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严珊珊】《人世间》《狂飙》《功勋》《三体》《开端》《对手》……又是堪称“神仙打架”的一届白玉兰,两年共22部好剧入围,该如何“优中选优”,既体现业内认可,又符合观众期望,评委会面临不小的挑战。
6月21日,白玉兰奖中国电视剧单元评委、知名编剧王三毛接受了观察者网等媒体的采访。曾凭借《山海情》《都挺好》提名最佳编剧的他,首次以评委的身份回归,集中看完22部入围作品后,他对现实主义佳作的涌现感到欣慰。
王三毛坦言,如今电视剧的创作环境比前些年好了很多,那些悬浮、狗血的作品已逐渐被抛弃,“大家都很清楚我们电视剧是给谁写、给谁看的”。
但他也表达了遗憾,“我们整体的电视剧发展水平还是偏低”,同行应该警惕跟风、雷同、求快、投机的心理,“庸俗、媚俗、人云亦云”是编剧永远的敌人,不要滑入这些坑里,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看到白玉兰奖设置海外电视剧单元,王三毛表达了自己的感动,他强调,认识差距很关键,目的就是赶上世界同行顶尖的创作,“你不学习,我们老关着门去讲我们所谓的东方故事,创作者没有新的审美发现,观众也没有新的审美体验,这个挺要命的”。
从1992年做电视剧到现在,王三毛坚信“单场戏的质量决定一部剧的水平”,年轻编剧拿剧本给他鉴定,他看三场戏就能大致判断出剧本成色。
但他也知道,在资方面前没有话语权的年轻编剧“很不容易”,还用了一个有趣的类比,“编剧行业就像NBA”,很多影视公司、平台不培养,缺一个好的得分后卫,就直接拿钱去买一个,想要速成,但编剧其实需要经历漫长的成长过程。
对于影视剧如今频现“高开低走”的现象,王三毛用自己的作品举例,坦言《山海情》结局不是他想要的,甚至觉得“烂尾”了,如果能给他更多时间,结尾一定会更高级。
他透露自己目前正在改编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上个月刚交了历时近4年写好的《生命树》剧本,笑称采风时正午阳光、总局也着急,“但他们知道我们要做一个好的剧,着急没用,不着急有用”,“好的剧基本都是专业的制作公司做的,不是平台做的”。
6月21日,王三毛在上海接受观察者网等媒体采访
以下为群访环节部分问答实录:
问:延期一年举行的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这次将两年的作品一起纳入评选,您从编剧的角度看,本届入围作品有什么新气象、新趋势?
王三毛:这个感觉还是挺强烈的,你能感觉到我们编剧同行在这几年的电视剧创作中都较着劲,都憋着劲。因为我们现在电视剧大的创作环境、创作方向比前些年好很多了,大家都很清楚我们电视剧是给谁写、给谁看的。所以我们在现实主义领域的这种深耕,其实就是每一位成熟编剧创作热情和才华的集中爆发。
从这两年爆款电视剧的布局来看,为什么能出现“破圈”、全民观剧的现象?其实就是编剧同行们的艰辛工作得到了市场和观众的认可,也得到了专业同行的认可。
6月21日,王三毛出席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见面会
问:前些年火热的IP剧在这两年相对沉寂,久未爆发的年代剧在剧集市场上大放异彩,你怎么看待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回归?
王三毛:我觉得这是必然(趋势),因为电视剧创作既是一个艺术创作,更是一个老百姓文化消费的产品。只有让老百姓认可,你的作品、你的生命力、你的影响力才会越来越大。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对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有热情,其实是市场主流。过去那些悬浮、狗血一些的作品逐渐被观众抛弃,那种创作的前景越来越差,反倒是现实主义题材,它能切入到老百姓生活的沟沟峁峁,能切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你写他们,让观众在看电视剧时看到自己熟悉的生活,感受到自己相同的生活经历,他有感地去接受、去观赏,就奠定了整个市场的一个基本状态。
问:最近出现了一种趋势,一个题材好了以后大家蜂拥而上,比如大家看到年代剧、刑侦剧、悬疑剧脱颖而出,类似题材就扎堆出现,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王三毛:结合我自己的经验谈一点感受,我在创作上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首先,“庸俗”“媚俗”“人云亦云”的创作,作为一个成熟、优秀的编剧,这是你永远的敌人,你永远要提醒自己,不要滑入这些坑里,你要清醒,保持清醒。
我看了这些入围电视剧后,心里其实也是挺遗憾的,就是我们虽然有很好的优秀的电视剧,但是我们整体的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水平线还是偏低的,这其实是给我们行业从业者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我们既然能做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为什么不能整体往这个方向去做?
