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苏联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军情集结号#
汽车成为苏军的主要运输工具,由于运用规模空前,所以许多人将二战称之为“汽车战争”。本文将介绍二战期间,苏军主要使用的各种汽车,准确地说是卡车。卡车可以运送人员、物资、武器装备,是军队重要的运输工具,并且可以改装成各种专用型号,满足不同的需要。
嘎斯-AA和嘎斯-MM
苏军士兵和嘎斯-AA卡车。
二战期间,嘎斯-AA(GAZ-AA)卡车成为苏联陆军的主要运输力量。该车是1932年在高尔基汽车厂投入批量生产,嘎斯-AA是美国福特-AA 1930型的特许生产型。苏联在引进福特-AA的生产技术之后,根据本国恶劣的使用环境,对离合器、转向机构进行了加强,并增加了空气滤清器,而美国原版上并没有这个装置。嘎斯-AA承载能力为1.5吨,在当时已经算是非常先进。1940年,高尔基汽车厂又推出了嘎斯-MM(GAZ-MM),这是嘎斯-AA的改进型,对悬挂系统进行了加强,并换装了50马力的新型发动机。
苏军士兵正在抢救淤陷的嘎斯-MM。
二战爆发前,苏军共装备了15万辆嘎斯-AA卡车,但随着战争的爆发,损失数量相当惊人。1942年,由于金属短缺,高尔基汽车厂开始转产简化版的嘎斯-MM卡车,这种卡车配备帆布驾驶室、棱角形挡泥板,并取消了后视镜,只有后轮配备了刹车系统。
嘎斯-AA/MM成为苏军装备数量最多的卡车,不仅用于执行运输任务,还用来拖曳轻型火炮。同时,还在该车底盘上制造了大量专用车辆。战争结束时,苏联每两辆卡车中,就有一辆是嘎斯-AA/MM卡车。
吉斯-5
1942年,架设浮桥的吉斯-5卡车。
由于嘎斯-AA卡车的承载力有限,无法解决所有的运输问题,因此苏联研制了其他承载力更大的卡车。其中之一就是承载力为3吨的吉斯-5(ZIS-5)。吉斯-5于1933年在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投入批量生产,该厂前身就是莫斯科阿莫汽车厂(AMO)。准确地说,吉斯-5是阿莫汽车厂在美国卡车部件的基础上,研制的3吨卡车,技术水平相当于美国上世纪20年代。该厂改名之后,投入批量生产的新型卡车就以新厂名命名为吉斯-5。
总体来说,吉斯-5比嘎斯-AA可靠性要高很多,采用坚固的框架式底盘,安装一台73马力的六缸发动机和增强的传动系统,因此动力在当时算得上非常强。二战爆发前,斯大林汽车厂生产的吉斯-5卡车主要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在大型工业建筑工地工作,只有少数装备了苏军。
1942年,苏联空军使用的VMZ-34加油车就是以吉斯-5卡车改装而来。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军入侵苏联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斯大林汽车厂生产的几乎所有吉斯-5都直奔前线,苏军使用这些卡车运输货物和人员,拖曳火炮和拖车。实际使用中,通常都是超载状态,不过这些卡车都经受住了考验。利用吉斯-5的底盘,又生产了客车、加油车、自卸车、牵引车等特种车辆。吉斯-5的生产数量没有嘎斯-AA多,1933~1948年,斯大林汽车厂共生产了60万辆吉斯-5卡车。
斯蒂庞克US-6
1945年,苏军乘坐斯蒂庞克US-6卡车进军德国。
二战期间,除了苏联国产卡车之外,苏军还通过《租借法案》获得了大量外国制造的卡车,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美国斯蒂庞克(Studebaker)US-6。这是一款配备95马力六缸发动机的三轴卡车,采用全金属驾驶舱,根据车型,有后轮驱动(6×4)和全轮驱动(6×6)两种类型。基本上,美国生产的承载能力为2.5吨,带有木制货厢栏板的全轮驱动型斯蒂庞克US-6卡车全部提供给了苏联。
1944年,苏军斯蒂庞克US-6车队行驶在罗马尼亚的公路上,货厢内有一门ZIS-3加农炮,车后还拖曳着另一门。
苏军士兵立刻喜欢上了这种美国卡车,对它的性能赞不绝口。斯蒂庞克US-6不仅性能强悍,而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能够在最恶劣的道路上行驶,并且能够承受大幅超载。苏军还以该车为底盘,制造了喀秋莎火箭炮和各种军用装备。1942~1945年,美国共向苏联提供了15.2万辆斯蒂庞克US-6卡车。#军情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