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经济学”源于英文“health economics,健康经济学是指健康经济学是研究在社会变动过程中,通过对社会健康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人群人力资本最大化的学科。-温煦

一、世界健康经济学发展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健康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关注主题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体现出阶段性的特征。本研究对健康经济学的主要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
(表1)。
随着时代的推移,健康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在不断演变。1970年之前,健康经济学主要围绕环境卫生和疾病预防,特别是热带病的经济影响等;1970—1980年,主要包括卫生资源配置、卫生经济学评价;1980—1990,转而关注卫生筹资问题,包括个人付费、强制性健康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内容;1990年之后,主要以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为主体。
二、其他发展中国家健康经济学发展
由于社会经济状况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健康经济学发展有其特殊的特点:健康政策的导向和趋势对健康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国际组织和多边机构到本国的健康经济发展之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发展中国家的健康经济学主要关注领域主要有成本效益分析与成本效果分析的发展、卫生筹资、医疗保健供给和系统分析四个方面。

三、中国健康经济学的发展

我国对健康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健康经济领域的研究源起于20世纪80 代,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健康经济学研究快速进展。

目前我国健康经济学研究正处于转型时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健康经济研究的发展阶段和关注主题整体落后于世界水平,从发展水平和关注主题上看,大致属于从20世纪末向21世纪的过渡转型阶段。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围绕健康而开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也逐渐活跃,研究范围和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
第二,关注主题符合时代特征和世界主流。由于我国健康经济发展早期受国际机构和组织影响较大,学科发展体现出借鉴性和引进性的特点,因此其研究的优先级和关注领域逐渐与国际趋势一致,医院和医疗保险等国际热点也是中国健康经济学研究重点。
第三,发展呈现中国特色。一方面,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等关注基层卫生机构的运行及管理。让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让广大百姓“病有所医”,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健康经济研究主题体现这一关注基层的特点。另一方面,关注医疗服务价格与成本核算。
医疗市场是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运行应纳入市场经济调节的轨道,但由于经济体制和历史沿革,目前的医疗市场的运行体制仍滞留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势在必行,成为我国健康经济学研究的重点。
经济学方法应用于健康经济学研究的优势
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最大优势是拥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
经济学一些基本理论和概念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健康经济学研究中。过去几十年,在经济学家的推动下,在对健康政策问题进行解释的时候,往往可以用经济学一些传统的理论和概念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如稀缺性、替代、激励和边际分析等。
从经济学家擅长从不完整的数据中进行推断。由于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在研究健康经济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比传统经济学更多的数据可获得性问题。
经济学方法应用于健康经济学研究的劣势
经济学需要借鉴其他社会与行为科学方法来开展健康经济学研究。经济学家有许多优势,但其他行为科学家对健康经济学的一些研究也有独特的优势。
经济学家对健康筹资方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学科演变: 从卫生经济学到健康经济学

在我国,健康经济学 ( health economics) 多被译为卫生经济学,它是一门充满活力的学科,同时也极具争议性 ( 孟庆跃,1997) 。Victor Fuchs 曾对健康经济学与卫生经济学的概念进行区分( Fuchs,2000) 。他认为,健康经济学 ( health economics) 包括两个部分: 健康经济学本身 ( the economics of health perse) 和医疗经济学 ( th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 ,并认为后者比前者受到了经济学者更多的关注。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卫生经济学开始发展到 21 世纪初期,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逐步推进,我国卫生经济学研究重点也从过去的医疗卫生财务管理这一狭窄领域逐步向医疗体制改革和健康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转变。
纵观其发展历程,我国卫生经济学可简要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方面,传统卫生经济学逐渐褪去部经济学色彩,向内涵更丰富、范围更广阔的健康领域拓展;
另一方面,我国卫生经济学也逐步融合健康经济学本身 ( the economics of health perse) ,进而与欧美已成熟的健康经济学接轨。

二、健康经济学与卫生经济学主要有如下区别:

一是健康经济的研究不仅追求实现有限医疗卫生资源的效益最大化,而且还追求提高群体人力资本,特别是实现群体人口健康状况从异质性向同质性的转化 ( 温煦等,2017) ;

二是健康经济学的服务人群覆盖面广,包括了非健康人口群体和健康人口群体,研究领域也扩展到个人锻炼等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的行为。对个人健康行为以及医生诱导需求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逐渐深入到对其开展路径与机理的分析 ( 徐程等,2012) ;

三是健康经济学除传统研究内容以外还包括基于不平等框架的健康经济学研究和微观个体的经济行为分析。目前,中国有关健康与健康不平等的研究大体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评价社会经济状况和指标不平等对健康的影响,另一个是健康状况不平等的度量 ( 郭晓杰,2010) 。随着我国健康经济学的发展,健康经济学研究所涉及的内涵和外延将更为翔实,更加充分地融合丰富的社会科学内容。

三、中国特色健康经济学科建设举措

作为一门指导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中国特色健康经济学着眼于解决与民众健康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在时代特征和世界主流背景下,重点突出 “关注健康公平性、基层卫生、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健康产业和健康医疗大数据”等特色。

因此,将中国特色健康经济学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层次是学科能力建设的关键点。即在借鉴或引进以往国内外学科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提炼新概念、新规律、新范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经济理论和分析框架,从而进一步指导应用于实践。

一是建构基于中国特色的健康经济学课程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健康经济学典型的交叉学科性质。中国特色健康经济学应有机结合国际经验和本土情况,立足健康经济学科背景,兼并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将不同领域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融会贯通,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中国的健康问题。
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如资源稀缺性、替代、激励和边际分析) 、一些复杂的计量分析方法和模型、社会与行为科学方法等可被中国特色健康经济学吸收覆盖,以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为最新研究范式,实现人群人力资本最大化和社会健康资源配置最优化。
二是培养既能满足健康中国发展需求又能传播中国特色健康经济学的人才
我国健康经济学尚未形成规模,缺乏完善的学科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差别很大,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矛盾。因此,努力推动健康经济学科建设,培养满足社会重大需求、适应健康模式转变以及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的健康管理人才,已经成为 “大健康时代”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新型人才的培养应在重视通识教育的前提下,夯实医学基础,强化专业理论。同时,遵循 “能力本位”原则,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活动与方式,注重个性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是探索中国特色健康经济学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统编中国特色健康经济学教材以更好地促进本专业人才成长和学科传播,推动我国特色大健康经济和大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
四是在国家各层各类学术基金申报类目中专列健康经济学为中国特色健康经济学的发展提供支撑。
总而言之我国健康经济学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特色健康经济学科体系建设尚待完善,需要学者、政策制定者、实践人员等多方努力,推动我国健康经济学术研究以及研究成果在相关政策中的应用,使学术研究在公共政策领域内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最终为中国健康事业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路径。

核心参考文献

温煦 《健康经济学的发展与挑战》

毛振华:《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的健康经济学》

若借鉴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举报/反馈

医往教育

129获赞 259粉丝
专注于医疗管理类硕博学历提升,医疗管理基础技能培训,以及医疗健康数据科研成果转化。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