这就是刚才你说的跟风、雷同、求快,有这种投机的这种心理,这对创作来说是一个打击。你(应该思考)怎么样在创作中,通过你深入生活,通过你的生命体验去找到独特、新的审美发现,这对当前的从业者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如果我们整体制作质量上去了,我们不但会形成一个高原,还会冒出更多高峰,它的基数可能决定了会有多少爆款,也就是老百姓喜闻乐见、喜欢看的电视剧。
问:您提到自己作为资深编剧,可以坚持底线,但现在有一些年轻编剧需要面对市场、投资方、播出平台的压力,他们首先有生存需求,有人会觉得自己想坚持的艺术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思考都被合作方磨平了,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对这些年轻编剧有什么建议?
王三毛:我们年轻编剧确实太不容易了。因为编剧行业它有点像NBA,我不培养,我缺一个好的得分后卫,我就直接拿钱去买一个,它需要速成、需要迅速提高他的战绩。那么现在我们很多影视公司、平台在制作一部剧的时候,也有这种“拿来主义”,他不培养,但编剧这个行业,它需要漫长的成长过程。
电视剧这种产业,它和其他产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允许失败,没有人愿意做一部市场不确定的产品、项目,那么这对年轻编剧的要求就极高,要么你就一炮而红,要么你可能就被淹没。
所以我对年轻编剧的期待就是“你想好了,你是不是要做这个职业编剧”,这个特别重要,当你树立了一生就做这一件事的目标时,你可能就会找到方向。这个方向很简单,就是坚持,就是不断地去磨刀,等待那一个机会。
我们走到现在,其实都经历过那样一个阶段,我也是从基层作者走到现在职业编剧的位置,我特别有这种感触。我们希望会有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这个职业,这个职业真的是很美妙,一旦你真的融进去了,你就知道这个职业它非常美妙。但是它又是一个非常艰苦、非常不容易的职业,想好了那就得义无反顾,就得坚持,也许这个机会很难到你头上,但你努力了,你把自己武装好了,机会是会有的。
问:有的平台和投资方觉得观众没有耐心,可能三集就要决定这个剧的命运,所以对编剧提出要求,希望把好戏都放开场,您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王三毛:我认为现在一线、成熟的编剧不会存在这种问题,我们每天琢磨的就是单场戏的水准,这决定一个剧本最终呈现的水准。不是说我们一个创意、一个大纲、一个分集、一个故事、几个好人物就决定了剧作的水准,最终呈现还是靠单场戏。
我特别想强调这一点,其实我们很多编剧忽略了这一点,他不缺编故事的能力、不缺才华,缺的就是单场戏的质量。单场戏的质量靠什么?靠的是你每天磨刀,每天攻难克艰,只有把功力练到了才行。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职业编剧跟武术有很多相同之处。
电视剧毕竟不是小说,不是诗歌,不是散文,不是靠你自己的情怀、唯一性、独到天赋就能完成。电视剧是一个集体劳动,剧本美学体系的建立,就决定一部剧未来的气质、未来艺术调性的唯一性。所以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真得下功夫,这东西是靠功夫一点点磨出来的,尤其是单场戏。
有些年轻编剧递来剧本,想让我帮他们鉴定一下,我其实就看三场戏,三场戏基本就知道了你这个剧本成色是什么样子。当我们都清醒认识到单场戏对一个电视剧的重要性时,大家就是静下心来享受孤独,慢慢地磨,慢慢地去攻,你才有可能达到一个高度。
问:现在有的资方、平台在剧本阶段会提前预判这个本子有没有“S+”项目的范儿,有没有爆款范,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王三毛:其实可能咱们都有这种观察能力,真正的、有生命的、好的电视剧,基本都不是平台做的,都是专业公司做的。我这几年一直跟正午阳光合作,还能出几部大家认可的电视剧(观察者网注:合作过《山海情》《都挺好》《我是余欢水》等),我觉得是合作方给了我一个非常宽松的创作环境,这个特别重要。
《我是余欢水》海报
我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是2019年8月28号去青海采访,做《生命树》(观察者网注:由王三毛、磊子编剧的扶贫剧,正午阳光出品),算算现在的情况,包括总局,包括正午阳光,他们也着急,但是他们知道我们要做一个好的剧,着急没用,不着急有用。他们对我非常宽容,非常包容,不要求时间,也不给任何创作上的限制,就是你自己去做,你认为好了,我们大家觉得认同,这个项目就可以继续往下做。
所以我觉得合作方对一个编剧的帮助是巨大的。你可能会碰到一些不够成熟的制作方,他可能就会在创作的氛围、合作的过程里面,给不了你更多的帮助和助推。尤其是编剧,大家都很清楚,我们的责任重大,心里是最脆弱的。这种脆弱靠什么(挺过去)?就是靠制作方给你坚定的支持,在你最艰难的时候,他们能站在你的身后帮你,这样你才能义无反顾把你想要表达的、观察到的新发现写成文章。
《都挺好》剧照
问:您刚才提到,好的剧本三五场戏就能看出来,而现在有很多剧会被质疑高开低走,前几场戏把观众的期待拉得很高,到后面有注水内容,或者结局不符合观众预期,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作为一个资深编剧,你觉得怎样才能让整个剧本保持高水准?
