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3年,整整500年前,已经年过半百的文徵明经人举荐自江南一路跋涉北上,大致有近两个月的餐风露宿,到了京城,所得职位也不过是翰林院待诏而已。
谁能知道,身为吴门画派的中坚,大画家文徵明不同于他的老师沈周绝意科举。沈周终生一次都没进过场屋,而文徵名,自1495年的弘治八年起,一直到1523年的前一年,近三十载岁月蹉跎,他到南京参加了九次乡试,每次都是名落孙山,无功而返。
南京贡院对他而言,是梦魇一般的人间地狱?还是心存期待的大赌场?间或一生耿耿挥之难去的伤心处?
空山夜雨图明 文徵明 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藏
除了失落,还是失落
1470年11月28日,文徵明出生在苏州府长洲县德庆桥西北曹家巷一官宦之家。文徵明的父亲文林任温州永嘉知县期间,母亲祁氏携文徵明兄弟一同前往。无奈生活困顿,生计艰难,不久之后,祁氏又携文徵明兄弟返回苏州。1476年,文徵明母亲去世,他们兄弟被抚养于外祖母家,寄人篱下。
据说,文徵明八九岁还不会说话,被人怀疑是否白痴。但文林却坚持认为自己的儿子会有出息,必将大器晚成。1480年,11岁的文徵明终于开口说话,开蒙读书。文林任博平知县,因官员考核进京,文徵明都随侍在侧,增长见识。
1485年,文林补任南京太仆寺丞,履职之地却在江淮滁州。文徵明跟随父亲的同僚太仆寺少卿吕㦂学诗、李应祯学书法,颇有收获。1488年,文徵明自滁州回到苏州,参加县试,考中生员。次年,20岁的文徵明开始跟随沈周学画。此时的沈周已经年逾花甲。
1492年,文徵明娶昆山吴愈第三女为妻。吴愈就是后来大名鼎鼎崇祯四年榜眼吴梅村的曾祖父。
1495年,文徵明在父亲的引荐下跟随状元吴宽学习古文。这一年秋,文徵明第一次赶赴南京参加乡试。对于第一次乡试落榜,文徵明似乎没有文字留下来,也不好解读他当时的心绪感受。但三年之后,文徵明再次落榜,我们看到了他的满腹牢骚。这一年考试,与他同行者有唐寅唐伯虎。唐寅此次乡试,高中第一,所谓解元,得意春风。相形之下,文徵明不免失落苦涩,他在《前年》诗中如此写道:
前年伴嫁南邻妹,今岁仍陪北舍姨。
老我无媒心独苦,闭门好画入时眉。
自苏州到南京,充满期待而来,空手落寞而归,两次都是“伴嫁”“仍陪”,与唐寅相伴而来,同进场屋,但最终,自己也不过是个配角而已,内心独苦,几人能知?正是在他第二次落选之后,正在温州知府任上的文林致信安慰自己的宝贝儿子不要气馁,来日方长:吾儿他日远到,非唐所及。
谁能料到,唐寅次年进京,意气扬扬,与徐经等一起参加会试,眼看即将大功告成,却被人诬告行贿主考之一程敏政。既然有人举报,当然要立案追查。经过一番彻查,以“莫须有”结案。唐寅受到处分让他去浙江“劳动改造”,从此,唐寅与仕途无缘。
屋漏偏逢连阴雨。两次考试失败,令人郁闷,却又传来文林在任上病重的消息,时在1499年,弘治十二年六月初。文徵明急忙寻访名医从苏州匆匆赶往浙江,但待文徵明抵达温州,文林已在6月7日撒手人寰。文林为政清廉,阮囊羞涩,家徒四壁。文徵明遵照父训,丧事一切从简,谢绝一切丧礼。
1501年,文徵明因守孝在家没有来南京参加考试。再过三年,文徵明第三次来到石头城下,这次仍旧是名落孙山。文徵明此次考试,他最为器重的学生陈醇与之同行。文徵明有七律《金陵客楼与陈淳夜话》:
卷书零乱笔纵横,对坐寒窗夜二更。
奕世通家叨父行,十年知己愧门生。
高楼酒醒灯前雨,旅榻秋深病里情。
最是世心忘不得,满头尘土说功名。
寒窗夜雨,旅榻秋深。世心难忘,功名尘土。文徵明此诗最后一联,将自己蹭蹬科考的辛酸和不甘,和盘托出,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感怀。
1516年,文徵明第七次落榜。他在返回苏州途中,不觉心灰意冷,情绪黯淡。二十余载如此奔波,真是两手空空,一无所获。他在途中有《失解东归口占》绝句:
七试无成只自怜,东归还逐下江船。
向来罪业无人识,虚占时名二十年。
1522年,文徵明再鼓余勇第九次来南京参加乡试,却依然没有考中,这也是53岁的他最后一次参加如此屈辱难言如炼狱般的考试。屈指算来,二十八年中共有十次乡试,文徵明前后参加九场。每次考试过后,他都要大病一场。最后一次考试结束后,他曾有《不寐》五言诗,满腹心酸,都成浮云:
……平生二三友,雅志在霄汉。下寿曾不满,半逐浮云散。感此念微名,悠悠何足羡?
