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6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大学何为?——专访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的报道。
从极地科考到测天绘地、从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从“两弹一星”到粮食安全……于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应运而生的武汉大学,在130年的办学历程中孕育了心系家国的赤子情怀。特别是近年来,武汉大学践行“四个面向”,牢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先后牵头研制并成功发射四颗卫星,推动空天信息、智能水利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奋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武汉大学如何展现新作为、实现新愿景?
6月1日上午,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在新华社接受了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的采访。
记者: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双一流”高校,武汉大学将以什么样的行动,为昂起高等教育的龙头作出贡献?
黄泰岩:武大党委第一时间召开常委会,专题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家表示,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论述的极端重要性。大学,尤其是“双一流”建设的重点高校,要迅速行动起来,围绕建设教育强国这个伟大目标奋发有为。
我的体会,一是要把人才培养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要把科研工作做好,围绕国家“四个面向”的要求,服务“国之大者”,攻关“卡脖子”难题。三是要做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贡献智慧和力量。四是要做好文化传承创新的工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方面。
总书记特别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高等学校怎样发挥龙头作用,给我们提出了新课题,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为这个“重中之重”发挥应有的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今年武汉大学将迎来130周年校庆。百卅武大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黄泰岩:跨越三个世纪历史时空、经过130年建设发展的武汉大学,始终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红色基因、传承“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校训精神,坚持“谋求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的卓越追求,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扎根中国大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格局性变化。
“自强担使命,拓新创未来”是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的主题。面向新时代新征程的武汉大学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使命担当、更大的主动作为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再立新功,为奋力谱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武大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记者: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学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使命?
黄泰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办学治校,以高质量发展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我的体会是,要增强“三个思维”、把握好“三个关系”。
一是增强战略思维,在战略谋划上搞清楚“武大之位”和“武大之为”的关系。“武大之位”的“位”,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办学定位,二是我们在国内外高校中所处的现实地位,三是目前我们在学校发展史上所处的历史方位。只有真正搞清楚了这三个方面的“武大之位”,才能从战略、全局、长远角度思考和谋划“武大之为”的方向、重点、路径。
二是增强辩证思维,在思想方法上把握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我们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要运用好这个强大思想武器,真正做到用马克思主义的“矢”去射武汉大学高质量发展的“的”。
三是增强历史思维,在办学治校上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武汉大学经过130年的建设发展,积淀了深厚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的办学经验,这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引领未来发展的科学指引。我们要珍惜这些优良传统和办学经验,做好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
记者: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结合点和聚合地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武汉大学如何思考并积极回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时代命题?
黄泰岩:党的二十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清晰地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紧紧聚焦教育、科技、人才,系统谋划“武大之为”。
教育方面,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一是大力推进新时代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化基础学科人才、国家急需人才、本科卓越人才培养,构建高质量本科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二是持续加强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重点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基础学科学术博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博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等,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能力。
科技方面,要坚持“四个面向”,提升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是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在测绘遥感、北斗导航、水利水电、信息科学、生物医学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弘扬“科学家精神”,大力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加大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策划和培育力度,力争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承担更多战略任务。另一方面,武汉大学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方重镇,要围绕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话语创新和研究范式创新,加强中国特色高端智库建设,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智库。
人才方面,要坚持引育并举,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关键在人才。一是要精准引才。在继续做大人才增量的基础上,围绕国家战略和学校学科布局,聚焦世界学科前沿、国家重大急需和社会发展需求,加大顶尖学者和战略科学家的引进和培育力度,提高人才引进效率和精准度。二是要精心育才。从学科建设全局高度和师资队伍建设长远角度考虑,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激活人才存量活力,建设综合素质优良、规模结构合理、梯队传承有序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教育、科技、人才三个方面的工作,靠什么来统领?我们提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统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平台建设等,这样才能聚焦学校建设的目标、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
记者:您从战略上对“武大何为”进行了思考,从教育、科技、人才三个方面对“武大之为”进行了系统阐述,那么如何切实保障“武大有为”?
黄泰岩:党的领导是根本。我们要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改革创新是关键。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创新也永无止境。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积极推进学校综合改革,重点统筹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统筹好内部精细管理与外部拓展资源,统筹好改革、发展、稳定。通过改革优化治理结构,提升治理效能,激发办学活力,凝聚发展合力。
举报/反馈

新华社新媒体

4142万获赞 370.1万粉丝
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实时发布国内外重大新闻
新华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