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列“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飞速驶过京张高铁官厅水库特大桥。

京张高铁,世界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曾经连接三大赛区。后冬奥时代,还是这条高铁,成为北京和张家口资源对接、文旅融合大动脉。

冬奥涂装版“瑞雪迎春”复兴号列车穿过居庸关隧道。 潘之望 摄

2021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作出“要积极谋划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将举办重大赛事同服务全民健身结合起来,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重要指示。

国庆长假,不少市民、游客来到“冰丝带”参观体验冰雪运动。 潘之望 摄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京冀两地密切联动,通过体育牵引、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加快推进。在北京,首钢园、“冰丝带”,惊艳亮相;在张家口,“雪如意”“冰玉环”,虚位以待;在沿线,八达岭长城、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风光旖旎……借“冬风”,向未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串珠成链,文旅融合方兴未艾。

冬奥场馆沉浸体验

“这里的冰滑着太舒服了,我现在一有时间就想让爸爸带我来。”今年“五一”假期,9岁的李梓宸与爸爸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滑了一整天。自去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后,“冰丝带”已累计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滑冰爱好者尽情感受着这块诞生过1项世界纪录、10项奥运会纪录的“最快的冰”。场馆还举办了两场“市民速度滑冰系列赛”,并设立“市民纪录墙”,吸引更多人参与冰上运动。

延庆奥林匹克园区位于海陀山南麓,海拔2198米。潘之望 摄

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一年多后,普通人成为冬奥场馆内的主角,沉浸式体验成为冬奥场馆的靓丽名片。

位于延庆区小海陀山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2022年冬天开放以来,成为众多滑雪爱好者打卡地。资深雪友王佳鹏今年春节就特意与朋友相约体验“雪飞燕”的速度与激情。他告诉记者,“雪飞燕”雪质出众,几条雪道的设计各有特点,让不少中高水平的爱好者流连忘返。

延庆冬奥村被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盛赞为“最美冬奥村”。 潘之望 摄

一路走来,一路欢歌。初夏的崇礼,褪去冬装,碧空如洗,生机勃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千人画卷、飞盘嘉年华、大力士滚轮胎……别开生面的群众体育活动,热闹非凡。这里曾是北京冬奥会的明星场馆,一直保持着超高人气。运营方张家口奥体公司总经理张力涛告诉记者,“雪如意”四季多彩、四季“如意”——夏秋季节,白天有飞盘、攀岩,晚上有灯光秀、乐队表演,还能承办论坛、娱乐、演艺、赛事等各类活动;滑雪季,场馆可以承办大型国际国内冰雪赛事,吸引更多专业运动队来此训练比赛。“我们要把‘雪如意’及周边打造成一年四季、从早到晚都可以玩儿的好地方,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求,成为国际知名的体育娱乐休闲场所。”张力涛对未来信心满满。

张家口市崇礼区云顶滑雪场。邓伟 摄

国际雪联官网5月29日公布的2023/2024赛季赛历显示: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世界杯,将于今年12月6日至9日在北京冬奥会场地——云顶滑雪公园举行一站赛事。届时观众有望在现场再次目睹谷爱凌、蔡雪桐等一众冰雪明星的风采。

冰雪盛会铸经典,向着春天再出发。北京与张家口的冰雪情缘开启续篇,品牌效应持续放大。

京张文脉梦幻联动

从太子城高铁站北望,蓝天白云下,一座红色建筑十分醒目。红色幕墙环绕的西院落就是太子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组成部分。

太子城原本只是崇礼区四台嘴乡静谧山谷中一个寂寂无名的村庄。为配合北京冬奥会的基建项目,2017年开始,河北省组织省市区联合考古队,对太子城遗址开展考古发掘,最终确定这里为金章宗完颜璟夏捺钵之“泰和宫”。随后在此建设了考古遗址公园。西院落是“尚食局”所在地,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

1153年,金海陵王正式迁都燕京,称中都,这标志着北京第一次真正成为王朝的首都。太子城曾以行宫的形式出现,南拱京师,北控朔漠,与燕京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血脉相融。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黄信介绍,“太子城遗址在1202年便是金朝行宫,北京是金中都,当时二者便是一体的;北京与崇礼在2022年共同举办冬奥会,跨越820年,北京与张家口崇礼再续前缘,不得不说这种巧合非常神奇。”

北京与张家口,山水同源,文化一脉相承。汉文化中的晋、燕、幽、冀文化在这里交汇,又通过张库大道与蒙文化相互交融。明朝,张家口是拱卫京城的军事重镇。清朝,这里是京畿门户和重要的“陆路商埠”。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北京延庆区,长城脚下,青山环抱的青龙桥车站旁,有一尊詹天佑铜像。这位京张铁路的缔造者眺望远方,目光深邃,见证着沧桑巨变。百年间,中国铁路建设从詹天佑时的蒸汽时代,经历了内燃机时代、电气时代,跨入高铁时代。如今,京张高铁下穿八达岭长城,与100多年前的京张铁路并肩前行,在中国历史、奥运史上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京冬奥会火炬在张家口接力传递时,两棒火炬在中国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原铁轨上进行传递,火炬手乘坐“瑞雪迎春”主题的改装高铁,随着列车行进完成接力。代表中国近代工业先声的老铁轨和代表“中国速度”的高铁列车,共同见证北京冬奥会的来临。

