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糖葫芦

编辑|t

2021年8月,一位名叫藤岛昭的日本学者突然在日本国内成为了大家口诛笔伐的对象。日本网友称呼藤岛昭为“骗子”“小人”“叛国者”,骂得一个比一个难听。

藤岛昭身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之所以会引起无数日本网友的仇恨,只是因为他在本月正式申请加入了上海理工大学。

而且,藤岛昭不光让自己加入了上海理工大学。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团队的四十多名研究人员全部加入到了上海理工大学的科研队伍当中。

藤岛昭和这批日本科研工作者的行为在许多日本人看来简直就是在赤裸裸的“叛国”。所以,自从藤岛昭加入了上海理工大学的消息传出以后,日本网络上关于藤岛昭的诅咒就没有断过。

而藤岛昭和那些选择来到中国的日本科学家却一直情绪稳定。藤岛昭本人甚至还在中国接连参加了好几场学科讲座、上了几档教育类节目。

藤岛昭越是淡定,日本国内的网友越是感到愤怒。因为,藤岛昭和他的团队绝对是日本国内不可多得的“科研奇才”。如今他们选择“组团”去了中国,这让日本人非常尴尬。

那么,藤岛昭和他的团队到底有什么本事,以至于让日本网友对他们的出走如此愤恨不平呢?藤岛昭他们又为什么要“叛逃”到中国?藤岛昭和他的朋友们又打算如何度过往后的生活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慢慢地道来。

生于寒门的“科学奇才”

1943年3月,藤岛昭出生于战争年代日本东京府的一个普通人家。由于此时正是太平洋战争最为激烈的年月,藤岛昭的家人只能带着他四处躲藏。

后来,藤岛昭家的房子干脆在一场轰炸当中被美军的炸弹炸毁了。藤岛昭的父母不得不带着年幼的孩子搬到日本政府设置的难民收容所里居住。

自藤岛昭记事起,他所见到的就是满目疮痍的景象。他丝毫不明白,当时的日本为什么会变成那个样子。以至于像自己这样的孩童都没办法好好地坐在教室里读书。

不过,藤岛昭的父母倒是非常重视对于孩子的教育。在一片废墟的日本城市中,藤岛昭的父母还是为他找到了一所学校。而藤岛昭自然也非常争气,早早地就展现出了自己身上的“学霸基因”。

1960年,藤岛昭考入横滨国立大学,正式成为了一名大学生。由于藤岛昭从小就对化学非常感兴趣,他进入大学之后,也就选择成为了一名化学专业的学生。

在大学里,藤岛昭不仅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还与自己的导师发展出了非常不错的关系。

也许是因为从小的经历就十分坎坷,藤岛昭的性格总是显得有些沉默内敛、木讷寡言。但每次只要做起实验来,藤岛昭都会严格把控每项数据,力求做到最好、最精。他身上的特点很快就受到了导师的关注。

因为像化学物理这样的实验学科,需要的正是像藤岛昭这样精力专注、一丝不苟的学生。藤岛昭的导师觉得这个小家伙具有成为科学家的潜质。

于是,在导师的建议之下,藤岛昭进入了自己领导的实验室。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藤岛昭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大学生,逐渐成为了一名专业的科研工作者。

而发掘并提携藤岛昭的这位导师就是日本著名的电化学专家本多建一。这位本多教授不光成为了藤岛昭学术道路上的引路人,还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实验室里进行操作的时候,藤岛昭就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二氧化钛电极电子表面的水分子会在紫外线的作用之下会逐步发生分解。

在发现这个情况之后,藤岛昭并没有将它公之于众。而是悄悄地将这个现象用笔记本记录了下来。等到自己再观察一段时间之后,他再将这个发现汇报给本多教授。

事实证明,藤岛昭的这个做法是非常正确的。正是有了他这一次偶然间的发现,本多实验室才在世界电化学领域有了一次重大的学术发现。

本多健一教授觉得这个名叫藤岛昭的年轻人简直是一个学术天才。因此,即便是本多健一在发表学术成果的时候,还是带上了功勋赫赫的藤岛昭。

藤岛昭在本多实验室里无意之中的这项发现后来也就成为了著名的“本多-藤岛效应”。这种效应现在不光运用在各大化学实验室里,还被运用在一些现代建筑上。

1971年,藤岛昭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从学校里正式毕业。由于藤岛昭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已经取得了非凡的学术成果,他立刻被日本的几所大学争相招聘,大家都希望藤岛昭能够去本校任教。

但对于各大学校的邀请,藤岛昭却表现得十分冷淡。因为从头到尾的性格上来看,他还是一个沉默内敛的人。如果让藤岛昭站在讲台上给学生授课,他会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但各大学校的管理人员连忙表示:藤岛昭不会讲课没有关系,只要他答应能够来本单位工作,藤岛昭本人甚至都可以不上讲台!

