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蔡清:字介夫,号虚斋,谥文庄,明代泉州人。他是著名理学家,创立“清源学派”,其理学思想影响全国。明神宗赞其“为八闽文献之宗,负一代耆英之望”。

大学士李光地撰写的《重修文庄蔡先生祠序》称:“虚斋蔡先生(蔡清)崛起温陵,首以穷经析理为事,非孔孟之书不读,非程朱之说不讲。”蔡清一生致力于理学研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创立“清源学派”,并与志同道合的理学家们共同建立了完善的闽学理论体系,使得明代闽学迎来最光辉的时刻。蔡清门徒遍及全国,为中国理性主义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蔡文庄公集》中收录的蔡清画像

拜名师 潜心研修典籍

蔡清生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其父蔡观慧,号允元,明弘治年间曾是泉州城内“逸乐会”之长,为一代乡贤。《闽中理学渊源考》称:“蔡文庄(蔡清)先生先世家惠安之东林里,至元代,有处士讳惠者始徙晋江,是为先生始祖。先生尝自述其高祖大略,谓高祖世安公讳润,与朱都宪为友……曾祖讳辉中,永乐甲午乡试;祖讳懋德,不仕;父讳观慧,为允元公。”由此可知,蔡家祖居地在惠安东林里,元代才徙居于泉州城内。

少年蔡清天资颖悟,曾师从时任福建副使、江西旴江人何乔新,在六经、诸子及史集之学上颇有心得。后来,他又拜侯官人、名儒林玭为师,追随其研学《易》经。林玭见蔡清好学,心下欢喜,特授其《易解》1卷,并赐诗云:“庖义图象久讹传,不离先天与后天。剥腹心看还七日,盈虚运会阅千年。南京半席余空负,北面诸生汝独专。衣钵敢云相寄托,一丝微炬在灯前。”俨然已将蔡清视为自己的“接班人”。蔡清在名师的开导下,对理学名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人的性理之书,“靡不熟读精究”,逐篇析理,阐论精深。

成化十三年(1477年),25岁的蔡清乡试中解元。消息传入府城,士子们为之欢声雷动,于是便有传言称清源山“鸣如玉磬者三日”。连山都为之“鼓掌喝彩”,你说神奇不神奇?

成化二十年(1484年),蔡清再接再厉,考中进士。但他并不像其他登第者一样急于入仕为官,而是向朝廷乞假,返乡家居“事亲读书”。后又讲学于泉州水陆寺,由于名望日盛,当时追随他的江南士子极多。

位于泉州西街孝感巷内的蔡清故居

入仕途 秉正守节有为

弘治元年(1488年),有一天,蔡母突然惆怅地对蔡清:“吾闻母以子贵,今汝举进士有年矣,吾犹故巾帼。”蔡清闻言涕下,迫于母命,他只得赴京城参加吏部应选,遂被任命礼部祠祭司主事一职。不久,在吏部尚书王恕的举荐下,蔡清改任吏部稽勋司主事。一上任,蔡清便提出振作朝纪、朝纲的建议,以期“销境内之忧、静疆场之警”,同时他还向吏部荐用名士刘大夏等30余人。刚正清严的王恕悉数采纳了他的建议。

耿直的庶吉士邹智因向明宪宗提议亲贤良、罢浮冗,得罪了“纸糊阁老”刘吉。刘吉于是指使其党羽、御史魏璋,罗织“诋毁时政”等罪名,将邹智打入牢狱,欲置之死地。蔡清闻讯,忙向大司寇何乔新诉说事情的原委,后在何乔新、王恕等人的积极营救下,邹智改贬谪远逐,任广东石城千户所吏目。

蔡清著述颇多

弘治七年(1494年),蔡清补礼部祠祭司员外郎。弘治十二年(1499年),其长子蔡存畏参加乡试,不幸卒于归途。蔡清心神大伤,以“父老子幼”为由乞假返乡养亲,但未获批准,改任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 不久,蔡清之父去世,蔡清于是“家居授徒不出”。

正德元年(1506年),蔡清被朝廷重新起用为江西提学副使。他着手主持修葺朱熹讲学旧址“白鹿洞书院”,并刊发《学政条约》《大学中庸蒙引》等典籍,督励生员勤习功课。次年,书院成绩名列前茅的几位学生在乡试后全部中举,引起轰动。

那时藩封于江西南昌的宁王朱宸濠骄横狂傲,且有谋逆之心。蔡清不愿附和他,于是与之多有相抗。宁王怀恨在心,欲诬害蔡清。无奈之下,正德二年(1507年),蔡清“引疾致仕”返回泉州老家。正德三年(1508年),抑郁成疾的蔡清卒于泉州家中,享年56岁,后葬于东郊桃花山。

