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认知大世界
编辑丨认知大世界
东北二人转是东北地区的传统曲艺形式,它的发源地在辽宁省西部地区,自清朝初期就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以“唱念做打”为主要特点,发展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二人转最初发源于吉林省敦化市一带的“拉场戏”,又被称为“打蹦蹦”、“小秧歌”,从清朝初期就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虽然东北二人转如今已经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它的起源却一直被人们所忽略。而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才使东北二人转在今天依然被人们广泛传播、喜爱和欣赏。
二人转是东北的传统艺术,是由一男一女表演的说唱民间舞蹈,被誉为东北地区三大民间文化之一。在东北地区,人们将其视为一种娱乐活动,也有称其为“三转”或“三小”。
二人转最早出现于辽宁沈阳地区,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清朝乾隆年间,沈阳民间艺人张宝魁和他的弟子们自编自演的“雅部”在东北民间已经很受欢迎。但那时表演形式简单、内容简单、曲调单一。
后来由于艺人们想要吸引更多的观众,就将这种简单、单一的演出形式进行改变,他们将舞台设置在茶馆或戏院中,通过演唱一些诙谐幽默、风趣诙谐的段子来吸引观众。
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并且给观众一种十分生硬、呆板的感觉,所以人们又开始对这种表演形式进行创新,这就是二人转产生的开端。
在乾隆年间以后,二人转在东北地区逐渐发展壮大起来,虽然这种表演形式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但是由于当时人们生活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缓慢、文化水平也不高。
所以人们对于二人转这种表演形式并不感兴趣,但是随着时代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这种表演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于欣赏水平了,所以他们就想要对这种表演形式进行改变和创新。于是二人转就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变化和创新。
经过不断地摸索、研究和探索之后,人们发现二人转的表演者不但要有精湛的表演技巧、还要有高超的演唱技巧以及独特的唱腔和调子。
于是二人转便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创新和改变,把它变成了一种以唱功为主、以舞蹈为辅、以诙谐幽默为基调的具有东北地区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这种表演形式更加贴近大众生活,更符合人们对艺术审美的追求。这样一来便给二人转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在清朝末期以前,东北地区一直都是汉族和满族人共同生活和工作着。所以在东北地区一直都有很多关于汉族和满族人之间相互斗争、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壮大自己的说法。
到了清朝末期以后,东北地区开始被沙俄侵占,并且一直到二战结束以后东北地区才被正式收复过来。
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期里,满族和汉族之间又开始了相互融合、相互发展壮大自己。因为当时东北地区还是满族人占主导地位,所以他们对于汉族人民进行了大量文化方面的渗透和交流。所以在那个时期东北地区也出现了很多具有满族特色与特点的曲艺形式和戏曲剧种。
而二人转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人转在最初时期是以说书作为主要演出形式,主要就是将评书中一些精彩的故事通过二人转的形式讲出来给大家听。后来人们发现这种说书形式十分吸引人、通俗易懂、不费力气、很受大众欢迎。
于是便开始对二人转进行创新和改良,并且吸收了其他曲艺形式中具有代表性以及影响力强的曲目和曲调,将其运用到二人转中去。
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所以在二人转发展过程中就将其与农村文化建设联系在一起了。
二人转是一种在东北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曲艺形式,它是以演员扮演的人物故事为内容的戏曲剧种,是我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曲种之一;
在二人转的表演中,表演者经常会用各种方式来为观众展现二人转表演中的剧情和人物,而且在演出过程中也会穿插一些小笑话,这就使得二人转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在二人转表演时,表演者会在表演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表情等方式来表达出人物在舞台上的表现效果。
在二人转表演时,表演者通常会根据舞台上的具体情况来改变自己的面部表情和动作状态,而且还要根据不同场景来调整自己表演时的状态和情绪,在这一过程中,表演者还要根据剧情来进行一些特定动作和唱词的背诵。
东北二人转是一种地方小戏,它与其他戏曲不同的是它有着完整、固定、统一的程式和套路。
东北二人转中的唱词主要是由一人多句式、一人多段式组成,其唱词比较短,而且曲牌和唱腔比较固定。由于东北二人转有着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和剧目内容,所以其表演风格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东北二人转在表演过程中会大量使用一些道具来增加表演效果和表现故事内容。在二人转表演中会经常使用一些具有东北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物品来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内容的刻画。
例如:在表演时会使用一些秧歌步架、手巾、手鼓、锣等具有东北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道具;还会使用一些手绢、扇子、烟袋等具有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气息较浓的道具。
东北二人转在舞台表演时常常会使用一些具有东北特色和地方特色特点或乡土气息较浓的唱词来进行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内容刻画,这些唱词既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又能够与舞台上所要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相符合。
东北二人转在表演中最常见、最基本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表演形式就是“一人多角”和“一人多段”。
“一人多角”主要是指一个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扮演多个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特点、不同身份地位或不同年龄阶段等人物形象。
在东北二人转中,“一人多角”和“一人多段”两种表演形式是常见且主要地表现形式,东北二人转作为一种地方小戏,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之余能够真正地了解到二人转这种文化现象。
