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本性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在人生中,所有的痛苦都源自对人性的无知。

许多人一辈子都与他人交往,却对人性一无所知,结果陷入平庸无为的境地。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成熟不在于懂事情,而在于理解人性。”

真正优秀的人,懂得顺应人性去做事,却逆着人性去做人。

01

顺应人性去做事

顺应人性去做事意味着理解他人的内心想法。

很多时候,如果对他人的内心缺乏足够了解,很容易招惹麻烦。

学会洞察他人的心理,顺应对方的人性,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稳固立足。

在《三国志》中,袁绍打算攻打曹操,而田丰看出曹操的诡计,多次劝谏袁绍不要出兵。

袁绍没有听取劝告,于是田丰再三请求。

袁绍对此感到非常恼火,将田丰囚禁,然后带兵出征。

结果如田丰所料,袁绍遭到惨败。

在底层人士普遍认为袁绍会提拔田丰时,袁绍却杀了田丰。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田丰犯了一个错误,他忽略了人性——没有一个领导者会喜欢下属的才能超过自己。

当你展现出超越领导者的智慧时,不仅会伤害领导者的自尊心,还会破坏他们的威望。

为了恢复自己的尊严,袁绍杀死了田丰,这成了必然的结果。

作家彼得·德鲁克曾说:“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

很多时候,你并不是不能发表意见,而是在发表之前,你需要先考虑对方是否有足够的包容和胸怀来接受意见。

然后你可以决定是“说”还是“不说”,或者“怎么说”。

同样是谋士,荀攸具有极高的智慧。

荀攸是曹操智囊团的首席谋士。

在曹操征讨吕布时,荀攸提出了“引沂泗之水,灌下邳城”的计策,最终成功俘获了吕布。

在应对袁绍的讨伐时,曹操明显处于劣势,但荀攸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最终取得了逆转的胜利。

荀攸是一个非常有才智的人,却十分低调谦逊。

在与曹操相处的过程中,他从不提起自己的显著成就。

他常常犯一些小错误,让曹操来纠正,以此给对方带来优越感。

正是因为这样,荀攸赢得了曹操的重视,曹操尊称他为“谋主”。

在整个三国时期,聚集了许多运筹帷幄的名士,但能够善终的寥寥无几。

荀攸就是其中之一。

不可否认,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人性的把握。

在生活中,越是具有高度智慧的人,就越能了解他人,同时洞察人性的弱点。

他们不张扬,不傲慢,懂得用韬光养晦来保护自己,更懂得满足他人的心理需求以实现自身的目标。

记住,无论做什么事情,永远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

当你能够洞察人心,顺应人性,自然能够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游刃有余。

02

逆着人性去做人

逆着人性去做人意味着与自己的本性对抗。

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有向下沉沦的本性,贪图安逸、消极应对、追求舒适......

如果只是纵容本性,命运将会在不断的自我满足中迅速下滑。

真正的高手懂得与堕落的本性作斗争,在不断克制自己的过程中突破人性的束缚。

北宋文人范仲淹在幼年失去父亲后,被迫跟随母亲改嫁。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他饱受冷眼相待。

但是,他越是受委屈,就越加奋发图强,立志要出人头地,让周围的人刮目相看。

在十几岁的时候,他在一个名叫澧全寺的寺庙里读书。

寺庙的条件非常艰苦,许多同学会从家里带来美食,自己享用。

而范仲淹每天只煮一锅粥,等凉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

他说:“饱暖思淫欲。”艰苦的环境往往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和智慧。

在读书的五年中,同窗们经常出去游山玩水,而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学业。

有一次,皇帝出宫巡游,寺庙的师生们都兴奋地跑去观看。

而范仲淹却选择闭门不出,一如往常地埋头苦读。

面对他人的质疑,范仲淹回答道:“将来皇帝会亲自来见我。”

果然,27岁那年,范仲淹以出色的成绩考取进士,并受到皇帝的亲自接见。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对人性的驾驭。

放任自我沉沦,将会逐渐变得平庸;克制自己,能够在勤奋努力中实现人生的转变。

王阳明曾说:“人应该有为自己而活的心态,才能克制自己;能够克制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只有克制自己的懒散,才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只有克制自己的堕落,才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

总的来说,学会与自己的人性作斗争,才能不断突破命运的障碍,实现人生的逆袭。

人性,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理解人性、顺应人性、克制人性,人性是你腾飞的工具;

抵触人性、指责人性、抱怨人性,人性将成为你人生的枷锁。

启迪自己,顺应人性去做事,逆着人性去成长。

举报/反馈

心间清醒

1507获赞 314粉丝
人生的书由自己编写,人间值得,难得清醒。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