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六月的序章,常德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建设蒸蒸日上。这里项目工地塔吊林立,标准厂房拔地而起,产业工人不停忙碌……
前不久,全省召开了推进“五好”园区创建工作会议,各大园区掀起比学赶超的热潮。津市以“闯创干”的精气神在新的赛道上加速前行。近日,常德日报记者走进这座充满烟火气息的城市,多视角透视其园区发展之路。
俯瞰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周献坤摄
视角一:招大培强产业集群链式发展
“整个园区规划面积18.96平方公里,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绿色新材料产业园二期,面积1450亩。”5月26日,记者前往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采访时,负责园区配套建设和运营的中化学(津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程部负责人李松,正在向深圳市真兴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考察团介绍情况。当天上午已有3拨客商前来考察了。园区扩容二期工程原计划是明年动工的,没有想到提前了一年。土地平整刚做出来,该项目就有4家企业预订了。
“项目考察我们,我们也要考察项目。引项目,我们拒绝‘捡到篮子都是菜’的做法。要引,就要引产业链前端、技术链尖端、价值链高端的好项目。”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彭发利介绍说,“近年来,津市找准定位,结合实际情况锚定生物医药与精细化工‘一主一特’产业,实施‘一链一图’‘一链一策’,加快推进延链补链强链,不断提升产业聚集度。”
18.96平方公里的园区内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1家。这样的成绩是撸起袖子干出来的。为了让园区企业强起来,形成产业集群链式发展格局,津市市委市政府抓住国有企业改革存留下的一棵“独苗”——湖南鸿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其培强做大。经过政策帮扶、资源配置,湖南鸿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突飞猛进,短时间内产值达到4.3亿元,是成立之初的10倍。
要形成战斗力,单体作战还不够。津市市委市政府从湖南鸿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了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高成长性及较高的社会效益,计划打造与其相关的产业园区,大力吸引高新技术型企业项目入驻。
浏阳一家利用植物甾醇生产皮质激素原料药的公司,其技术在行业内具备领先优势。津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动上门沟通洽谈,以最大的诚意,吸引其在园区成立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扶上马、送一程,政府为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发展不断注入金融支持和政策“红利”。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就发展成了一家集团公司,形成了一条甾体类药物生产链。去年年底,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开启独立上市新征程,估值已达25亿元。园区在湖南鸿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磁场效应下,吸引了众多生物医药企业纷纷落户津市。
目前,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内构筑起了以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湖南引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包含26家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微生物发酵——甾体激素中间体——高端原料药——高端药物制剂生产的甾体药产业链。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国最大的酶制剂、甾体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生产出口基地。
医药制造业企业湖南醇健制药科技有限公司。周献坤摄
围绕生物医药产业挖掘上游项目,津市市委市政府瞄准了精细化工产业,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原料来源;大胆破除闻“化”色变思维,依托我省年产100万吨硝盐的第二大盐企湖南省湘澧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加快推动产业裂变,抢抓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梯度转移机遇,于2021年率先在全省成功申报第一批化工园区,正式打开绿色精细化工产业的大门,抢先布局化工中间体、高分子材料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环境友好的高新产品领域,集聚湖南经世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阿斯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化工类“专精特新”企业11家。同时,津市市主动对标先进,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成熟模式,率先通过省级化工园区复评复核,实现了生物医药产业和绿色精细化工产业有机融合。
视角二:降本减负营商环境再升级
一个产业兴旺的园区背后绝对有一个优良的营商环境。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当然也不例外。对于津市的营商环境,园区企业负责人都一致点赞叫好。口碑之外,“奖杯”也不少。2020年,津市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2020年、2021年,在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方面,津市连续2年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究竟好在哪里?好在他们真正融入到了企业,把企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做,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作为服务企业的出发点,全方位服务企业。
近年来,津市秉承“争当第一、超越第一、与第一合作”的理念,积极引入各领域专业力量,充分运用市场化方式为园区发展赋能助力。津市加强园区配套,降低入园企业基建成本,聚焦优势产业,完善产业规划,全面推进园区十大配套,重点围绕产业细分领域、产业人才政策、产业工人培养、冷凝水处理、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化工园区雨水处理、蒸汽价格、电网建设、交通物流等方面精准发力,加快构建完备产业生态;加强港口运输,降低物流成本,引进深圳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津市港,统筹推进“水铁公”多式联运。大宗货物水运成本仅为公路的五分之一、铁路的三分之一。津市还依托澧水流域唯一的县级海关工作站、公用型保税仓,积极申建海关监管场所,畅通通关条件。
