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李苦禅先生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著名国学家范曾,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参事室原副主任、北京画院原院长王明明,李苦禅之子、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主任梁建增,总台社教节目中心主任阚兆江,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主任李欣雁,以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松、杨先让、邵大箴,中国美术馆研究员、美术理论家刘曦林等美术界知名专家学者、李苦禅先生家属代表等共同参加研讨会。
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围绕著名爱国人士、文化大家、美术家、教育家、书法家、国画家李苦禅先生的艺术成就和崇高人格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著名国学家范曾书面发言,赞誉苦禅先生是中国传统大写意花鸟画领域的杰出人物,落墨挥毫,不失赤子之心。为人至笃至厚,其爱国爱党、不畏强暴、巍然自立之民族精神,为世人景仰。
△范曾在研讨会上书面发言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参事室原副主任、北京画院原院长王明明深情回顾了苦禅先生为人为艺的高尚品格。面对人生苦难,苦禅先生宽容、豁达,对于传统文化继承,他始终如一,体现了中国文人的风骨。他的中国画笔墨技法和艺术风格经过时间的淘洗,值得继续研究。
△王明明在研讨会上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松表示,苦禅先生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一座大山。他的爱国之心和高尚气节贯穿一生。苦禅先生在晚年创作的巨幅国画《劲节图》中题词写道:“未出土时便有节,待到凌云尚虚心”,“胸有气节,方可写竹”。画如其人,这是苦禅先生品格的真实写照。
△李松在研讨会上视频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杨先让说,苦禅先生给学生授课毫无保留,独具教学特色和人格魅力。他除了给学生讲解绘画技法、笔墨功夫,还在诗词文赋和戏曲等方面带给学生更多的画外学问。
△杨先让在研讨会上视频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回忆,李苦禅先生是一位正直、善良、极具修养的艺术家,勤奋创作、诲人不倦,在美术界产生深远影响,备受大家尊敬和怀念。
△邵大箴在研讨会上视频发言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美术理论家刘曦林谈到,苦禅先生对民族艺术怀有深沉的热爱,始终强调中国画艺术是纯洁、伟大的,只有多读书、多写字、多画速写,勤学苦练,才能够实现艺术理想。他在笔墨造型中融入中国哲学,践行人格与画格的统一,传承中华民族文脉。
△刘曦林在研讨会上视频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同仁说,苦禅先生对待学生高度负责,边画边讲、亲身示范、教学严谨、知识渊博,不仅自己艺术成就卓越,而且桃李满天下。
△王同仁在研讨会上发言
徐悲鸿之子、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徐庆平表示,苦禅先生为人正直乐观、爱憎分明,特别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追求艺术真谛。他的生活和艺术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书法、戏曲、武术等都滋养了他的绘画。
△徐庆平在研讨会上发言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原总编辑龚继先回忆,苦禅先生常说:“人无品格,下笔无方”。他为培养人才竭尽心力,给学生们教课总是不断地讲、不断地画,循循善诱。他的艺术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对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龚继先在研讨会上视频发言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表示,李苦禅先生笔墨酣畅淋漓,雄浑豪迈。他是现代中国画艺术语言的探索者、创新者。他曾学习西画,后又回归传统大写意花鸟画,这对今天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绘画艺术语言具有重要作用。
△尚辉在研讨会上发言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王平谈到,苦禅先生的人生底色如其“英杰”原名,处处彰显英雄侠义本色;他人品画品如一、苦学苦练、以书入画,以创造自我本心的智慧,成就卓然自立、豪放天纵的鲜明风格。
△王平在研讨会上发言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说,李苦禅先生对金石碑帖拓片的研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学术史料。他的绘画与传统国画一脉相承,与西画融合,形成了独特丰富的表现形式。
△吴洪亮在研讨会上发言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泓洋,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诸葛英良,著名画家张启仁之子张北英等与会嘉宾,分别对苦禅先生的艺术创作和传承传播等进行了交流探讨。
△周泓洋、诸葛英良、张北英在研讨会上发言
研讨会现场,李燕向中央美术学院捐赠了《李苦禅全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学术研讨会。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举报/反馈

光明网

1.8亿获赞 623万粉丝
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引领者。主办单位为光明网传媒有限公司。
光明网传媒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