因为日本的大学主要注重的是学术研究。给学生授课,对于普通的日本教授而言,只不过是他们的副业。能够拿出多少学术成果,才是日本各大学校真正看重的事情。

因此,在藤岛昭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疑虑之后,依然有不少学校向藤岛昭伸来了橄榄枝。但这却让刚刚步入壮年时期的藤岛昭陷入了一种犹疑地境地当中。

最终,在家人和导师的建议之下,藤岛昭选择加入东京大学的工学部,成为了学校里的一名普通讲师。当然,这个“讲师”也只是名义上的职务,藤岛昭最重要的工作,仍然是学术研究。

在藤岛昭1977年加入东京大学的研究队伍之后,他就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关注。大家都想看看这个负有盛名的藤岛昭,到底有什么本事。

而藤岛昭却始终保持着他自己的节奏,无论外界对他有着怎样的评价,他只会待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埋头研究。此时藤岛昭大概不会意识到,一个属于日本科学家的“黄金年代”已经到来了。

由盛而衰的“日本科学”

众所周知,科学研究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投入且回报极度不稳定的领域。因此,科学研究经常会被人们看作是一种长期的投入。

在这个过程当中,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科学研究者,都必须承受无数次的失败与漫长的等待。很可能某一项科学研究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够最终开发结果。

在一个国家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政府大概率也会加大对于科学研究的投入。而国家的经济一旦出现动荡,科学家们的研究也势必会受到影响。

当时间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日本的经济迎来了一波迅猛发展的机会。当时的日本人一度扬言要漂洋过海,买下整个美国。可见当时日本人的自信心已经膨胀到了怎样的程度。

在当时的日本社会里,财富几乎是唾手可得的。因此,政府对于科学研究的投入也与日俱增。为了彰显日本在全球范围内的“先进性”,许多被打入冷宫的研究项目,也能够在这种情况下重新上马了。

当时藤岛昭和他的研究团队正在想办法将“本多-藤岛”效应应用于实际的建筑工程当中。根据初步的实验数据进行推算,藤岛昭认为,“本多-藤岛效应”可以应用在城市建筑的外表清洁上。

而具体怎么将这项科学理论转化为实际意义上的生产力,还需要藤岛昭与他的团队进行沟通一步的研究。

在藤岛昭他们提出研究申请之后,日本政府立刻就给他们拨款了200万美元的经费。这笔钱与其他的大项目比起来,自然也不算多,但对于藤岛昭的团队来说也已经够用了。

但日本80年代的经济发展抵达高峰之后,许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日本的经济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如果再不戳破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泡沫,整个日本社会都会受到空前的强烈冲击。

终于,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由于美国逼迫日本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定》,日元被迫升值,给美元让出更多的购买力空间和贸易市场。整个日本经济发展的势头也被拦腰打断。

藤岛昭他们虽然无心关注外界的新闻,但日本社会上民众情绪的变化,他们还是能够察觉得到的。

一夜之间,整个社会都陷入了一种死气沉沉的氛围之中。曾经被许多人视为黑马的日本经济,如今一蹶不振。藤岛昭意识到自己的研究经费很有可能在这个时候也会遭遇“难产”的情况。

果然,在日本的经济进入困难境地之后,藤岛昭的研究项目就被叫停了。官方给出的理由是,他们的研究项目无法在短期之内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必须先暂停一段时间。

藤岛昭对此感到非常愤怒,难道只有能够为人类赚钱的科学技术才值得去研究吗?日本的科学家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唯利是图了!

不过,日本政府做出这样的决定,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之下,其实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但这些情况被落实到藤岛昭的身上时,他的心里还是产生了一种极其强烈的失落感。

因为没有了研究经费,藤岛昭的实验室也陷入了非常困难的境地。许多原来跟着藤岛昭一起做研究的科学家不得不投身到了企业的麾下。

再聪明的科学家也必须要为自己的生活而奔波,他们这些曾经在实验室里获得过无数荣誉的研究者终究还是向现实低头了。

看到这一切之后,藤岛昭的内心对日本政府非常失望。而偏偏又是在这个时候,藤岛昭的家庭又遭遇了一次突如其来的变故。

因为家人病重,藤岛昭不得不暂停手头上的研究工作返回家里照顾家人。多年以来,游走于日本政府各大机关的经历已经让藤岛昭感到身心俱疲了。

当时间进入21世纪之后,日本政府居然还提出了一个所谓的“科学重点扶持计划”。按照这个计划,日本政府将绝大多数的科研资金都堂而皇之地分配给了那些已经负有盛名的大企业、大研究室。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藤岛昭十分清楚,日本学术界绝大多数的学术成果都是由小型的实验室提供的。而那些大型实验室,不过是躺在已有的成果上吃老本而已。

藤岛昭觉得,这一定是日本的某些政客收了大企业和缺乏的“黑钱”。这些家伙根本不需要大笔的研究经费,日本政府这是在明目张胆地与这些研究机构坐地分赃!

