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蕉城区探索实施“高位补短板、精准建长效、特色促发展”的霍童溪流域链式保护措施,让“水韵”成为流域沿线村强民富的“底蕴”

中国改革报今日关注报道

□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丁 南
霍童溪是福建省“五江三溪”之一,被誉为“福建第一水”。2022年,霍童溪(蕉城段)被评为全国首批9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之一,相关治理经验和成效得到生态环境部、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宁德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全国进行推广。
记者从宁德市蕉城区委改革办获悉,近年来,蕉城区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实施“高位补短板、精准建长效、特色促发展”的霍童溪流域链式保护措施,统筹推进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五位一体”,着力将霍童溪流域建设成为安全、健康、美丽、繁荣的幸福河。


高位补短板 解决历史欠账

精准施策,接力作为。宁德市蕉城区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基础功能,大手笔谋划解决历史欠账,使霍童溪生态流域得到有效保护。
立法编规。2019年7月,出台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类地方性法规《宁德市霍童溪流域保护条例》,从立法层面开启流域保护新篇章;制定全省首个单流域规划《霍童溪流域保护规划》,并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区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10余个专项规划进行相互衔接,筑牢流域保护的法治根基。
绿色发展。蕉城区把“三线一单”管控要求作为“绿色标尺”,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守牢生态红线,对环境不友好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对污染大、能耗高的企业坚决“清退”。同时,完善水量调度方案和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再生水利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64%。
强基补弱。实施霍童溪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通过水系连通、护岸建设、清淤清障、旧堤修复、生态护坡、水土保持、污水处理等多项精准措施,有效保护霍童溪生态系统功能,霍童溪流域水质长期保持在地表水Ⅱ类,位居全省主要流域前列,目前干流及支流共有浮游动植物312种、底栖动物51种、淡水鱼类85种。


精准建长效 保障良好环境

源头有力治水,更要有效管水。宁德市蕉城区强化整体统筹,推进“三个监管”,多手段并举保障良好环境。
推进智慧监管。深化“数字生态”“智慧河长”等治水模式,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科技手段,开展霍童溪流域实时监管,实现24小时自动监测、定位溯源、预警联动、调度指挥、监控管理的全覆盖,持续提升水环境治理决策科学化、监管精细化、服务便民化水平。
推进法治监管。强化依法治水,形成以河长体系为核心,《宁德市霍童溪流域保护条例》为支撑,以生态环境部门执法监管、公安机关“河道警长”、检察机关“生态公益保护联系点”、法院机关“流域法官联络室”为抓手的法治协同监管模式,为霍童溪流域保护提供有力执法保障。
推进全民监管。充分调动起各方力量护卫流域,组建党员护河队、巾帼护河队、民间河长护河队等多支队伍,配合专业河道保洁队伍开展常态化巡河工作,实现全流域河道水面长治久清。同时,以“世界水日”“六五环境日”“八五普法”等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水环境保护主题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特色促发展 做足水韵文章

美丽河湖,生态为底。宁德市蕉城区加快绿色赋能,做足“水韵文章”,多元化融合促进协同发展。
做好“水韵+文化”文章。进一步传承、保护、挖掘霍童溪水文化,精心打造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黄鞠灌溉工程”、云气“中国第一诗滩”等特色水文化景点,并与霍童溪沿线红色文化、畲族文化、仙佛道宗教文化等串联,形成独具魅力的“山海文化”,擦亮了“霍童水韵”文旅品牌。
做好“水韵+景观”文章。充分挖掘良好的自然生态,打造以霍童溪为轴线的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片,推动沿线村庄旧貌换新颜、处处成风景,霍童外表村、九都九仙村、热播剧《那山那海》拍摄地八都洋头村等成为游客争相前往的“网红打卡地”。同时,创建“绿盈乡村”86个,积极实施霍童溪沿岸绿化美化项目,累计栽种桃树7.5万株、1870亩,“百里画廊、曲水桃源”的霍童溪山水画卷正徐徐展开。
做好“水韵+产业”文章。蕉城区通过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带来的契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旱区特色现代农业体系、打造现代智慧农业园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霍童溪沿线茶叶、脐橙、蜜柚、枇杷等农产品品质持续提升,让“水韵”成为霍童溪沿线村强民富的“底蕴”。

-- END --

举报/反馈

改革网福建瞭望

4777获赞 601粉丝
以改革的视角解读福建
中改传媒(福州)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