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人做事总是一拖再拖,拖延症非常严重,总喜欢把事情往后推,什么事都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做。这种做事习惯的背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拖延症背后的心理。 为什么人总是会拖延呢?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 有的人认为拖延是一种很正常、可以理解的现象;而有的人则认为这是一种“病”,应该积极地去面对和克服。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拖延症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涉及到个性心理特征、行为方式、思维模式等多种因素。根据拖延症发生的原因和不同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完美主义倾向、情绪障碍、认知障碍、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

1、完美主义倾向

完美主义倾向是指追求完美,希望自己的工作、生活都能够尽善尽美,但往往事与愿违,做事情总是虎头蛇尾,最后也只能是一事无成。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往往对自己要求很高,但在做事时往往追求完美,害怕自己做不好。 这类人往往对自己要求高、有很强的完美主义倾向,在做事情之前,总是会思考很多遍。但是考虑得越多,就越容易陷入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之中。同时也会想得太多,考虑问题也会更加的全面和细致,但在实际行动时就容易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在面对事情时常常会过分在意一些细节问题而忽略了大局和整体效果。因此也就导致了拖延症的产生。

2、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是指一个人因为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导致无法正常地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从而出现拖延行为。这些人往往是由于没有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的控制,也就是不会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而是以一种非理性的方式来应对情绪。例如:有研究表明,容易产生拖延行为的人往往缺乏自信,同时又敏感自卑;而具有消极情绪和不良个性特点的人则往往过于自信、好大喜功、自私自利。

3、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也是导致拖延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认知扭曲、认知不足和认知缺陷。 认知扭曲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大脑加工过程,或者对他所面临的现实情境,或对他对事件的态度进行歪曲理解,从而产生错误的、不恰当的信念和行为。当人们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不够能干,或者认为自己无法完成某件事情时,就容易产生认知扭曲。 认知不足是指人们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但由于某些原因而不愿去做,比如担心自己无法完成某项任务、担心自己所犯的错误太大、担心会受到批评或惩罚等。 认知缺陷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他不能正确地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不能正确地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4、行为障碍

这种人一般都有强迫、焦虑、完美主义等特点,总是习惯于把事情拖到最后才去做,总是害怕开始,在开始做之前就会设想各种可能的情况,使自己始终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中,生怕自己做不好而产生负面的结果。他们往往还会把一些事情都往后推,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事情并不重要,也不是必须要完成的。这种类型的拖延症患者往往比较缺乏自信、自尊心较低,因此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低。 当一个人从心理上完全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时,他就会缺乏自信、自尊心很低,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完成任何事情。这种人往往缺乏对成功的渴望和信心。

【我是一剑清风扬,用我自身的观点,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一起共勉,余生有我在,喜欢我的文字和观点,记得关注我的百家号:一剑清风扬】

举报/反馈

一杯冰可乐

2.5万获赞 3704粉丝
解决婚姻关系、情绪问题、青少年行为问题
心理健康指导师,情感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