在看透了一切之后,藤岛昭的内心更加失望了。回想起自己刚刚加入科研领域时所说的那番豪言壮语,藤岛昭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痛苦。

从2006年开始,藤岛昭就在学术同仁的推荐之下,担任了日本化学会的会长。而这个职位,也让藤岛昭和他的团队有了更多放眼国际的机会。

藤岛昭发现,相比日本经济的不景气与疲软势头,隔壁的中国却发展得非常好。而且,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屡次引起了讨论和报道。对于中国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人们是有目共睹的。

渐渐地,藤岛昭的内心生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既然日本的研究环境如今已经是一团糟了,那他为什么不带着自己手下团队投靠到隔壁的中国去呢?

藤岛昭的“叛逃”之路

作为一名获得过巨大成就的科学家,藤岛昭的执行力一直都是很强的。在决定了要带着团队投靠中国之后,藤岛昭就将团队的成员召集到一起开了个会。

藤岛昭知道自己如果带着团队投靠到中国的研究机构或大学,这一定会在日本国内引发不小的舆论风波。

到时候不光是藤岛昭,连带着那些跟他一起去中国参加工作的研究人员都会受到日本国内舆论的攻击。

所以,藤岛昭并不会强迫其他的研究人员跟自己一起前往中国。如果有谁不愿意一起去中国,他们也可以继续留在日本的实验室里。

但藤岛昭没有想到,在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实验室的其他研究人员纷纷对此表示了赞同。其实大家早就已经“眼馋”隔壁的中国很久了。

对于一个科学家而言,没有充足的经费去研究心仪的项目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有时候明明自己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学术理论,却不能够将它转变为实际意义上的实验成果。

而在一段时间之后,世界上的其他同行就会趁机赶上来超越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放在任何一个科学家的身上,都是很难接受的。

所以,为了自己心目当中所热爱的科学研究事业,藤岛昭和他的团队成员必须选择加入到中国的研究队伍当中去。因为只有那里才能够为他们提供一方足够大的舞台去施展才华!

在确定了要加入中国的研究队伍之后,藤岛昭通过自己在中国科学界的朋友联系了几家科研机构。

对方一听说藤岛昭的团队要加入中国的科研队伍,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毕竟,藤岛昭是多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人物。如果他的团队能够来到中国,势必能让中国的科研事业向前跨一大步。

经过仔细地研究与慎重的选择,藤岛昭的团队最终加入了上海理工大学的科研队伍。为了表示对藤岛昭的欢迎,上海理工大学的几位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了为藤岛昭举行的欢迎仪式。

而且,在欢迎仪式上,上海理工大学的科研管理人员也一再承诺,藤岛昭团队的科研经费一定有保障。将来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将是属于整个人类的!

藤岛昭听到这样的承诺,自然非常激动。他的很多研究项目已经被迫中断了十几年的时间。如今,他和他的团队成员都必须抓紧时间将落下的这些研究尽快补回来。

同时,在加入中国的科研队伍之后,藤岛昭也带来了自己的见面礼。根据藤岛昭团队之前的研究,人们研发出了一种全新的建筑外墙清洁技术。

这种技术如今被广泛地运用于中国的各大城市建筑之上。北京的鸟巢体育馆、杭州的国际博览中心在进行外部清洁时,都运用了藤岛昭团队所提供的技术。

毫不夸张地说,藤岛昭团队的加入,的确是给中国科研界打了一针“强心剂”。

在来到中国之后,为了向中国人民展现自己对于科学的热忱,藤岛昭也参加了许多节目和访谈。在镜头面前,藤岛昭试着克服自己过去的沉默寡言的性格,将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来。

面对许多热爱科学的中国青年,藤岛昭也会悉心地解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从这些年轻人的身上,藤岛昭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

青年人对科学的热爱,是一个国家能够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出色的年轻人,藤岛昭更加相信日后的中国一定会全方位地超越日本。

而在日本国内,一切正如藤岛昭当初所预料的那样。无数的日文媒体开始对藤岛昭的出走进行大篇幅的报道。

许多日本人将藤岛昭和他的团队成员都看作是“国家的叛徒”。一些极端的日本网友甚至呼吁政府将藤岛昭捉拿归案。因为他们的行为已经让日本的智慧成果出现了严重的流失。

不过,藤岛昭对于这一切的攻击与谩骂都表现出极强的心理素质。如今,藤岛昭的团队依然在日本设置了实验室,他的研究成果也并非不会对日本企业公开。

所以,那些别有用心指责藤岛昭团队的人,只能是在自说自话而已。

正如当初藤岛昭加入上海理工大学时所听到的那句话一样,他的研究成果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而中国只不过是恰好为藤岛昭提供了一方舞台而已。

在藤岛昭的影响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日本科学家投靠到了中国研究机构的麾下。他们也许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研究领域,但大家的目标都是推动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人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深刻地明白了这个道理。因此,中国才能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上持续向前,并走得越来越稳。

在未来的国际竞争当中,科学技术无疑还将扮演着更加重要和突出的角色。

历史终将证明,一个崇文重教的中华民族,必将能以崭新的姿态参与到世界的发展大潮中去。而人类也必将因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而获得进步与幸福!

举报/反馈

猫爷的渔场

108万获赞 9.3万粉丝
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
优质国际领域创作者,乘风计划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