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南方+记者从鹤洲新区(筹)获悉,桂山海上风电项目2022年总发电量和发电时长创新高,接近5亿千瓦时;今年一季度发电量1.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预计2023年全年总发电量有望突破去年总发电量。
海上风电作为清洁能源,对于加快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助推省市实现“双碳”目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鹤洲新区(筹)万山片区,地处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海上风力、生态资源丰富,为开发海上项目、孵化创新技术和装备提供了优良的天然条件。
围绕海洋经济倍增目标,该区大力培育海洋科技、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着力推动广东省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技术升级,积极打造全国首个全面使用海风“绿电”的海岛片区。
据了解,地处桂山海域的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是国际首个海上风电与海岛新能源智能电网应用整合研究项目,被列为国家能源局“十二五”智能电网第一批试点项目和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项目总装机容量198兆瓦,一期项目于2019年并网发电,二期项目在2021年12月全部投产。
自此,东澳岛、桂山岛、大万山岛和长琴岛(三角岛)通过两条110千伏海底电缆全部并入珠海市区电网,海岛电价实现与市区同网同价。
同时,一期工程的风机和三角岛升压站均经受住了超强台风“天鸽”“山竹”的考验,各项环保、生态指标全面达标。
据了解,通过科技创新等多项举措抓运维,桂山海上风电项目2022年总发电量和发电时长创新高,接近5亿千瓦时,实际发电时长超过2500小时,节省标煤消耗约1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38.19万吨。2023年一季度发电量1.32亿千瓦时,对比去年同期的1.29亿千瓦时增长2.3%,预计全年总发电量有望突破2022年总发电量。
依海而生,向海图强。下一步,该区将继续深挖海洋资源优势,研究筹划“风能+储能”、风能制氢、波浪能平台、“渔风光互补”等项目,推进海上风电测试与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
南方+记者 吴冠霖
【作者】 吴冠霖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