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中有三种心理状态:


  • 与生俱来的儿童自我状态

  • 拷贝自父母的父母自我状态

  • 因成长和自我教育而产生的成人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更多是人生物性的自然表达;父母自我状态通常代表的是人的良知和各种规矩;而成人自我状态通常代表人的理性。



例如:你正在和伴侣吵架,你可能会不自觉地用某种状态说话。


父母状态

  • 你为什么这么做?

  • 你不可以把吃的放床上

  • 你能不能成熟一点?


父母状态是人格的一部分,它包括从自己父母身上习得的,以及童年时期接触到的重要人物身上学习到的部分。



成人状态

  • 你今天是不开心吗?能和我说说吗?

  • 我们一起去试试吧?

  •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对比控制型的父母状态,成人状态在沟通时更注重彼此的感受,充分倾听,进行建设性的沟通,更尊重彼此。


儿童状态

  • 我不管我就要这样

  • 你必须得陪我

  • 我不要你这样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内在小孩,不管在童年,还是成年后,当它得不到关心、爱护与疗愈时,它会变成失控的情绪、敏感的神经。


用儿时的方式去感受、思考、行动和回应他人。


若符合下面的描述

说明经常陷入「儿童自我状态」




  • 没有主见、过度顺从、无法独立自主

  • 难于改变、过度依赖、无法独立生存

  • 喜欢作、冲动、任性、不考虑后果

  • 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怜悯

  • 遇事不决、悲伤、郁闷、焦虑


通俗来讲:儿童自我状态是指成年人行为处事和表达像孩子一样容易情绪化,无法用理智的方式思考和行事。


我们将儿童自我状态分为三种:


  • 适应/顺从型儿童自我状态

  • 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

  • 反叛性儿童自我状态

适应/顺从型儿童自我状态


作为孩子的你,大部分时间都顺从父母或者其他具有权威型的人,即便遇到讨人厌的亲戚,我也微笑热情相待,这样我才能得到父母的喜欢而不是批评。


妈妈不喜欢我太吵太闹,所以她在场的时候,我会很安静。

爸爸不喜欢我哭,所以我很少对着他流泪,都是偷偷哭。



在逐渐长大之后,潜意识里仍然会保留这种行为模式,为了融入群体,而不得不试图去取悦他人。



这种自我状态是恐惧自己不受欢迎的,主要表现为:听话、顺从、讨好、担心、内心常常充满焦虑。

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


每个孩子对世界都是充满好奇心,且自由的。


有情绪会自然地表达,不会让情绪在身体里停留太久,每个孩子都充满快乐和热情,喜欢去探索、看世界、发现美好。



小时候的行为和父母的压力完全无关,既没有顺从也没有反抗父母的期望,只是单纯地做自己想要做的事,长大之后也不会轻易受到他人影响。





这种状态是本能的,有了欲望之后即刻就想满足,因此在受到阻碍时也许会情绪失控,显得比较任性。


当然了,这种状态让本体富有好奇心、探索精神及创造力等等,当一个人儿童自我状态中好的一面发生作用时,TA在做事上也许会有大的成功。

反叛型儿童自我状态



与顺从型儿童状态不同,反叛型的儿童自我状态对他人的要求充满了愤怒和攻击。


当他人提出某些要求时,也许会表现出不停反驳、抵抗、否定、怀疑等行为。

成人自我与儿童自我状态的区别就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为人处世。


在成人的状态下,我们能更理性、更合理地做事;而当我们在父母状态下时,我们更多的是受到父母深刻的影响的。


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判断生活是非对错的评判标准。



其实每种状态都有其适应性和不适应之处,并无好坏之分,了解自己的情绪来源,通过思考基于事实做事,在更多的时候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是更为重要的事。

于父母而言,要重视孩子的言语沟通,通过理智、合理的方式同其相处和交流,让其拥有快乐的童年和独立的人格。

举报/反馈

瑞即心理咨询

532获赞 169粉丝
不羞于性,不逃避性,科普你想知道性教育。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