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几个月前美食博主“superB太”探访成都夜市“鬼秤”现象以来,各类有关“鬼秤”的短视频便层出不穷:十斤海鲜缺三斤,240克的手机在电子秤上显示300克,9.6斤的榴莲复秤后只有6.2斤……林林总总,让消费者触目惊心。
所谓“鬼秤”,就是指经非法改装的电子秤。这类电子秤可根据需要,显示虚假物重,通过简单操作又能恢复正常。此类缺斤短两行为,显然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利,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条款,也一直是市场监管部门打击的重点。
但尽管如此,“鬼秤”仍然屡禁不绝,一是因为其本身具有隐秘性、随机性、数额小且流动性大的特点,市场监管部门难以发现和取证,即便发现查处,现行规范体系下惩罚力度有限,与获利相比,违法成本低,不法商家也很容易卷土重来。二是消费者的“宽容”助长了此类现象的滋生繁荣,许多消费者因为金额不大而不会有事后复秤的念头,也很少会向商家索赔,这让很多不法商家尤其是一些流动摊贩对需要长期诚信经营形成商誉的依赖性较弱,抱着“一次性生意”和“坑到就是赚到”的想法。
“小计量”里有“大民生”,小小的一杆秤,一头连着商家的诚信,一头连着消费者的信任。“鬼秤”损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是会扰乱市场经营秩序、影响诚信市场建设、加大市场交易成本,甚至也突破了法律底线。因此要对“鬼秤”行为严格治理和遏制。
如何治理?笔者认为,应多方合力、多管齐下。
第一,有关部门要强化执法责任,提高监管水平,加大打击力度,重视对经营者的计量器具检查工作,对缺斤短两商家要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强化信用惩戒,确保其合规诚信经营。
第二,市场经营主体要设置更多的“公平秤”、设立更多的计量管理员,加强日常巡查,鼓励消费者使用“公平秤”,同时,对市场内的所有电子秤统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并到市场监管部门备案进行集中检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查处不法商家。
第三,衡器相关协会要联合电子秤生产厂家在全行业抵制生产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子秤,同时进一步改良工艺,尽量减少电子秤被随意改装的可能性。
第四,商家要强化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做到诚信经营,切勿贪图眼前小利,因为一旦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被严重破坏,那最终伤害的还是商家自己。
第五,消费者要擦亮眼睛,做到“斤斤计较”“锱铢必较”,一旦发现缺斤少两行为,要及时向监管部门依法举报,切勿对“鬼秤”有“宽容”之心。
要想治理好“鬼秤”这一破坏市场秩序的顽疾,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恐怕很难做到。因此要多方合力建设好多位一体的诚信计量运行机制,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让天下再无“鬼秤”。
文 | 三石
来源: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举报/反馈

光明网

1.8亿获赞 621.9万粉丝
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引领者。主办单位为光明网传媒有限公司。
光明网传媒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