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曌露,欢迎来到【曌露说】!点击「关注」,每天为你分享克服焦虑内耗的小窍门,帮助你思维精进,不断成长!
教育学家卢梭曾说过:人的教育从他出生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在接受教育了,而教育的基础是家庭。
孩子是种子,家庭就是土壤。孩子的未来,说到底拼的就是家长的格局。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小实验,他来到一所乡村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学习测试后大声念出名字上几个学生名字:这几个孩子以后会大有出息!
多年以后,那几个孩子真的大有出息,家长们纷纷觉得罗森塔尔就是预言家,真相确实是罗森塔尔根本没有看学生成绩,名单也是他随意选的。
为什么随意选的几个学生真的就大有出息呢?并不是罗森塔尔火眼金睛,而是心理暗示作用,学生受到了积极的心理暗示,自然就充满了信心,往好的方向发展。
人的创造力就是一颗火种,需要小心谨慎地呵护,不断鼓励引导,才能绽放独一无二的光彩!积极的心理暗示,尤为重要。
心理学生有一个自证预言的现象,指他人的期望会在潜移默化间影响人的行为模式,从而使现实向期望靠拢。
父母给孩子什么样的“暗示”就能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
消极的心理暗示,只能画地为牢,使孩子自卑胆小,陷入囚笼;
积极的心理暗示,却能点石成金,使孩子勇敢无畏,乘风远航。
智慧的父母,不会成为控制者,给孩子砌一堵墙;而是作为观察者和陪伴者,让他奔向广阔的天地。
不要以爱之名,束缚孩子的成长。
溺爱他,阻碍他的成长;控制他,绊住他的高飞。
越是爱孩子,越要懂得适时退出,给他们的成长留点空间。
与其用自以为温柔的桎梏给孩子织就“铁网”,不如适当放手,让他们更好地翱翔。
在某乎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来家里做客的孩子想要孩子的玩具,可是那是妈妈送他的生日礼物,是他珍爱的宝贝,儿子便护着不给。结果,做客的孩子居然把他的另一个玩具故意掰坏了,爸爸知道那是儿子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拼出来的乐高玩偶,自己平时都舍不得碰,爸爸竟然表现“神勇”,直接把玩具给儿子拿了过来,哪怕惹得客人很不高兴。
爸爸一个小小的举动,让长大后的儿子每次回想起来都特别温暖。
教育孩子懂得分享是一种美德,但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说:被迫的无私、分享,对孩子而言,通常是以牺牲自我需求而终结的。很容易让孩子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心理需求不重要,导致孩子自我价值感低。甚至形成讨好型人格,认为只有顺从和讨好,才会让别人喜欢自己。
是啊,分享,从来不是牺牲自我,成就他人。
可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会因为维护自己的面子,强迫孩子表现得懂事、大方,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分享甚至拱手送人,对孩子来说,这是童年的一个又一个不被尊重的瞬间。
有的孩子为了维护父母变态的虚荣心,逐渐丧失自我,认为只有顺从和讨好,才能得到别的小朋友的喜欢。随着年龄的上涨,越来越自卑,不敢追求自己的幸福,也不敢追求一个晋升的机会。
事实上,你眼中算不上什么重要的东西,对他来说却是“唯一”
支持孩子对属于自己的东西拥有所属权和分配权,孩子才能学着捍卫自己的权利,尊重自我意志。
一个被尊重过物权的孩子,才能在父母的引导下,慢慢学会分享。
心理学家海因茨·科胡特说: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他们以不带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需求的能力。
还记得4月在上海卢浦大桥上发生的一起悲剧,一个男孩突然从车里冲出来,翻过桥围跳了下去,男孩的母亲因为没能抓住崩溃的儿子,坐地痛哭。这个男孩年仅17,跳桥的一瞬间他没有半分犹豫,整个过程,不足5秒。
据报道,男孩跳桥当天,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事后又遭其母亲批评,于是冲下车毫不犹豫地从卢浦大桥跳了下去。
压垮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稻草。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会潜移默化影响你的心理、认知和思维方式,不知不觉渗到骨子里。这些甚至会伴随你的一生,影响你一辈子。
这世上你不是完美的父母,就别去苛求孩子完美。孩子之所以成长,就是在不断改善自己的不完美之处。
接纳你的孩子,孩子才会改变。
世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
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地等待。
给孩子一定的耐心,等风来……
不要看着别人的花怒放了,自己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他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孩子仰望父母的脸,看到的是自己的影子。
教育唯一的目的,就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都是第一次为人,努力学习做父母,也让孩子得到应有的童年,共同成长!
——END——
作者介绍:
曌露,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把小事做到极致,有温度的心理学!欢迎关注交流!
文章原创确权,盗用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