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擅长假笑的玻璃瓶,善良是我独有的标签。”
在生活中,我们常见这样一类人:他们不喜欢麻烦别人,更不会拒绝他人。这种人整日硬拉着嘴角,使劲上扬45度,用和善的面容与举止,来无条件地讨好身边的人。
在心理学上,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疏离型人格”,又被形象地比喻成“考拉型人格”。拥有这种特质的人,就像是一个易碎的玻璃瓶,容易在伤害他人的同时,走向自我毁灭。
那么,这种人格到底为什么会形成呢?
一、自我价值的迷失,疏离与崩溃的边缘
拥有疏离型人格障碍的人,平日行事作风如同考拉一样,事必躬亲,不喜欢接受别人的帮助;性格貌似端正温和、宁静寡言,不事张扬,不争不抢。
而这些应该都是一个成大事者必备的品质,但他们不同于那些“一鸣惊人”的有志者的是,他们仅仅是表面不起波澜,而内心并不能做到风平浪静。
况且遇事便自己单肩扛的人,生活的也并不都称心称意。单打独斗的模式,对女性朋友尤其不友好。
卡伦 霍妮曾言,“在海地的传说中,尸体用巫术复活后,会变成僵尸。他们虽然没有生命,但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却都和别人没有区别。很多疏远外界的人,也是这种样子。”
究其本质,疏离型人格是自身价值迷失的体现。
这些人或是找不到自身的价值,迷失于外界;或是高估了自身价值,如神灵一样不可一世,只能享受众星捧月的感觉,而无法接受他人的不足之处,因而清高一生,与世隔绝。
庄重宁静的外表,是疏离型人格的人用来隔绝世界纷扰的墙,但很不幸,这堵墙也隔绝了他们的幸福,这类人没有一了百了的果断决策力和执行力,正相反,他们内心有着鲜为人知的优柔寡断倾向,脑子里的事情常常会乱作一团。
他们做不到“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中,那豪雄般的从容境界,事实上,这类人不仅无力改变周遭的环境,也不能好好掌控自己的情绪。单是旁人一个不经意的冷眼、领导一句无心的闲话,就可以让他郁闷,让一整日的好心情荡然无存。
既然不能隐逸山林,也无法完成鸿鹄之志,疏离型人格只得无尽地憎恶、蔑视世俗之人,把人心划分成三六九等;他们否定人间、批判世界、怀疑宇宙,性格孤僻,一意孤行,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们甚至会与自身水火不容,最终堕入虚无主义之中。
这种人不愿被时代所局限,更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认为这日后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内心想要摆脱人性的丑恶桎梏,却又不得不依附于世俗生活,很难找到现实生活的出路。
但人毕竟是社会动物,群居生活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惯,也是目前最适合进化的方式。不论何时,我们都要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面对他人的善意帮助,不要过于扭捏接受、更不应该自以为是。
即使一个人是青铜器级别的国宝,没有专家去发掘、去鉴赏,他也只能陈设于穷乡僻壤间,被人拿去当烤肉炉,永远湮没在烟熏火燎之中了。
二、家世背景的心酸,酿成无底的深渊
在心理学调查中不难发现,大部分患有“疏离型人格障碍”的人,都有不幸的早年生活经历。
在都市女性剧《不完美的她》中,穆莲生作为疏离型人格的典型代表,便有着不堪回首的童年经历。
她自幼遭受双亲的嫌弃,在继父的眼里,也只是个供人玩乐的小靶子、发泄情绪的垃圾桶罢了。
但小时候的穆莲生并没有任何伤心、痛苦的表现。对于继父的虐待和生母的漠视无睹,每次她都笑呵呵地说:“真好玩!”她好像一直以为,父母只是在与自己玩耍嬉戏而已。
但她真的如此懵懂吗?
其实,父母是怎样的为人,对自己到底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莲生的心里明净得很。
莲生只是害怕得不到重视,害怕被抛弃。因此,幼小的心灵变得敏感而脆弱,她活成了一个“早熟”的孩子。她只能在一次次的讨好与躲避中,眼睁睁地看着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慢慢流逝,也丢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
疏离型人格的形成因素,还有部分原因是基因遗传。
穆静作为穆莲生的生母,自己就有人格方面的缺陷,再加之生活的打击,她对新夫便一向无底线谄媚讨好。面对暴虐自己亲生女儿的丈夫,她一直在冷眼旁观,甚至会为虎作伥。穆莲生有这样的母亲,还一直在家暴的耳濡目染中生活,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体系。
在心理咨询师的来访者中,常见坚强、独立的疏离型人格,不愿轻易相信别人,也不喜欢给他人添麻烦,对待社会只是一味地逃避、讨好,而他们早年大多经历过父母离异、生死诀别等给心灵留下重大创伤的事件。
不妨试着敞开心扉,你会发现世界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糟糕。能真正地融入到生活中去,就不会在痛苦和迷茫中徘徊。
三、回归真我的自在,惬意生活的秘诀
古时候,宋朝苏洵在《六国论》中,已经一语道破疏离型人格的危害之大。
六国本来实力强大,却相互疏离,放弃了合纵缔交的绝妙机会,转而一味地讨好秦国,争相割地来贿赂秦国,终使自身实力大不如前;秦国本也不是大力士,却能趁机填充自我、以少胜多,将六国全部轻而易举的歼灭。
而在近代,有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一位身处困境的犹太人托自己的两个儿子求人帮忙。
小儿子心想:“我曾经扶助过那么多人,随便找一个,肯定都能帮我的忙!”
而长子却想:“曾经有那么多人对我伸出援手,不妨再联系一下,一定能解决困难。”
结果呢?
小儿子那边杳无音信,甚至还有人出卖消息、走漏风声;反倒是大儿子凯旋归来,帮父亲解脱了困境。
这件事教给我们一个道理:曾对你伸出援手的人,还会乐意帮你;但你对别人释放善意,就别太期望回报了。
不要像疏离型人格的患者那样,凡事过于斤斤计较。看得透是能力,放得下是本事。有得有失,才是生活常态。
人生当中,怎能处处顺心。江海不辞细流,故能成其大;高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不如用有容乃大的精神,宽和地面对他人,你会发现,世界瞬间变得轻松了。
这世上,重于泰山的,是亲朋恩情;贵于玉帛的,是人间真心。
不必太过执着于甄别人情真伪,留一片坦诚给自己,才是最好的生活态度;不要把自己的精力埋葬于俗尘是非,专注于自我提升,才能有悠然度过一切的能力。
正应了那句老话,“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且行且歌兮,悠哉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