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哪类人的伴侣最难,回避型总是“榜上有名”。

遇到回避型的恋人,许多人纷纷表示,自己不是焦虑型的都要被逼成焦虑型了:

情绪得不到回应,还要被嫌麻烦;


往往都是救ta不成,反而把自己也陷进去,遇到一次后不想再碰到第二个回避型;


在自己需要支持时,ta竟然说那是我的情绪,跟ta没关系;


真的感觉他们麻木不仁、没有感情......

回避型依恋风格的恋人在网上的风评总不是很好,大家一提到,劝退、让快跑的居多,只有少数人表示有圆满结局。

而即便是坚持在一起的,也袒露两人之间要经过漫长的磨合期,总是要付出许多,学习很多,才能一步步找到与回避的ta的相处之道。

有人说,回避型给恋人带来的伤害是类似NPD(自恋型人格障碍)行为模式的情感虐待,让人焦躁不安、抑郁消沉,遍体鳞伤后才彻底死心。

回避型依恋的人真的是像NPD一样吗?如何区分自己的伴侣是回避还是NPD呢?

G小姐:

“跟他在一起前,我其实不了解什么是回避型依恋。但跟他在一起,我确实有很多不安全感。例如在暧昧期时迟迟不愿推进关系,让我总以为自己在被当鱼养。

他自己跟我说他是回避型的,谈过两次恋爱,但都没有很好的结局,他说他的前女友对他评价都很差,说他是渣男,不负责,甚至分手后在朋友圈大骂,觉得自己摊上了个NPD。

我很诧异,因为他在同事朋友那里风评都不错,我在接触中也感觉他是个认真踏实,独立负责的人。我还以为,人品没问题的人就算再怎样,都不会差到哪里去吧,但真实接触下来,心真的很累。

他有时可以一个月不打一次电话,理由是“你不说所以我觉得你不需要”;也会突然对我忽冷忽热,若即若离,真的让我怀疑是不是在谈恋爱,他是不是真的喜欢我。

他说希望能有自己的空间,不用太频繁地聊天或见面,我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然不会说黏着他不放。但有时候我情绪难受想跟他聊聊时,他要么是干巴巴地回应,要么是莫名转移话题,感觉心都不在我这了。

有一次晚上微信上我正跟他聊着呢,他突然说明天要早起上班,要睡了,然后不管我还在说什么,发什么都没有回应了。

我真的很生气,也难以理解。平时他情绪不好,有些焦虑的时候,我都会问他怎么了,即使他说没啥事,我都会耐心地陪着他,不会像他一样把我丢在一旁自己去消化情绪。

我看网上人家说回避型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伴侣的情绪,可我也跟他讨论过,表达过我只是希望在这种时候他能听一听我的话就好了,不用说什么共情、支持呀,哪怕是不说什么,发个“抱抱”的表情包,就够了。难道这一点对他来说会很难吗?不然学一下我怎么对他的,也做不到吗?

很多时候,我都分不清楚他到底爱不爱我。

不爱的话我又能感受到他很想贴近我的心情,有点笨拙,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依赖着你;但是他却不能为爱勇敢,他心里那输不起的懦弱总让他在关键时刻落荒而逃,把我丢在原地,苦苦等着。

而我感受到的依赖到底是他放下心防愿意让我走近呢还是说仅仅是把我当做工具利用,然后榨干完价值后就跑呢?

他真的是回避型依恋吗?还是像我朋友说的那样,打着“回避”的名号实则是NPD,自私冷漠,只知道自己,不考虑别人呢?”

与男友的相处过程中,G小姐有许多的委屈、心酸和苦闷,即便很爱男友,但也对男友的各种行为难以理解,对这段关系感到不安。

这样的男友,G小姐也感觉到许多无助和迷茫,不知该如何与这样的男友相处,也无法在这段关系中感受到男友的爱,只体验到自己的爱与能量在这段关系中不断地被消耗。

回避型依恋模式的概念来自于依恋理论,由早期母婴之间的互动模式发展而来。

其中回避型依恋模式的婴儿对母亲有着复杂的态度,表面上他们对母亲的在场或离开表现出不在意,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特别是当母亲回到身边时会表现出回避。但在这过程中他们却会体验到比安全型依恋更高水平的焦虑和压力。

形成这样的模式的个体往往有着低回应、低敏感度的父母。

他们疏离而冷漠,经常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只能将依恋的需要回避掉,养成了遇事只依赖自己的思维习惯,也难以让别人走进自己的内心。

而这一类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常常在亲密关系中会表现出渴望爱却又对爱情持有怀疑和回避态度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建立亲密关系这件事情本身便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了。