蕉阴仕女图明 文徵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考试虽然失败,生活还要继续
文徵明在南京考试期间,忙里偷闲,也交往了不少名人雅士。
第一次南京赴考,文徵明就结识了南京的顾璘、陈沂、王韦、徐霖等,所谓金陵三俊、四杰。第二次到南京科考,文徵明甚至直接住到王韦家中,难得清净,临阵磨枪,准备入场。
在科举考试的这些年里,文徵明与友人诗书往还,唱和不断。1512年文徵明与徐霖、祝允明、唐寅、陈沂、王韦、陆深、王宠等追和王冕画梅诗。1513年,文徵明来南京参加第六次乡试。此年,顾璘贬官任全州知府,他在南京即将远行。而王韦也服丧期满,起官南京车驾主事。三位故人,金陵聚首,文徵明有《与王钦佩顾华玉夜话》记其事,诗中有如此感慨:
烛跋荧荧照酒明,故人相对说平生。
差池何止三年别?老大难忘一举名。
残夜池塘分月色,绕门杨柳度秋声。
不辞笔砚酬嘉会,去住江湖各有程。
王钦佩就是王韦,顾华玉是顾璘。
对文徵明屡应科举不售的窘迫难堪情况,友人也都多加安慰,让他想开放下。1507年秋,文徵明第四次到南京参加乡试。在此期间,文徵明曾到左佥都御史储瓘处喝酒聊天,以解烦闷。同席者有一蒋山卿,他对文徵明多年场屋蹭蹬,不胜唏嘘;对他的才学见识,极为钦佩:君才岂是寻常者,龙鬐凤鬣真神马。
1519年,正德十四年秋,已经年到半百的文徵明第八次参加应天乡试,他的儿子文彭与其同行,父子两人住在南京许镗家中。文徵明与许镗闲聊,自然会提到王韦,就作《与许彦明夜话有怀王钦佩赋寄》,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洛下秋风应已至,江东暮雨不堪闻。
一时幽意何人会?灯火微吟对许浑。
江东暮雨,洛下秋风。远方的故人,一切可好?王韦当时是河南提学副使,人在中原。许浑,代指许镗。文徵明在此期间还游览了南京诸多名胜,如静海寺、卢龙观、三宿岩等。表面看来,他心如止水,并无波澜,但在内心深处,还是不无忐忑,渴望苍天眷顾,了其夙愿。他曾写信给南京吏部主事昆山人方鹏,方鹏如此回信劝慰他道:
方今海内之士,虽不能遍交而尽识之,求如执事者,指不能多屈也。孝友之行,狷介之节,既已成章;而其持身待物,固不激以为高,亦不徇而为卑;屡试屡斥,而不以为怨。征诗索文者,庭无虚迹,而非其人则不轻予。此皆古人所难,而况于今乎?
方鹏言下之意是说,文兄你虽然“屡试屡斥”却“不以为怨”,况且向你“征诗索文”者,“庭无虚迹”,看不上的人,还不给他呢。声名远播,条条大路通罗马,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也很好嘛。
文徵明继母吴氏去世,王鏊撰写《吴安人墓志铭》,还特别提到文徵明的屡试不中:徵明虽未第,名已彻海内外,每秋试,主试以不得徵明为慊。
湘君湘夫人图明 文徵明 故宫博物院藏
以文墨自娱
白发书生神州泪,实在是不能再考了。
1522年,嘉靖皇帝起用致仕在家的副都御史林俊为刑部尚书。林俊经过苏州北上之时,邀请文徵明舟中相见,叙旧晤谈。此前,文徵明与林俊时有书札来往,也有一定交情。林俊对文徵明科考之路如此坎坷,颇为同情感慨。他致信工部尚书李充嗣,请他出面推荐文徵明这一老贡生,能否有一名分,这才有了文徵明应召入京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一事的发生。文徵明在京这一期间,曾参与《武宗实录》和《宪皇帝实录》编纂,担任皇帝侍讲。
1527年,文徵明辞京,乘舟南归。三四载京华滞留,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年近花甲的文徵明回到江南故里后,建造玉磬山房,亲手种植两株梧桐于庭院之中,树下盘桓,感慨万千。此后,他在庭院里以文墨自娱,喝茶读书,不太问世事纷扰。
文徵明很早就显露了他的书画才能。在赴南京应试的第一年,他就画出了《金焦落照图》,显示其超拔的绘画才华。乡试不中,一再败北,人也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那就在文墨书画中找些乐趣与存在感吧。所以,在应试这些年的漫长岁月里,他愁苦愤懑之余,也常常为人作画、题跋,苦中作乐,转移一下注意力嘛。在这样的惨淡经营间,似乎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他成为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领军人物,奠定了他在画坛、书坛的杰出地位。
1542年,文徵明妻子吴氏去世,享年七十三岁。1548年,文徵明与汤珍、钱同爱及外甥陆之箕曾游玩宜兴善卷洞。这一年,文徵明已经年近八旬了。1559年初春,文徵明还能用行书写《张一川小传》,四天之后,他为御史严杰的母亲书写墓志,尚未搁笔,就溘然长逝,结束了自己堪称漫长的一生,享年90岁。
特约撰稿 王振羽
校对 徐珩
举报/反馈

扬子晚报

339万获赞 32万粉丝
江苏省级报刊,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都市报
扬子晚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