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丹毛驴效应”,指决策过程中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很多时候,机会稍纵即逝,并不会留下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去反复思考,反而要求我们当机立断,迅速决策。我们如果犹豫不决,就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据说,法国哲学家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每天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一天,送草料的农民出于对布里丹的景仰,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边。结果,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和与它的距离几乎完全相同的干草之间,左看看,右瞅瞅,犹犹豫豫始终也无法决定究竟选择哪一堆好。就这样,这头可怜的毛驴最终在无所适从中活活饿死了。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布里丹毛驴效应”。

有一个流传的笑话说:齐国有个女孩,两个人同时来求婚。东家的儿子很丑但是家财万贯,西家的儿子相貌英俊但是很穷。那女孩的父母不能决定选谁,就去问他们的女儿想嫁给哪个。女孩不好意思说话,母亲就说,你想嫁哪个就露出哪边的胳臂。结果女孩露出两个胳臂。母亲奇怪地问她原因,女孩说:“我想在东家吃饭,西家住。”

中国的《聊斋志异》中也有类似的故事:两个牧童进深山,人狼窝,发现两只小狼崽。他俩各抱一只分别爬上大树,两树相距数十步,片刻老狼来寻子。一个牧童在树上掐小狼的耳朵,弄得小狼嗷叫,老狼闻声奔来,气急败坏地在树下乱抓乱咬。此时,另一棵树上的牧童拧小狼的腿,这只小狼也连声嗷叫,老狼又闻声赶去,不停地奔波于两树之间,终于累得气绝身亡。

毛驴和老狼最终饿死、累死,导致悲剧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对多方信息都不想放弃,不懂得如何决策。人有时候也会犯这样的错误,面临种种抉择,反复权衡利弊,再三斟酌,举棋不定,结果常常落个两手空空,一无所获。行事谨慎是个优点,但过度瞻前顾后往往会错失良机,为了提高决策能力,人们必须增强对事物的洞察力和拥有明确的价值观。

记者的工作常常需要当机立断,很多新闻线索转眼即逝。以新闻摄影为例,新闻摄影抓取的典型性瞬间形象一旦错过时机,就再也没有机会补救了。新闻摄影记者既要深入生活,长期构思,又要有随机应变、当机立断的能力,对任何新闻事件都能做出最迅速的职业反应。比如尼克松访华时,一百多个记者在机场守候。飞机一降落,记者们都屏息静气,紧张地等待大洋两岸历史性的握手。舱门打开,第一个出现在门口的是满面笑容的尼克松,紧跟其后的是他的夫人。尼克松步子很快,他一会儿挥手,一会儿鼓掌,一只脚刚落平地,手就笔直地伸向二三米开外的周恩来。周恩来不卑不亢,面带笑容,等待着这只从太平洋彼岸伸过来的手,就在双方即将握住手的刹那间,新华社摄影记者杜修贤当机立断,一锤定音,率先按响了快门,随后一百多部机子发出爆米豆般的脆响。按照惯例,每次活动后两小时内,要将照片送给周恩来审阅。摄影记者选了一张握上手的,又选了一张没握上手的照片送审。周恩来拿着照片反复比较,最后拿出那张由杜修贤拍摄的没有握上手的照片,交给新华社发表。"不卑不亢"是这次接待的方针。为了能体现这一方针,杜修贤琢磨了不少日子,才周密细致地捕捉到了这个难得的瞬间。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布里丹效应”产生的根源之一,恰恰是违背这条目标定律,既想得到鱼,又想得到熊掌,其行为结果是鱼和熊掌皆失。这种思维与行为方式,表面上看是追求完美,实际上是贻误良机,是在可能与不可能、可行与不可行、正确与谬误之间错误地选择了后者,是最大的不完美。

每个人在生活中经常面临着种种抉择,如何选择对人生的成败得失关系极大,因而人们都希望得到最佳的结果,常常在抉择之前反复权衡利弊,再三仔细斟酌,甚至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机会稍纵即逝,并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去反复思考,反而要求我们当机立断,迅速决策。如果我们犹豫不决,就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举报/反馈

奥斯卡小糖人

1430获赞 95粉丝
传播学人的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