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2023年洪山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启动式暨“全国非遗曲艺周”曲艺展演在洪山区文化馆拉开帷幕。这也是洪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洪山区对1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授牌
悠扬清幽的古琴声、百布堂天然染色服装秀,让现场观众从听觉、视觉上感受非遗的魅力。启动式现场,还对洪山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授牌。
启动仪式上的古琴合奏表演。记者范雅琴 摄
参加本次宣传展示活动的代表性项目既有展示中国民间工艺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的《薄胎玉雕艺术》《中国绳结艺术》《传统合香制作技艺》《状元甲甲鱼制作技艺》《百布堂粗布制作技艺》等项目,也有承载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医药智慧和保健文化的《段氏中医灸罐技法》《刘荣氏灯火灸疗法》《程氏膏方》等传统医药技艺的代表性项目,还有展现中国传统工艺与艺术的《武汉剪纸》《楚风布画(布贴艺术)》《吕氏棕编》《毛线编织画》《楚香制作技法》等艺术作品的代表性项目,以及蕴含中国古老手工艺术和工艺美术的《传统插花艺术》《传统木旋》《传统拼布》等代表性项目。
百布堂天然染色服装秀。记者范雅琴 摄
来自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美术教师夏清勇凭借《夏氏古琴斫制技艺》获批为洪山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他说:“工作之余,我将继续钻研技艺,并将其形成可复制的文字介绍,为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群提供参考。”
走进非遗传承室同非遗传承人面对面
当天,洪山区文化大厦一楼大厅的洪山区非遗保护成果图片展和非遗市集吸引不少附近居民驻足观看。还有市民来到洪山区文化馆三楼欣赏武汉纺织大学非遗研究中心汉绣传统服饰展,走进洪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同非遗传承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汉楚插花代表性传承人苏艳玲向市民介绍汉楚插花艺术。记者范雅琴 摄
记者看到展厅中对洪山区的非遗进行详细介绍,并设置非遗传承室供传承人展示作品。汉楚插花、布艺堆秀、创意拼布、百布堂手工家纺一一映入眼帘,只见汉楚插花代表性传承人苏艳玲向市民介绍汉楚插花艺术,“汉楚插花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当时我们的祖先就有用花和植物来装饰人体的爱好。明朝时期湖北公安袁宏道先生在北京为官休闲之余将瓶花插作的感悟书写下来,并流传至国外。现在,汉楚插花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瓶盘碗缸、扇子、挂画皆可插花”。
市民走进洪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记者范雅琴 摄
还在读初一的王同学在逛完展厅后感叹道:“非遗文化博大精深,原来早已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长期用百布堂手工家纺的邹永会对《枣阳粗布制作技艺》赞不绝口,她说:“我们家床单就用的百布堂,既美观又舒服。”
洪山区现有3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目前洪山区共有3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项目名录体系。其中,《卓刀泉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高洪太铜锣》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将其搬上了舞台,编排创作了大型舞蹈《高洪太,中国锣》,荣获湖北省第二届文华艺术节金奖;《洪山菜薹传说》《武汉剪纸》《楚风布画》《楚香制作技艺》入选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同时,还成立了洪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建立了生产性保护基地、传承示范基地、非遗工作室、非遗传习室、非遗展厅等宣传、传承场所。
洪山区文化大厦外的非遗市集。记者范雅琴 摄
洪山区文联主席喻建设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构建起政府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非遗保护新格局。
洪山区文化大厦一楼大厅的洪山区非遗保护成果图片展。记者范雅琴 摄
据了解,本次活动将持续至6月25日,市民游客可前往洪山区文化馆一楼大厅、三楼展示厅观展。
(长江日报记者范雅琴 通讯员杨敏 陈清)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