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指为了保护和教育儿童,由社会为家庭培育子女的活动所提供的指导及服务,旨在为儿童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支持因不同家庭教育需求的差异性而包含多种多样、不同层面的内容及表现形式,既涉及指导、交流等无形的社会支持,也涉及金钱、物资等有形的社会支持。改善过度密集家庭教育风气需要依靠政府、社会、学校等机构的有效支持,并日益健全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推进家庭教育法制化、专业化、科学化发展。

一、落实家庭教育支持政策

家庭教育趋向良性发展离不开政府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规范,政策上的宏观调控是家庭教育指导不可或缺的支持。21世纪前,我国家庭教育相关政策与法规在涉及教育领域或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规中均有所提及,但并未单独成法,所阐述内容也较为表面、浅显。

政府需要落实家庭教育支持政策,有责任有义务积极调动相关资源支持家庭教育,促进社会上家庭教育生态环境的科学健康发展。首先,在政策法规制定层面,需进一步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进程,坚持家庭教育“红线禁止行为”与“鼓励倡导行为”相结合,细化家庭教育指导范围,引导家庭教育良性发展,旨在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有利的家庭成长环境。

同时,需要健全家庭教育领导体制,明确家庭教育所属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建立环环相扣的操作机构并细化其指导家庭教育的相关责任,保证工作人员在幵展工作中能充分利用资源和人力,给予家庭教育有力的支持,促进家庭教育指导实践层面的工作得以全面实行。

另外,需针对弱势或多子女困难家庭制定相关育儿福利政策,为弱势家庭提供育儿财政支持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减轻弱势家庭父母的育儿压力,保证弱势家庭子女享有同等教育机会或资源,缩小低社会经济背景家庭与高社会经济背景家庭的育儿差距。

二、构建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

在保证家庭教育立法工作稳步推进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切实做好家庭教育的“执法”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家庭教育支持网络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支持措施,具体包括增强社区参与力度、提社会组织影响力、建立专业支持机制等三方面。

1. 增强社区参与力度

社区既是社会有机体组合最基本的单位,也是宏观社会的缩影,是指在一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组建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区域。

现代社区建设中,要实现社区的全面发展,需要建立并不断强化相互支持的社区网络联结,更多关注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发挥社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不是仅致力于建设和改善社区服务设施以及组织体系。

由于社区与其所辖区域居民有着紧密联系,所以更易获得居民信任并与其进行良好沟通。另外社区因经由政府组织指导,开展相关活动的科学性与公益性可得到有效保证。

因此社区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被赋予十分重要的职能,是政府推进家庭教育支持工作必不可少的平台。就目前社区实施的总体情况来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社区支持已初步取得一些成效。如家长学校的开办,其在提升家长教育的现代科学知识水平、促进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主阵地。然而当前家庭教育社区支持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社区支持家庭教育的宣传工作还未到位,导致许多居民并不了解此活动或对活动的参与度不高,而且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功能还不完善,存在人手严重不足的难题。

另外还存在较明显的社区支持的城乡发展差异。因此家庭教育的社区参与力度仍待进一步加强,其一需要政府加大家庭教育指导的资金投入与专业人员培养规模,在社区设立专门的家庭教育支持管理人员,负责管理设施、设计家庭教育指导教育内容、安排教育计划等工作,有针对性地、持续性地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构建愈发完善的社区支持体系。

2. 充分利用政府组织提供的公共资源

如图书馆、博物馆、利技馆、体育馆等,作为支持家庭教育的辅助平台,还需进一步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如开展专题讲座、举办亲子活动等,扩大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覆盖面。

3. 提升社会组织影响力

我国社会文明建设正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各方面需求也愈发复杂多样,在这过程中必然需要动员其他社会各界力量来解决复杂繁多的社会问题,而不能单靠政府的力量。

同样的,政府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支持也是有限度的,况且“全能政府”行为也并非是有效的社会管理模式,而社会组织本身拥有更多活动空间和范围,因此社会组织便更易成为开展家庭教育社会支持工作的重要机构。社会组织作为非营利性组织,与政府和企业的性质均不同,它们主要以公益为发展目的。

我国拥有种类繁多的社会组织,可利用其自身优势与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支持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固定团体并逐步壮大队伍,进而使得更广泛的群众受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渗透作用以促进全社会共同向前发展。

同时政府需要统筹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单位及民间组织,积极引导和鼓励多元化的社会主体参与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工作进程中,扩大其社会支持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范围。

