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第一犁——垦荒犁
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授予宝清县“白鲜皮之乡”称号。
双鸭山市委书记邵国强(右二)深入宝清县调研中药材种植及加工情况。
赤芍花海惹人醉。
漫山遍野的白鲜皮惊艳了初夏。
近年来,黑龙江省“天府之县”——宝清县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将其作为全县“四梁八柱”产业体系的支柱之一,全力打造以白鲜皮等为优势品种的“寒地龙药”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药材变“药财”,生态变“生财”,促进农民增收,赋能乡村振兴。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点打造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新高地。国内各省市正抓住这一窗口期,抢先布局。宝清县作为全省道地药材示范县,主动作为,以去年7月被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授予“白鲜皮之乡”称号为底色,十指弹琴全力助力龙粤两省对口合作,出真招、动真格、下真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更是按下“加速键”,下出“先手棋”,乡村振兴追求卓越,走出创新之路别样红。
文/付彦华 张晓磊
黑龙江省宝清县拥有6000平方公里的富硒带,是黑龙江省东部较大的次生林区和重要的天然林区,野生药材资源丰富,有380多个品种。栽培品种有人参、白鲜皮、关防风、五味子、平贝母、刺五加、黄芪、林下参、东北赤芍、金莲花、返魂草等多种东北道地药材,被授予“野生药材驯化栽培基地”“刺五加野生优质药材基地”。
初夏时节,宝清大地青山含笑,苍翠欲滴,广阔山峦中的白鲜皮、人参、关防风、五味子、平贝母、刺五加、赤芍等“寒地龙药”长势喜人,让舒爽清新的空气中飘逸着阵阵中药材香。
走进宝清县小城子镇中药材种植基地,一株株中药材随风蹁跹,种植户正在抢抓农时,进行中药材管护和田间除草作业,忙碌的身影构成美丽的乡间风景。这份绿色的“寒地龙药”产业,让群众捧起“绿饭碗”,吃上“生态饭”,鼓起“钱袋子”,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特产白鲜皮
主要成分含量高于《中国药典》
好生态孕育好药材。宝清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完达山北麓,三江平原腹地。有山地、丘陵、平原、沼泽、河川等5种地形。山脉均属于完达山脉,一般海拔100~700米,地貌构成“四山一水四分田,半分芦苇半分草原”的格局,气候以寒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和,有“植无不宜,种无不丰”之说。
2022年,全县共种植中药材品种50余种,种植面积稳定在11万亩,产量2.6万吨,市值4.2亿元,白鲜皮种植面积18010亩,约占全国总量的35%左右,2022年7月被授予宝清县“白鲜皮之乡”称号。经省东北农学院专家协助抽样检测,该县白鲜皮主要成分含量远高于全国标准。
宝清县副县长胡锋介绍,按照《中国药典》要求,合格的白鲜皮梣酮含量标准不得少于0.05%,黄柏酮含量标准不得少于0.15%,根据检测结果显示,宝清县白鲜皮梣酮含量为0.126%,是标准含量的2.52倍,黄柏酮含量为0.78%,是标准含量的5.2倍。
打造“寒地龙药”种植大县
记者从宝清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宝清县总耕地面积达700万亩,其中县属耕地总面积243万亩。2020年全县种植中药材面积8.5万亩,2021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9.7万亩,2022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1万亩,中药材规模化种植面积7.5万亩。2020年全县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21家,2022年已达到32家。2022年,全县共种植中药材品种50余个,总面积110362亩。
宝清县寒地龙药为何这样红?近年来,宝清县突出“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药”发展定位,结合县域种植条件和产业基础,围绕小城子镇、夹信子镇、龙头镇等乡镇进行布局,重点发展白鲜皮、苍术、芍药、刺五加等优质道地中药材产业。紧扣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和薄弱环节,出台扶持政策,重点对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产品加工、仓储物流、技术示范等方面进行资金扶持,并积极争引国家和省级政策资金扶持,已累计发放补贴资金4230万元(人民币,下同),争取各类专项资金5080万元,有效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11万亩。
中药材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张靖奎介绍,今年在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引导的同时,以宝清县顺安康药材种植基地为示范引领,在全县范围创新推广“龙药云共享基地”模式,通过“数字化”赋能中药材产业,扩大种植规模,提升全链条产业竞争力。
冀优质中药材走进粤港澳大湾区
在位于夹信子镇奋斗村元宝屯的顺安康药材基地内,白鲜皮已长达约60cm高,“现在已经开始冒花朵了,预计在9号左右就可以看到白鲜皮花海了,看今年的长势,收益是非常可观的。”宝清县顺安康药材种植基地总经理康经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白鲜皮林下种植面积6000亩,今年又新增林辅用地2700余亩,今年预计起收1500余亩,按照现在的价格计算,预计会有1600余万元的收入。
