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3个因为抑郁症在家休学孩子的成长经历。
恳请大家抽出几分钟时间,认认真真看完,这可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
这些孩子在患病之前都是重点学校的学霸,对自己要求极高。
然而,抑郁症突然袭来,打破了他们所有的美好愿景和家庭秩序。
父母只剩下一个要求:
不学习没关系,只要你健康快乐就好。
而在抑郁中挣扎的孩子对父母说:
我希望你们能做真实的自己,做一个最真实的成年人。
点击(最多18字)

01韩雯:妈,我不是叛逆,是病了

这些孩子因为抑郁症已经休学,在专业机构接受心理治疗。
其中,来自浙江的一位母亲分享了她的女儿韩雯(化名)的故事。
直到女儿无法上学,她都以为女儿只是青春期的叛逆表现。
直到有一天,她看到女儿手臂上满是刀痕,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母亲哭着说:
我试着用小刀在我的手臂上划一道,但是真的做不到……
孩子并不是叛逆,而是真的病了。
在心理医生问韩雯:
“接下来的日子里,你希望你的父母能为你做些什么?”
韩雯在座位上哭泣着说:
“我真的不怪他们了,就像是我养的猫,它饿了我拿过期的火腿肠喂它,但不知道这会让它丧命,我只是不想让它饿着……”
她回忆起小学三年级的一件事:
因为那时她患过肿瘤,难以忍受病痛的她勉强支撑着身体来到母亲教书的教室门口求助,但却被不知情的母亲拒之门外,命令她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

02谭毅:我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却没有普通的童年

“我知道我应该恨我妈妈,但恨不起来。我变成现在的样子,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因为她。”
说这句话的孩子叫谭毅(化名)。
她从小跟着妈妈在美国长大,擅长钢琴和歌剧,读了上千本书。
回国后,她就读北京最好的中学,年级一直保持在前20名,在同学和老师眼中是无法企及的“完美人设”。
然而,她却说,因为母亲,她失去了整个童年。
她的母亲是一位博士后,满怀憧憬,却有很多遗憾,而她成为了母亲消除遗憾的工具。
在她患病后,她的母亲自己亲手毁掉了那个无坚不摧的权威形象。

03韩青:我永远不会原谅他们

韩青(化名)在心理医生面前歇斯底里地说:
我永远不会原谅他们,这就是我想对父母说的
她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从她口中得知,当她3岁时因为发脾气,生气的母亲将她反锁在阳台上,直到她假装昏厥才放她出来。
她还清晰地记得,童年时父亲经常在公共场所将她打倒在地,周围人围观......
女孩说完后低垂着头,医生递给她纸巾,但她拒绝了,坚持说自己没有眼泪。
善待学生,敲打鞭策家长,才是家庭教育中普遍缺失的“救赎”方法。
就像李玫瑾教授所说的:
病在孩子心上,根在父母身上
在当今教育中充满嫉妒和内卷的环境下,孩子们要面对父母的期望、老师的苛责、不合理的作息时间、成长中的困惑和各种痛苦,这不是一天,而是整整十二年。
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变得迫在眉睫。
类似的案例在李玫瑾教授的书中还有很多。
这本书中的故事读起来就像小说一样,情节曲折,非常引人入胜。然而,在一系列的青少年罪案中,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些家长都不是冷血的人,他们都爱自己的孩子。
为什么明明是爱孩子却害了他们呢?
原来,爱也是需要方法的。
在我多次阅读这本书后,我用几个词来概括其中的主旨:
爱与回应,威与规则。
只有被爱的孩子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只有受到规则引导的孩子才能成为社会的一员。
除了在这些“犯罪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心理知识之外,这本书还有一个巨大的优点,那就是它提供了针对0到18岁每个年龄阶段具体实用的心理抚养方法。
举个例子:容易患抑郁症的人往往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困难,不爱运动,整天坐着不动。
然而,李教授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育儿指导——从小就引导孩子养成“跑步和游泳”的习惯......
这本书还提供了很多类似的养育方法,面面俱到,让你不错过每一个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轻松养育阳光开朗、内心充满力量的孩子!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信息或购买这本书,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出版社将直接邮寄正版给你。
举报/反馈

家长必读

168万获赞 184.2万粉丝
家长爱读书,孩子更优秀
济宁悦读传媒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