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此时,天气炎热,雨丰昼长,绿茵浓郁、蛙鸣蝉吟的盛夏开始了。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是古人采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最早被确定下来的节气,也是创立二十四节气体系的始点性节气。夏至的发现,源于古老的天文观测。可以说,正因夏至的发现,才真正开启了中国人创制、发明二十四节气的过程。
北回归线标志园 来源:墨江县融媒体中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此时的万物,生长繁盛到了一个极点。古人认为夏至意味阳极之至,阴气始生,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重要时机,谓之“夏至一阴生”。
《恪遵宪度抄本》有云:“夏至,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说的是在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白昼最长的一天,此后一段时间,则会昼渐短,夜渐长。
到抚仙湖,感受自然之美 摄影:徐俊
在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直射状,北回归线地区就会出现“立竿无影”的现象。目前,我国设有5处北回归线标志,分别位于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
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意思是说,夏至之时,阴气初生而阳气始衰,古人认为鹿的角朝前生,属阳,所以逐渐脱落,树上的知了不断鼓翼鸣叫,喜阴的药草半夏开始了生长,出现在沼泽地和水田中。
夏至时节,万物自在生长,佳木秀而繁阴,绽放着无穷的生机与美好。
东风韵千亩花田绽放 来源:弥勒文旅
诗仙李白在《子夜吴歌·夏歌》中写道:“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采莲,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窄了;“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唐代韩愈看到,在盛夏的一片深绿之中,红色的石榴花甚是亮眼;“湖边谁谓幽居陋,也爱迢迢夏日长”,宋代陆游发出感叹,享受着湖边的清凉,惬意度过这悠长夏日。
“夏至不热,五谷不结”,夏至的到来也是馈赠。江南的早稻开始抽穗,北国的棉田逐渐结铃开花。早稻成熟季节与心愿,棉桃绽放憧憬与时光,大地总是这样,将感激写在节气的风景。
向日葵花海 来源:开远市融媒体中心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绿荫渐浓,荷花映日,蛙声蝉鸣,麦谷满仓,阴阳流转与时节更迭完美交融,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和自然观。
泰戈尔曾说,“生当如夏花般绚烂”。再没有哪个季节,能像夏天这般,拥有如此盛大、热烈的花事。
罗伯特·瓦尔泽在《夏天》里写道:在夏天,我们吃绿豆;桃,樱桃和甜瓜。在各种意义上都漫长且愉快;日子发生声响。
想来夏天的日子真好,繁花热烈,水果香甜,目光所及,都是纷繁的生命。
普者黑野生荷花大洒锦 来源:丘北县融媒体中心
清风弄花影,笑语暖人生。夏至,是一个盛满世间美好的季节。在万物盛极之时,半夏时光也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光阴、向阳而生,方能绘就如夏花般绚烂的人生。
人生一夏,也当珍惜每个不期而遇的闪亮时刻,尽情去笑,热烈去爱,让生命充满光芒。
愿你我不负韶光,让生命如夏花一般美好绚烂。
盛放的向日葵 来源:开远市融媒体中心
【节气习俗】
哈尼族:太阳节
(视频来源:墨江发布)
在墨江,夏至日又叫太阳节,这一天也是墨江哈尼族人民举行原始崇拜仪式的盛大节日。哈尼族人崇尚太阳,每年的夏至日,哈尼“摩批”都会率族人在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内的取火台举行盛大的活动。
哈尼取火台 来源:墨江县融媒体中心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是以地球纬度23°26′北回归线为主题的公园,地球自转时太阳在夏至会直射北回归线,形成一个“立竿不见影”的独特奇观。因此,夏至日是北回归线标志园最重要的象征时间,北回归线标志园也是最佳的观赏点。
日晷 来源:墨江县融媒体中心
夏至吃面
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夏至时,新麦已收割,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之意。民谚说:“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一些地区也有夏至吃馄饨、食粽子的习俗。
消夏避伏
古人有“歇夏”假期,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中写道:“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此时,妇女们互相赠送折扇、粉脂等物。富贵人家也于夏至日后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来消夏避伏。
《节庆云南》:每一次相逢,都是心飞神怡的小确幸
指导: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
主办: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协办:各州市宣传部 各州市文旅局
承办:云南网
监制:和爱红 杨洪文
策划:锁华媛
统筹:杨之辉 林云冬 罗蓉婵 何沐 曹璐 唐丽娜 张碧玉 郭凯 李星佺
本期文案:杨之辉
图片编辑:王茜婷
海报制作:解舒然
视频制作:孙志杰
图片:墨江县融媒体中心、临翔区融媒体中心、开远市融媒体中心、丘北县融媒体中心
视频素材:墨江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反馈

云南网

271万获赞 10.4万粉丝
世界看云南的窗口 云南看世界的视角
云南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