作为一种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以说带唱、以舞伴乐,通过各种舞蹈来烘托气氛、丰富人物形象和情节内容的综合性艺术。
东北二人转具有鲜明独特和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它是在中国戏曲艺术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曲艺剧种之一,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其“唱”,其演唱形式一般都是自弹自唱或用三弦、二胡等弦乐乐器伴奏。
东北二人转的艺术价值,从表演上来说,其技艺水平和表演技巧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它通过语言、形体、动作和情节的有机结合,把“二人转”的各种艺术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能在观众中引起共鸣。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强烈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观众。它把许多民间说唱艺术吸收到二人转表演中,丰富了二人转表演艺术。
东北二人转在舞台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它将唱、说、做、舞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演风格。它不仅是东北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之一,也是东北地区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东北二人转在东北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受到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老百姓的喜爱。它不仅是东北人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同时也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现在有很多地方都有了二人转剧团,他们利用二人转来为当地老百姓服务,这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使得当地二人转得到了很好地发展。
二人转是东北地区汉族民间艺术中最为优秀的剧种之一,它和曲艺、评书、相声并称为“四大曲种”。
二人转最早发源于山西和陕西一带,在清朝初年传入辽宁地区,后来在辽宁和黑龙江等地流传开来。
它是由民间舞蹈“小调”发展而来,其内容多为幽默风趣、诙谐风趣、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由于其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当地百姓喜爱,于是逐渐成为了一种具有东北地方特色的地方戏。
东北二人转有着独特而悠久历史渊源和深厚群众基础,它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刻影响。
这不仅表现在它已经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中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文化形式之一;还表现在它作为一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亲切感人的艺术形式而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欢迎。
这不仅体现在二人转与其它民间艺术形式相比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更体现在它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还体现在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艺术经验和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体现在它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上。
东北二人转有着极高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首先东北二人转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从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而深厚的群众基础、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幽默风趣、通俗易懂、诙谐有趣等特点受到广大群众和艺术家们的喜爱和欢迎;
它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其次东北二人转对东北地区群众文化生活影响巨大;第三是东北二人转艺术价值高;第四是东北二人转具有独特而深厚传统文化内涵;第五是东北二人转具有较高社会价值。
东北二人转具有艺术价值:第一、它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又适合当地群众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又能够广为传播和流传下去、具有较高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又能够满足大众审美需要的民间艺术;
第二、它具有独特而深厚历史渊源和深厚群众基础、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和深刻群众基础、有着较高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东北二人转,是一种源自于东北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在民间说唱、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以讲唱故事的方式展现东北特色文化。其主要演员全部都是东北人,是以唱为主的艺术形式。
东北二人转与其他地方二人转在演唱方式、唱腔、曲调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又都有着共同的艺术价值,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二人转具有幽默风趣、风趣幽默等特点,能够很好地将东北地区的文化特色展现出来。
在我国民族文化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东北二人转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价值体系,它能够很好地将民间艺术进行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光:《东北二人转的渊源及发展》,《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于天治:《略论东北二人转的特色及其发展前景》,《吉林艺术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李俊峰:《我国曲艺在新时期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分析》,《中国文化报》,2011年0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