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可能是现代人最常见的心理困扰之一了,无数人饱受拖延症的折磨,却又改不掉。
工作上、生活上、学习上,明明一些事亟待解决,就是下不了决心去开始第一步,一直要拖到无法再拖,再慌慌张张地完成。
关系里的拖延症,也有类似的含义。
明明关系已经出现了问题,需要尽快下个决定,当事人却优柔寡断,就是下不了决心。
比如跟伴侣已经关系恶化得很严重了,在一起总是无尽争吵,却下不了决心分手。
比如碰到个不合适的追求者,明明内心不喜欢,却开不了口拒绝。
比如有心仪的对象,对方也有在一起的意思,可是就是下不了决心捅破那层窗户纸……
关系里的拖延症,比工作、生活中的拖延症甚至更加折磨人。
工作、生活中拖拉一下,一般都是自己的事情,牵扯不到别人。
而关系总是会跟另外的人有关,自己的拖延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情绪。
许多人不喜欢金庸笔下的张无忌,琼瑶笔下的何书桓,也正是这个原因。
他们本性不坏,偏偏优柔寡断,在关系里黏黏糊糊,能拖就拖,虽然没有像渣男那样骗钱骗色,可带给女人的伤害一点儿也不少。
实际上许多人也知道,关系里的拖延症往往会伤人伤己,为何还是会忍不住拖延?
而找到其中的原因,我们才能发现自己被卡住的地方,从而发生改变。
01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故事,一个人明明跟自己的伴侣有了龃龉,关系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可是他既不会干脆利落地跟伴侣分手,也不会积极采取一些行动改进关系,而是就这么拖着。
只不过态度越来越冷淡,越来越跟对方无话可说,或者能躲就躲,甚至玩失踪,玩断联。
最终,另一半忍无可忍,提了分手,两个人终于结束了痛苦的关系,彼此都松了一口气。
其实两个人都有分开的心思,但他们就是拖着迟迟不表达出来,就是一定要等对方开口。
这个过程中,其实伴侣也是很煎熬的,但通过拖延他也获得了一个好处:当好人的好处。
先提分手,尤其是在对方没有明显过错的时候,是有些抛弃对方的嫌疑的。
如果碰到内心比较敏感,或比较脆弱的伴侣,和对方干脆地分手,很可能伤害对方,让对方痛苦不堪,更容易让人有负罪感、自责感。
许多人为了维持自己这种良好的形象,“宁愿人负我,不可我负人”,便选择了拖延。
拖着,起码自己还是一个不离不弃的好人,自己不是首先放弃、首先变心的那一个,对方要怪也怪不得自己了。
还有一些人,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也不直接地表达,而是依然不冷不热地相处,搞得对方弄不清状况。
因为这些人觉得,直接跟对方说“不喜欢你”太冷漠、太绝情了,拒绝,就意味着自己做了坏人。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这样的“装好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出发点并不是出自爱,对方也不是傻子,能感觉到你的小九九。
而一些看似冷漠无情,绝情的人,反而更有一种慈悲。
他们不喜欢,不想继续,就坚决地拒绝,彻底断掉对方的心思,让对方阵痛之后不再抱有幻想。
时过境迁,被拒绝的人反而会感谢他们的无情。
在关系里,总想做好人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私呢?
02
当然,还存在一种情况的拖延,不是为了做好人,维持良好形象,而是不知道该如何权衡利弊。
他们既要又要,却又什么都割舍不下,只能一直拖着。
在网上看过一位女士的求助,她跟男友是相亲认识的,当时父母一直催婚,非要逼着她尽快找一个对象,而男友各方面条件还不错,就凑合在一起了。
相处久了发现,男友虽然经济条件很好,但性格偏激,情绪不稳,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每次都要她去哄,时间长了,搞得她心里很累。
而如果直接分手,她一方面想到自己年纪偏大,怕很难再找另一个条件如此优越的对象。
另一方面,父母给的压力也很大,她不想再被催婚,她不知该如何抉择,只能就这么拖下去。
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是个典型的既要又要的案例。
该女士既想要一个性格合适,真心喜欢的伴侣,又不想承担再去找寻的风险和来自父母的压力。
理想很丰满,只可惜现实很骨感。
现实情况是她想要的理想对象,势必要花时间慢慢找寻,为了不将就的人生,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扛下一定的压力。
而现在的将就,将来也一定要付出代价。
既然已经发现了对方情绪不稳,有没有可能发展成家暴,谁也不知道,等结婚后,再想离开难度就大得多了。
而这样拖着不解决,又能带来什么呢?她的“既要又要”,一定注定是“什么都要不到”。
拖到两个人婚期将至,要么就是等待男友真的做出过分偏激的事情,使她下定决心不分不行。
要么就这样浑浑噩噩地结了婚,可是内心一直有种不安全感、不甘心,在隐隐作祟,等待一个契机爆发。
如果不去主动做出选择,而等到命运安排,那时候就算做了选择,也是带着无力感和憋屈感的。
想“既要又要”,就一定要主动选择,根据自己的目标采取行动。
害怕父母给压力,就去跟父母商讨,告知父母自己的态度,让他们不要再催。
然后积极提升自己,扩大人脉圈,各种渠道接触更多对象,筛选出自己真正心仪的人。
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才是面对选择的积极态度,也更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03
还有一种关系中的拖延症,是过度追求完美,想要什么都处理得很好,结果反而动弹不得,困在了原地。
比如,想要结束一段关系,又想让这个过程完美无暇;
想让对方毫无意见,两个人有说有笑,欢欢喜喜地为关系画上一个句号。
但是潜意识里又知道,这太难了,不弄得撕破脸皮,血雨腥风就不错了,于是不敢行动,干脆拖着。
再比如,想要改进关系,幻想着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关系的经营、沟通的技术,可以让两个人亲密得如同初入爱河,爱得死去活来。
但看到对方那个德行,又觉得这几乎不可能,顿时灰心丧气,不想学习,不想沟通,什么都不想做了,拖一天算一天吧。
这类拖延,都是对自己能力抱以过高期待,要求自己能完美达到目标。
而真实的状况是事情都是螺旋形上升的,会有进展,但绝不能期望一下子做到完美。
因此,试着把目标定得低一些,你会更容易行动。
想分手,首先先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至于对方会不会放手,先不做期待。
想要改进关系,先从这一次沟通你没有立刻发脾气做起,能改变一点都是进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关系也是一样。
要接近我们理想中的关系,势必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改进,这本身就是收获。
关系中的拖延症并不可怕,但多少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扰。
挖掘出这些不合理的想法、信念,一点点地前行,终究能收获一段理想的关系。
从今天起,从现在起,向着你的目标,迈出第一步吧。
作者 | 止水 疗愈师,拥有中科院心理咨询师资格证,IHNMA 国际催眠师资格证,致力于探索人性的深邃与伟大。
本文的插画,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