王三毛:大家都觉得《山海情》不错,其实我觉得《山海情》结尾不是我理想的,我甚至都说它是“烂尾”的,为什么?其实我们有更高级的想法,想把它做得更有意境,更深刻更深远。因为这个题材它本身是一个任务剧,它有时间的节点,从时间、从整个态势上不允许我们再去花更多的精力。
我刚才说我从2019年开始做《生命树》剧本,做到上个月才交。当你有这么充分的空间时,当你在这么一个完整的时间段里去完成一部作品的时候,你不会走偏,你也不会将就,你会义无反顾地朝艺术的高度走。
我也想,假如《山海情》能给我们更多时间,它的结尾一定是更高级的。
问:《闯关东》编剧高满堂说,“现在的编剧、导演、制作人一看某剧被网暴,被骂得鲜血淋漓,大家就非常小心。原来我们是下笔如有神,现在是下笔千钧重”。您会有这种感受吗?从您对行业的观察来看,现在编剧面临的舆论压力大吗?
王三毛: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我会有这种感受。我还好,无论是从舆情,还是观众的认可方面。当然在我的同行里,他们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但是我觉得不管怎么样,编剧还是专注创作,对于舆情,你关注得越多,可能对你创作的影响就越大。
一个创作者他就是享受孤独,享受孤单。我没有圈子,我除了创作基本上就没什么事儿,发生在我身上的舆情方面的东西特别少。高老师说的现象可能在圈里还是比较严重,当然我希望真正的创作者,你就潜心创作,外面的事儿归他去,想多了对你创作没什么意义。
6月21日,王三毛在上海接受观察者网等媒体采访
问:本届白玉兰海外电视剧单元有《重启人生》《风骚律师 第六季》等佳作入围,与这些剧集相比,国产剧有哪些优势和劣势,海外剧集的制作中有哪些优秀的经验成果值得我们学习?
王三毛:结合我自己的经验谈一点感受。我在做评委之前,实事求是地说我不看国产剧,我就是看欧美剧、日韩剧。为什么不看国产剧?不是不尊重我们同行的创作和劳动,是因为我怕掉到我们的创作氛围里面出不来。我要始终保持我自己创作的清醒,我就看世界同行他们的创作水准能否帮到我,能否提升我的创作能力。
这次做了评委,我集中地看了22部入围作品,我们有差距,实事求是,我们有差距,我们要面对这个差距。
我们认识自己的差距,是为了赶上世界同行顶尖的创作,这对于我们中国电视的高质量发展非常关键。你不学习,我们老关着门去讲我们所谓的东方故事,会在美学层面上让创作者没有新的审美发现,观众也没有新的审美体验,这个挺要命的。
我觉得我自己特别感动的是,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尊重编剧,我们三大电视节里面,白玉兰奖是唯一一个将原创编剧和改编编剧奖分开发的,这是对我们编剧特别大的支持和尊重,也是一种鼓励。
白玉兰奖另外一个感动我的点,就是有海外电视剧的参评,它打开了一个窗口,打开了国门。虽然我们参评的作品是有限的,但是能让我们保持和世界电视剧创作的同频和同步,这个真的特别好。挺感谢白玉兰奖有这么一个设置,让无论是中国观众,还是我们从业者,多关注一些世界电视剧创作的发展和变化,非常有收获。
问:您刚才提到不能关着门讲东方故事,近年来海外流媒体上,韩剧、泰剧、西班牙剧等非英语剧声势都很猛,咱们中文故事怎么能走出去?
王三毛:大家已经看到了,我们优秀的电视剧开始走出去了,比如杨阳导演拍的古装剧《梦华录》,此类剧让更多外国人看到了包括服饰、生活形态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让他们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另外比如说,一些主旋律作品也传播到很多国家,据我所知,《山海情》在很多国家也是热播的,它不仅是让其他国家看到,我们中国在脱贫攻坚的节点上,从上级政府到老百姓到基层政府,我们拧成一股绳,为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问题付出了巨大的智慧、财力、人力和精力。
同时,他们也在我们的成功经验里面找到可以借鉴的方式,再去帮助他们的国家,让更多贫困的人能吃饱饭,能过上好点的日子。所以我觉得这种传播的价值和意义无法估量,可能在一段时间,它都会持续下去,这也是我们创作者感到特别有价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