好讲学 门徒遍及全国

蔡清一生著述宏富,除鼎鼎大名的《四书蒙引》15卷、《易经蒙引》12卷外,还有《河洛私见》《太极图说》《(通鉴)纲目随笔》《虚斋文集》《虚斋独解》《艾庵密箴》《考订大学传》等。他撰写《易经蒙引》的地方,甚至被后人直接称为“蒙引楼”(原位于泉州西街裴巷口西侧,旧已废)。蔡清的故居位于今鲤城区西街孝感巷内。清道光《晋江县志》载:“先儒蔡文庄清宅:在曾井铺,今为祠。”此故居亦为蔡清祠,大厅寝龛内奉祀有蔡清坐像,一身浅蓝衣袍,双手笼于袖中,面色和蔼,儒雅可敬。另有一座蔡清祠(文庄蔡公祠)坐落于泉州府文庙广场西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府文庙的附属建筑之一。蔡清是朱子学说最重要继承人之一,是明代闽学研究的领袖人物。在他的影响下,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明、清时期以经学取士的科举考试的标准教科书。清雍正朝时,蔡清还入祀全国文庙。

由于为人清静淡泊,蔡清并不追求仕途上进的荣耀,但他在近20年为官生涯中,所到之处如建州、严州、杭州、北京、南京等,至必讲学,“官辙所至,随杖履者数百人”,在国内拥有众多学术“粉丝”。即使在告病归家后,仍坚持到水陆寺讲学不停,因此“有志之士,不远数千里从之”。他对贫困学生不但不收学费,还供给膳宿。在蔡清的倡导和影响下,李廷机、张岳、林希元、陈琛、苏浚、郭惟贤等人在泉州开元寺结社研究《易》学,创建了“清源学派”,学派核心人物出版的论著达90多部,一时泉州研《易》蔚然成风。闽学在他们的阐释与传播下,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影响遍及全国,而泉州经学也“蔚然成一家言”。《闽中理学渊源考》称:“泉南一时人物之盛,皆(蔡清)先生所造就也。虽历仕未尽儒者之用,而有教人数世之泽焉。”

蔡清曾作《辋川桥记》。图为惠安辋川桥。

蔡清对家乡泉州极为热爱,在他的著述中,有不少诗、书、序、记等皆与泉州人、物有关,其中著名的包括《登清源,次马太守韵》《永宁卫送别序》《辋川桥记》《修海岸长桥记》《泉州府重修儒学记》《永春县学重修文庙记》等。

躬励行 经传百世流芳

蔡清是个自律的人,清道光《晋江县志》:“(蔡清)为‘密箴’五十条,皆自箴自砭之语。”蔡清不断地写些“密箴”,不是为了纠谬别人,而是时刻用来提醒、鞭策自己。比如他自箴称:“步步是理,即步步天堂;事理通达,而心气和平,故能言。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此语其谁不知诵之?顾实得者难耳;分阴不惜,学力不充。当事临疑,口耳无所归,手足无所措;最要静,愈静愈灵……”自题其卧处云:“善爱其身者,能以一生为万载之业,或一日而遗数百年之休。不知自爱者,以其聪明而际盛时,操名器,徒以就其一己之私而已矣。所谓如入宝山,空手回者也。”这些箴砭之语,就算现在读来,也不觉过时。

明万历年间工科左给事中李熙就称赞蔡清“心术光明、操履端正”“饬躬励行,动准古人”,认为他的那些“密箴”可谓“有为己之实功,而精于谨独者矣”。明代著名方志史学家何乔远也称,蔡清“尝为密箴,不以示人,积久至五十条,皆自砭自箴之词。兢兢然,惟恐惭负天地君亲,得罪师友”。

蔡清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福建乡试第一时,清源山为其“鸣如玉磬者三日”。图为清源山山门。

在名臣詹仰庇的眼中,蔡清身上有五大优点:劲节、早见、高行、正学、真修。这是万历十五年(1587年)詹仰庇在为已故的蔡清奏乞谥号时,总结出来的。仰庇在奏疏中称:“臣尝取清生平,反复论之。力抗藩王,独立不惧,劲节也;方宁庶人舞智炫才,盛有贤称,而明炳几先,睹于未形,早见也;超然远遁,不俟终日,亭亭物表,皎皎霞外,高行也;平居非圣人之书不观,非圣人之道不谈,正学也;躬行实践,不愧屋漏,真修也。朱熹有功于圣人,而清则有功于朱氏。羽翼经传,折衷群言。”从五个维度来崇议蔡清,足见詹仰庇对蔡清的敬仰之心。

蔡清为官时品级不算高,按常规说法是“官不及谥”的。但詹仰庇认为蔡清作为一代理学名臣,成就突出,理应特恩赐谥。最后,明神宗同意赐蔡清谥号“文庄”,并附评语“穷经致用,尚流百世之芳;节惠尊名,永锡九原之贲”。

□泉州晚报记者 吴拏云 文/图

举报/反馈

泉州晚报

142万获赞 4.4万粉丝
泉州主流大报,中国“百强报刊”
泉州晚报新媒体运营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