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15岁女生弑母藏尸冷库、北大学生吴谢宇弑母、加拿大亚裔女生雇凶杀父母... ...

这些案件虽然属于极端案例,然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子冲突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北京市曾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其中“对待父母的态度”一项,56.28%的孩子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19.22%的孩子对父母态度冷淡13.13%的孩子反感父母6.62%的孩子惧怕父母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数据来源于网络)

父母努力工作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环境。

遗憾的是,一些父母倾其物力、财力、心力、精力养育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不但漠视爸妈所做的一切,而且产生厌烦、对立、怨恨的情绪。

在自己和父母之间竖起一道屏障,甚至做出过激举动,导致悲剧的发生。

本是世界上最深情的关系,为什么却孕育出了最可怕的恨意?如何帮孩子跨过“怨恨”父母这道坎儿,是父母和孩子共同面临的课题。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纽扣青少年教育学校特聘专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常驻心理专家张久祥教授做客直播间做专题讲座。

向各位家长朋友分享了如何化解孩子对父母的怨气与仇恨的干货方法,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以下为张久祥教授直播内容,作者整理编辑。

01

今天我想从两个方面和各位家长朋友交流一下亲子间的冲突问题,一方面是孩子的怨气从何而来,另一方面是化解怨气有何高招

孩子的怨气从何而来?

Why do children complain about their parents?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人伦纲常的逻辑,父母生育、养育孩子,为孩子做出无条件的贡献和牺牲,孩子应当是对父母怀有感激之心的。

但现实为什么会适得其反呢?

第一个原因是家长不尊重孩子。这表现为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对孩子内心感受的不尊重、对孩子隐私的不尊重。这些不尊重会让孩子从不满升华到怨气。

我曾经接手过类似的个案,这位妈妈总想把孩子的内心想法窥探得一清二楚,于是就辞去工作当起了孩子的全职保姆。

不尊重孩子的妈妈

每当孩子去上学,妈妈就用备用钥匙打开孩子房门搜寻孩子日记本,偷看完日记后就将日记回归原位锁上房间门。

直到有一天,妈妈像往常一样潜入孩子房间偷看日记,翻到最后一页时,妈妈被日记本上的内容吓软了腿,本子上赫然写着“看到此页者必死无疑”几个大字。

这例个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家长若不尊重孩子,孩子内心就会产生怨气,怨气积攒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化为攻击性,出现一些违背公序良俗的、违反常理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第二个原因就是家长的控制。孩子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社会功能、人格特性、心理情感的过程中,父母凭借年龄上的优势经济上的优势对孩子进行各种思想教育。

另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父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有插手孩子人生的资格

父母的权威渗透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于孩子而言,自己在父母面前没有隐私、没有自主权。

久而久之,孩子内心除了压抑之外,还有对自我能力的怀疑

第三个原因是家长的忽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观点,父母却忽略了这一客观事实,“他还是个孩子”成了这些父母的口头禅。

他们将孩子内心世界的变化、经历的各种事情置若罔闻,也没有根据孩子的成长来改变亲子间的相处模式,总把孩子当做6、7岁的样子。

这种情感上的忽略会使孩子养成不负责任、冷漠的性格。

02

青少年对父母的怨恨是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不能视而不见。

那么,怎样化解孩子都对父母的怨气和敌意呢?

如何化解孩子的怨气和仇恨?

How to resolve children's grievances?

父母要去角色化

什么叫去角色化呢?也就是说家长不是爸爸/妈妈,子女也不再是依附于父母的儿子、女儿。

家长要把自己当作孩子的同龄人,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孩子经历的种种感受。

家长要学会倾听

首先,家长要学会观察。如果父母让孩子没有话语权,没法正常地表达、宣扬自己的观点,抑制孩子释放个性情绪,那么,父母这时要觉察到孩子的怨气。

为了避免更多的言语伤害,父母一定要学会闭上嘴巴。好好听孩子说,在倾听的过程中,不管孩子说得对或错,都不要反驳。

在家庭中建立边界感

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曾说:

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中国式的家庭,过于强调亲情,从而模糊边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融合家庭模式听起来幸福,但现实是,无边界只会让生活一地鸡毛。

家庭幸福来源于,每个成员都在各自的位置,不逾距,不占有,我懂得你的底线,你尊重我的原则。

边界感,是一个家庭最高级的尊重。

何为边界感?边界感就是让家庭成员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孩子的事情是孩子自己的,家长不能插手。

父母的爱有边界感,一旦界限被建立起来之后,孩子就会懂得分寸,敏言讷行,活得独立而尊严,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03

END

纽扣有话说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到了青春期,他们会慢慢认识到自已不再是小孩子,喜欢独立行事,渴望自己主宰命运;独立欲望较强的孩子,一般不喜欢依赖别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但是孩子长大了,有的父母却没有调适好自己面对孩子长大的事实,或是说有些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长大、独立。

原本依赖于自己的孩子一旦独立,就意味着自己在孩子面前,或是在家庭中的存在价值大幅降低甚至消失,这会让很多父母感到恐慌。

在这样双方的拉锯战中,父母的爱就变成了枷锁,让孩子感到窒息般的痛苦,痛苦越积越多,就变成了愤怒与怨恨。

最后纽扣想分享给大家作家龙应台《目送》中的一段话:

《目送》

LONG YINGTAI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举报/反馈

纽扣家庭教育

1.1万获赞 3763粉丝
打造国内一线生活与亲子关系问题解决平台
山东纽扣远程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