由于在人员调配与活动开展方面,社会组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自主性,因此更有助于实现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多元化、内容的丰富性。社区组织可以通过物资捐赠、公益讲座、情感关怀、心理咨询等方式为家庭教育支持活动提供资源、搭建平台,以满足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的个性化、多样化与差异化需求。

如以大型慈善基金为依托、以专业团体为主导开展区域性公益项目,在区域层面实现公益服务、支持及救助目的,在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中发挥引导和支援等功能。另外民间社会组织可将家庭教育志愿者作为开展工作的主力军,进行面对面的家庭教育指导与帮扶工作。

加之自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继而积累了丰厚资本,众多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主也愿为提高社会教育水平及造福后代的教育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家庭出现多元的教育诉求及家庭个体难以独自解决的问题,而民间组织储备着可资利用的丰富能量,为更有效解决个体家庭遇到的教育问题,促进人类社会日益向前发展,我们极有必要进行社会互助。

只有如此,家庭教育支持才能源源不断获取更多有效资源,并得以在更广阔范围内开展相关活动,促使更多青少年在健康家庭教育环境下成长,也使得家庭获益。

不过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还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方面,民间力量仍然不够强大,还需要进一步壮大社会组织力量,增强组织运行规范性,进行必要的人员培训和专业评估,提升其家庭教育支持的影响力。

4. 建立专业支持机制

家庭教育指导知识需要立足坚实的理论研宄与广泛的实践研究,并随着时代发展而日趋完善,因此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离不开家庭教育学科的专业支持。

无论是政府依托社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还是社会组织提供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其专业指导人员的业务能力都影响着家长对支持服务的认可度,还决定了家庭教育支持服务的成效及其后续工作开展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将建立家庭教育专业支持机制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开展合乎家庭教育实际的相关研宄,既需要家庭教育学基础的理论研宂,也需要行政决策方面的研究,还应有家庭教育服务方面的应用研宄。建立家庭教育专业支持机制,首先应成立专职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由教育部门领导),与相关研究机构合作,依靠社区开展家庭教育科学研宄与实践验证活动,并通过网络、刊物、书籍等方式普及传播相关研宄成果。

其次,家庭教育指导人员需要深入家庭场域,在实践案例中发现、研宄并解决问题,积累丰富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实践经验。最后,需要培养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队伍。

家庭教育专业指导人员需通过理论学习与资格考核,而高等院校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目前己有越来越多高等院校开设家庭教育方向的专业并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培训工作,旨在培养“高精专”型家庭教育指导人才。由此建立政府一高校一社区环环相扣、互相配合的家庭教育专业机制更有利于促进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的专业化、科学化发展。

三、推进家庭教育学校支持工作

作为培养青少年茁壮成长的重要机构,学校对家庭的影响力极为深远,家长对学校也寄予厚望并充分信任。学校教育应与家庭教育互为补充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长足发展,从本质上讲,家校的育人目标一致,因此推进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极有必要。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已被纳入学校及教师的工作职责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规定:“中小幼等学校要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其总体工作部署,同时教师职前及在职培训、骨干培训、研究和督导评估也需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其中。”

因此,学校不仅应做好家校联系工作,还需要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和素养是改善过度密集教育并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而学校在这方面可有很大作为,为达成顺利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目的,学校应该积极争取各种教育资源。

首先学校教育部门应与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协调合作的关系,以获得物资、人员等支持助力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推动家庭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其次,在家庭教育指导实施层面,应丰富指导形式(包括榜样示范、情景模拟、深度感知、亲子角色换位等),在指导过程中创造更多机会加强家长与指导员的互动交流,强化他们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感,循序渐进促使其观念、行为的转变。

再次,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活动或组织的作用以增进家校联系,为避免家长仅依据学生成绩及排名盲目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及管理,需要让家长对学校素质教育理念及教师教学风格有更多了解,并加深他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解。

最后学校可以开展家庭互助项目以发挥家庭本身的互助能力。由于每个家庭教育理念、方式或生活水平都存在差异,而学校受限于家庭教育师资与指导资金等方面的不足无法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落实到各家庭的方方面面。

因而在知识、技能、金钱等资源方面可鼓励各个家庭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相互补充、扬长避短,以此提升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水平与能力,还能充分发挥热心且有能力的家长们的教育能量与影响力。

结语

由此将社会各类资源物善其用、人尽其才,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育一体化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由一所学校带领一批家长,培育一代人才,并引导整个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举报/反馈

检慧幽H

2.1万获赞 0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