他们既害怕与人过分亲密,也很难完全相信和依赖他人,本能地产生一种逃跑反应,对伴侣的热情也会迅速下降。

「也许喜欢怀念你 多于看见你 我也许喜欢想象你 多于得到你」这句的歌词可以说是完美诠释了回避型依恋人群的心理状态。

作为他们的伴侣,便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焦躁、疏离、被拒绝、不被在乎、不被认可,很难控住住自己不去向ta寻求一个答案。不明所以的冷漠和疏离,让人不禁对感情产生怀疑,也觉得他们过于自私、冷漠。

这样的体验看起来会跟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相处体验类似,但实际上,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自恋与自恋型人格障碍手册》(《The Handbook of Narcissism and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中指出,自恋特征的出现,是回避型依恋风格的反应。

所以很多人遭遇回避型依恋的人会发现他们很有可能是自恋型人格是障碍,这是因为对于回避型依恋的人来说,他们常常采取“完全不需要别人,只能靠自己”的保护自己的策略,而这往往会被误认为是自恋型人格。

而这两者本质的区别就是,自恋型人格障碍完全没有内疚和自省,而回避型依恋(非人格障碍)有内疚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从这些方面区分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与NPD的区别:

第一,讲到回避型依恋,往往都有限定的情境——亲密关系,回避的痛苦常常是在亲密关系中表现,所以通常只影响亲密关系。

而回避型的人在普通的人际中其实蛮受人欢迎的,因为他们更加理性,边界感也更强。如果你仅仅是他们的同事,你们之间会有清晰的界限,他们不会像NPD那样把自己工作职责内的事情扔给你。

而NPD呢?你能感受到ta的边界意识其实很薄弱,理所当然地让别人为自己做事,也毫无顾忌地侵犯别人的边界。

与ta相处久了,你能感受到强烈的被剥夺感和被打压。明明属于ta自己的事情却常常会推给别人做,人际关系中有着明显的物化倾向,与ta亲近的人总是对ta有某些好处,成为ta的工具人。

第二,在我们脆弱时期,回避型依恋的人会表现得出好像你的这些情绪情感与ta 无关,会让作为恋人的我们觉得ta很冷漠、很无情。

在我们需要被关注、被关怀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明显地竖起了一块厚厚的屏障,挡着我们也挡着他自己。

而深入到回避型的内心,其实他们回避并不是关系(这恰恰是他最渴望的),而是对自己“给不出”的羞耻和无力,是对关系亲密想要给出却又无能给出的厌烦和损耗,于是用回避来适应创伤,用回避来抵御挫败感、羞辱感和无力感。

通常回避型很少会在亲密关系中表露出自己的脆弱,他们最外显的表现是沉默寡言,然后找个自己的洞穴时间自己消化。

相反,NPD的人,也确实不会表现出自己的脆弱,但更明显的是,我们能明确感受到ta的自恋总是要在贬低伴侣、贬低身边的人的基础上实现的,ta们需要他人的脆弱来作为自己的自恋供养。

例如:当你工作上出了些绊子时,ta们可能会这样说“这种问题工作能力强的人一下子就能解决啦,你看我......”巴拉巴拉一大堆,最后你会感觉自己就成为了衬托ta的绿叶,自揭伤疤后ta还要再你的伤口上划上几刀。

第三、回避型的人,在他厚厚的屏障下其实有着他自己许多的情感内耗,也有许多的情绪翻腾、涌现,他们其实很敏感,不然的话怎么能做到准确精准地回避掉所有会引起矛盾的点,然后逃遁呢?

但对于NPD来说,这种敏感只会在对ta有利的情况下出现。例如ta可以敏感地察觉到身边哪些人是适合被ta“吸血”,被捕获的。

并且对他人的敌意、攻击也极其敏感,在面对那些容易戳破ta们自恋的言行举止会一下子表现出一反常态的暴怒和攻击性,因为ta们内心常常是极度的自卑。

有一些隐性的NPD也有可能是回避型的依恋风格,或者表现出许多的回避特质,让人无法分辨清楚。

若是在关系中总是体验到痛苦和被伤害,也影响到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妨尝试进行心理咨询,在专业的帮助下理清自己的困惑,获得更多的有效支持。

而无论自己的伴侣是什么类型,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关系中不要忘记了自己,先爱自己,再爱他人。当我们自己内心有一个稳定强大自爱的自我时,也能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有更清晰的觉知。

END

▎本文为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举报/反馈

听说吧心理咨询

1万获赞 3739粉丝
为您筑起一个安全温暖的心灵驿站
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