文化是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灵魂。北京与张家口雄厚的历史积淀,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打造优秀文化品牌奠定了基础。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认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中的“文化”,是指文化元素以及文化产业,这是该产业带的核心要素。去年以来,张家口市利用冬奥场馆、长城、张库大道、京张铁路等特色文化资源,持续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张库大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的建设,这些项目像一颗颗“明珠”,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上串珠成链。

协同效应持续释放

“本趟列车由清河站始发,经停八达岭长城站,最终到达崇礼站。”冬奥会后首个雪季,北京清河站人来人往,携带各式各样雪具的游客兴冲冲地搭乘列车。

京张高铁冬奥之后首个滑雪季,前往崇礼滑雪的市民游客乘坐高铁列车从北京北站出发。安旭东 摄

3月31日,北京·张家口(怀来)旅游专线开通,成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上首条开通的旅游专线。一线直达、一线多景、车跟景走,游客可通过网上购票选择“一日游”或“两日游”线路,搭乘专线大巴观光车从北京到怀来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黄龙山庄、世界葡萄酒之窗、鸡鸣驿城等景区景点,赏花、品酒、游玩,方便舒心。

1月21日上午6时20分,随着G8801次列车从清河站开出,标志着京张高铁冬奥列车开启赛时运输服务;8时10分含有“5G”超高清演播室“瑞雪迎春”复兴号智能动车从清河站开出,一站直达太子城站,负责担当清河至太子城站之间的运输任务。张立朝 摄

京张高铁和京礼高速串联起京张一小时交通圈,真正实现了路通人聚。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上,“首钢城市复兴新地标”“延庆最美冬奥城”“张家口亚洲冰雪旅游度假目的地”,已成为冬奥筹办带动旅游发展的成功范例。

体育资源“动”起来,文化资源“活”起来,旅游消费自然就“火”起来了。

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区域内拥有25个奥运场馆、6项世界文化遗产、13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张家口将承办举办各类赛事活动175项、4000余场次,力争接待游客超8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亿元以上。

5月25日,张家口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在京签署《共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把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成环境优美的旅游带、产业集聚的经济带和融合发展的示范带。两地通过文旅产业投融资对接活动,相互推送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鼓励和支持本地投资机构、文旅企业到对方投资兴业。

奥缘续新篇,一起向未来。

京张两地正携手擦亮后奥运经济金字招牌。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运营,各类赛事活动有序开展,体育文化旅游业态不断丰富,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正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更多生动实践和成功示范,为三地群众和国内外旅客提供越来越多高质量体育文化享受。

【亲历者说】

太子城冰雪小镇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赵利东:

“走在冬奥场馆之间,感觉真棒!”

“走在冬奥场馆之间,像在画中游,这种感觉真棒!”赵利东现任太子城冰雪小镇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在工作之余,他习惯沿着场馆转一转,“雪如意”有研学活动、太舞小镇举办音乐节、遗址公园有新展览……小镇的变化,他如数家珍。

10年时间,他见证了崇礼申办、筹办、举办冬奥会全过程以及后冬奥时代的接续发展。面向未来,赵利东对记者说:“冬奥会为崇礼积累了很多赛事组织经验,更留下了宝贵的人才,崇礼能为游客提供高水平的度假体验,我在这里等您来。”

在张家口崇礼,提到赵利东,大家都亲切地称他“活地图”。人如其名,崇礼的山山水水几乎都有赵利东的足迹。

“过去我是水务局的一名绘图员,因为冬奥会,让我和奥运结缘。”赵利东说。那时,赵利东仅用三个月,就掌握了冬奥会历史概况、比赛项目分类、比赛场地要求、规划图制作要求等相关知识。有了知识储备,赵利东又开始了更艰苦的野外踏勘。“崇礼有4条大沟、4725条小沟,你说到哪儿,我就知道怎么去。”赵利东说,“比如说跳台山吧,哪块石头能踩,哪里的草厚,我都清楚。别人走15分钟的路,我只需要8分钟。”因为了如指掌,无论是制作崇礼情况展板还是赛区规划沙盘,他都能做到精准无误。

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崇礼惊艳世界。盛会结束后,赵利东和同事们主要为小镇各业主单位服务,了解他们的发展规划和需求,引导他们良性竞争,围绕赛事活动、会议论坛、文艺演出、庆典活动、展览展会、集训培训、旅游度假、全民健身等八大业态展开运营,差异化、高端发展。

赵利东表示,小镇将发挥冬奥品牌影响力,积极对接市场资源,申办国内外高水平冰雪赛事,大力发展赛事经济、会展经济、论坛经济等新业态,将这里打造成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

举报/反馈

新京报

6489万获赞 681.3万粉丝
新京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2003年11月11日创刊。新京报社已经发展成为兼具新闻采编、社会调查、舆情分析、政务服务、金融信息、智库研究、教育培训、品牌推广、公益文创、活动会展等功能,集“报、刊、网、端、微、屏”传播于一体、媒体融合转型下的现代综合性主流传媒机构。
新京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