育的惯性,总是让我们习惯于从问题中寻找标准答案。
但是,我们人生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
尽管我们改变不了任何已经发生的问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看待问题的态度。
悲哀痛苦,是人生常态。
正如《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所说,只有正确的直面自己,我们才有可能逐步消除外在因素的负面影响,逐渐释放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9《身份的焦虑》
我们焦虑的源头和症结,其实是来源于对身份的焦虑。
因为,我们总是太过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以别人的评价来定位自己,我们就会产生一种超越生活和自我本身的欲望,达不到欲望,就会产生焦虑。
而如何克服这种身份的焦虑,作者也给出了很多指导,降低欲望、理性地关注别人的看法……
所以,如果我们经常受到来自周围人眼光的碾压,很容易就受到别人的影响。
10《活出生命的意义》
人生有缝隙,阳光才会照进来。
生活的意义从来不在于完美,我们要接受和治愈自己不完美的那一面。
不管你正在经历什么,不管你有多焦虑、多痛苦,一定要相信有人一直在默默守护你,或许是远方的至亲、或许是尚未表白的爱慕者、或许是一个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
也许你有过无数个失眠的夜晚,也许你有太多的难过和悲伤无人理解,但你要知道一定有人在为你活着而努力。
永远不要放弃自己,你不以为意的,也许是别人梦寐以求的。
二战时期,弗兰克的全家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但是作为精神病医生的弗兰克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写下了《活出生命的意义》。
苦难虽是人生的伴侣,但也是人生的财富,只有在寻到生命意义的过程中超越苦难,才能获得幸福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