连日来,康经宇正在为8日在深圳举行的2023中国国际中医药健康服务博览会暨“医耀华夏——乡村振兴与道地药材百家县长高峰论坛”做准备工作,作为宝清县参展企业之一,此次康经宇将突出展示白鲜皮、赤芍、刺五加等企业优势产品。他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与更多的中药材企业有更广泛、更深入地交流,寻找一些合作伙伴,让宝清优质中药材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助力宝清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中药材产业大县
同样为该论坛忙碌的还有宝清县老龙背林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晓英。她介绍,此次将集中展示白鲜皮、赤芍等中药材和刺五加茶、蒲公英茶等药食同源“寒地龙药”加工产品,希望通过此次论坛,推介宝清的优质中药材产品,助力中药材“走出去”。
作为生产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刘晓英注重科技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分别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作,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45000亩,打造高标准的农田建设,种植刺五加、人参、赤芍、板蓝根、蒲公英、白鲜皮等。生产加工刺五加茶、蒲公英茶、板蓝根茶、人参花茶年生产量500吨,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的好评。
据了解,宝清县按照“建设基地、扩大规模、辐射带动”的发展思路,积极与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等省内外科研院所和宝清县富森威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宝清县亳州北药中药材有限公司、宝清县和源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优质种苗繁育基地,示范推广先进技术,目前已建立基地6个共计4000亩,推广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3项,带动白鲜皮、苍术、芍药、刺五加优质药材分别发展到18010亩、8000亩、2002亩和24000亩。
“文旅+”产业融合
打造药旅融合强县
“赤芍开花后,白鲜皮、百合、桔梗、防风等中药材会接连进入盛花期,形成万亩中药花海,每年都会吸引很多游客前来观赏拍照。”日前,宝清县益农中草药商会会长王娟向记者介绍。
宝清县按照“不唯花、做足花、延长花、超越花”的思路,以宝石河治理为切入点,创新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文物保护、生态旅游等工作,实现经济系统“生态化”,成功打造新时代“赏花、吃花、卖花、用花”于一体的宝清县彩云岭药旅融合特色景区,并加大景区周边小城子镇、夹信子镇土地流转力度,集中连片种植赤芍、白芍、百合、万寿菊等中药材,形成了“万亩花海”景观,年观光游客达50万人次,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繁荣带动了中药材产业壮大发展,增加了周边村民土地产出和经营性收入,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小城子镇、夹信子镇先后被列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宝清县被授予“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省级“休闲农业重点县”。
打造中药材三产融合
经济新增长极
近年来,宝清县结合小城子镇半山区自然资源优势,确立建设“两园两带一中心”“两个特色产业村”的规划目标。打造一个核心中心区,以国家级产业强镇项目为辐射发展核心,在太平村东投资3500万元建设中药材发展中心,以中药材初加工和冷藏库为重点,同时集合药材综合批发市场和中药材精品展示馆、科研所、教育基地、日光温室、温室大棚等,将中药材生产经营、科普宣传、技术推广、品牌打造、市场营销融为一体,打造“小城子镇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
同时,结合“彩云岭”文化产业旅游综合景区,在G229国路沿线两侧打造“‘中药材花海’旅游观光产业带”。发展集“中药材”种植加工、观光旅游、民宿休闲、医养结合、优美宜居的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经济带,将小城子镇太平村打造成“特色旅游产业村”。结合“圣洁摇篮山”景区,以梨北村为中心,建设“道地中药材种苗繁育示范展示园”,力争用3~5年时间带动梨北村种植万亩道地中药材,打造“中药材特色产业村”,辐射和带动梨南、梨中村到梨树山庄道路沿线两侧发展中药材3万亩,发展绿色观光旅游产业,壮大以中药材为主的药食同源相关周边产业发展。
打造国内首家
中药材文化休闲旅游基地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宝清县坚持深化中药材产业机构建设,全力招商引资,集合全县中药材产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支持,引入亚邦集团、中勃参业、黄七莲、美来农业、富森威合作社等一批龙头企业。
下一步,宝清县将积极鼓励哈药集团、修正药业等企业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哈药集团等优质企业或医药集团,通过加工业带动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将着重弘扬健康养生新文化,传播中药养生新理念,并着力引导、促使其成国内首家包括中药材观赏、种植、科普、体验等集休闲旅游、拓展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中药材文化休闲旅游基地。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今后,宝清县将继续打好中药材产业发展组合拳,做强、做优、做大中药材产业,持续叫响“白鲜皮之乡”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