津市港中心港区千吨级码头。周献坤摄
强化金融扶持,着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津市突出政策“落地”,定期梳理汇总上级惠企政策,推行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潇湘财银贷”等试点,将“干货”“红利”以条目形式呈送给企业,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2022年,津市工业贷款累计15.5亿元,同比增长10.6%,年均为企业减税降费6000万元以上。津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在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品牌提升等方面给予企业“真金白银”的支持;率先与常德市10家金融机构合作,探索“政银担”贷款、“专利贷”等试点,帮助企业贷款10.5亿元,建立“行长联企业”制度,构建愿贷、敢贷、会贷、能贷长效机制;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累计提供过桥资金5.25亿元,减免利息和手续费100多万元;探索“科技+产业+金融+政府”模式,与中金资本、东方富海等国内头部机构合作,成立产业基金8支,总规模46.88亿元,投资产业项目64个,投资总额18亿元,成功引进湖南引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慕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企业,所投项目当前综合估值增长至2.8倍。
提升政务服务,着力降低企业办事成本。津市建立数据互联互通、实时更新、深度融合的津市市办事服务平台,整合25家部门数据46类580万余条,共享上级数据13类4000万余条,投入8000多万元,建成村(社区)全覆盖的一体化办事服务平台,在常德率先实现“刷脸办”;持续优化办事流程提效率,坚持“无证明城市”理念,按照事项应放尽放、资料应减尽减、步骤应优尽优、时效应快尽快原则,再清理、再优化411项行政审批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及政务下沉申报资料、办事流程、审批时限均压减60%以上,仅施工许可证申办资料就从200页精简到4页,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8%;落实入园企业专业化“帮代办”,并明确部门常务副职作为行政审批第一责任人督促落实,真正实现“园区事园区办”。
始终重商亲商,降低企业隐性成本。津市29名市级领导、97家单位结对帮扶110家重点企业,落实涉企服务“首问负责制”和督办落实制度;常态化开展“送解优”行动,定期召开企业家早餐会,累计收集解决企业具体困难问题381个;出台《涉企处罚备案制度》《解决涉企问题备案制度》《解决涉企问题严禁随意说“不”制度》及《政府工作落实责任追究办法》,以闭环模式推动服务效力持续提升;健全包容审慎的监管机制,坚持企业“宁静日”制度,执行“一查二劝三改四罚五公开”涉企检查机制,定期开展执法案卷评查,严禁以罚代管、以收代罚。同时,津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湖南营商码”试点,为企业“云保驾”;畅通监督渠道,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做到咨询类问题当场答复,投诉类问题处理满意为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评议,聘请20名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员明查暗访,每半年组织一次社会评议,今年通过监督为企业解决问题97个。
视角三:科技赋能园区迸发新活力
近年来,津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县级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为龙头,着力打造智库“生态圈”、助力产业“发展圈”,全力开创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二字实至名归,主要得益于以院士专家组成的“智库”。2021年,津市市组建了全省首个县级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12名院士、23位专家作为委员。例如湖南鸿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团队合作,推动了黄酮类化合物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落地津市,转化3项黄酮类化合物研究成果,其技术、产品国际领先。达产后,预计一项产品就可带来5000万元的利润。截至目前,各位院士专家已累计在津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6个、总投资逾30亿元。
院士专家成果转化项目签约仪式现场。(图片由津市市委宣传部提供)
“有事找专家!”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求助站,也是津市全局发展的智囊团。他们殚精竭虑为津市产业布局出谋划策。任其龙院士、尹双凤教授、尹笃林教授等21名院士专家参加津市项目评审会8次,累计提出意见建议238条,为津市绿色精细化工园区规划以及湖南瑞能华辉零碳能源有限公司、湖南优灿新材料有限公司等52个拟入园项目进行逐一把关,评审通过30个,综合淘汰22个,全面确保了在津市入园项目的安全、优质、高效。
为了培育和扶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津市在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培育了津市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省知识产权津市分中心、津市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津市市CDMO医疗器械服务平台、湖南省酶制剂开发与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激素类药物及中间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引进专业化孵化器运营公司,聚合行业、技术、人才、信息、服务等各类社会创新资源,为在孵企业提供投融资、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咨询、政策宣讲等“一站式”专业服务,促进在孵企业实现科技转型升级。目前,园区内科技企业孵化器共入孵企业56家,其中在孵企业36家、毕业企业20家。
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研发创新中心。周献坤摄
千帆竞发,时不我待。津市全体上下正在创新突破产业突围的号令下全力以赴冲锋陷阵。一个更好更强的园区正在拔节生长。
举报/反馈

湖南日报

2669万获赞 97.4万粉丝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官方账号。
湖南日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