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她还是烧炭走了。”
“早一点遇到你就好了”
“我女儿才15岁,现在真的好后悔”
这是一位妈妈和心理医生聊天的内容,看了之后,除了心痛还是心痛。
看完之后,我想你也和我一样,能够感受到这位妈妈撕心裂肺的痛苦和深深的自责。
然而,这样的结果完全可以避免。
只是因为这位妈妈不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对抑郁症的不了解,忽略了女儿的求救信号,一次又一次错过了挽救女儿生命的机会。
在征得这位妈妈同意后,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案例,给家长们一些警示和启发。

01抑郁症前期有哪些表现?

有很多父母认为,抑郁症不会发生在孩子身上,那些都只是矫情的表现,想不开的人才会得;还有一部分家长,错把抑郁当成叛逆期来对待,错失了“拯救”孩子的机会。
正因为这些误解的存在,让现实中很多抑郁倾向的孩子,得不到理解,也找不到可以沟通的途径,只能默默憋在内心,独自承受这一切。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三种行为,家长要注意了:
① 思维障碍:突沉默寡言,反应迟钝,自我封闭;② 情感低落:对表达过活着没意思,对所有事情失去兴趣,有自杀的念头;③ 意志行为减退:出现厌食,失眠、劳累等现象。

02孩子抑郁症的原因

生病的孩子,往往个生病的家庭。
曾经有一个抑郁症孩子说:
我有次没考好,回家后爸妈看了我的卷子,让我滚!永远不要回来!
另一个孩子说:
你这算好的,我爸妈不仅让我滚,还扔给我一个枕头。
根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的数据显示,抑郁症往往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报告指出,抑郁症患者中有50%是在校学生。
其中,77%和69%的学生患者在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中容易出现抑郁症。
另据调查,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控制、忽视、缺乏关爱以及冲突和家暴等问题。
世卫组织也发曾表过以下观点:
有抑郁症的孩子,家庭往往是源头,心情没有得到排解,更没人愿意倾听,一味地责备、不信任和打骂,不断加深孩子的负担,从而演化成病。
因此,抑郁症并非一日之间形成,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与长期以来父母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03如何让抑郁症远离孩子?

心理学家李玫瑾曾说:
敏感、低自尊以及抑郁等现象,往往源于孩子情感成长中的缺陷。
李教授研究发现,心理问题往往有滞后反应
就像病人去看医生,疾病不是在刚坐下去的那一刻才出现的,而是在几天前或几个月前就已经存在。
所以,提早预防抑郁症比治疗更重要
不要等到孩子真的抑郁了,才悔不当初,最后是无休止的休学—治疗的循环。
还可能导致治疗效果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如何预防呢?
想要预防抑郁症的发生,首先要提升自己的认知,了解孩子每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表现和特点,针对每个阶段给予科学的心理抚养。
这些心理抚养方法都在李玫瑾教授新出的这两本书中。
这两本书是李教授长达30多年心理学研究的经验总结,也是研究了1000名问题青少年的实践精华。
书中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揭示了许多被父母忽视的,容易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错误教育方法。
也让父母真正了解,0~18岁孩子整个心理发展轨迹。
用科学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孩子未来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
孩子的心理成长不可逆,好的改变什么时候都不晚。
点击下方链接,购买李玫瑾新书,出版社直邮,正版保证。
举报/反馈

家长必读

168万获赞 184万粉丝
家长爱读书,孩子更优秀
济宁悦读传媒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