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势效应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也称“心向”,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即人们按照一种固定的倾向去反映现实,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和专注性。

所谓定势效应,是人们因为局限于既有的信息或认识的现象。

一是认知层面,即人们的认知活动事先都有某种假设,并从这个假设出发来看待眼前的事物或人,这属于一种推理层面的认知偏差。二是在与陌生人交往时,由于所掌握的信息少,人们习惯于用自己已有的一些经验作理所当然的推理,将某一可能存在或不存在的个性品质与其外部的一些特点联系起来。

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使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同时人们也会在认知活动中用“老眼光”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当前的问题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

在影视剧中, 在《还珠格格》中饰演容嬷嬷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演员李明启,她饰演的这个角色让人终生难忘,容嬷嬷这三个字几乎可以称之为90后的童年阴影,想当年容嬷嬷这三个字就好比是大灰狼,没有人喜欢这个阴险狠辣的老太太。以至于有些人在电视剧播完后还对李明启这位老艺术家存有很大的角色上的偏见,存在定势效应方面的看法,使角色的做法带入到李明启本人身上,这给李明启老师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去菜市场买菜有人用青菜砸她,走在路上也会被别人骂“死老婆子”就连打车司机看到她也说不想载,这些都是定势效应在作祟。但是这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个角色,让人敬佩不已。一个角色能够深入人心,甚至能够影响生活,这只能说明演员对这个角色的刻画之深,让人肃然起敬。

在新闻写作中,定势 给记者提供一种“套路”,有时套路为新闻工作会提供一些章法,化难为简,比如到了佳节,必然要报道各个地方彩旗飞舞。再加连上洪游,报道市线官兵英勇保护百姓生命财产。有时定势效应又会限制记者新的思路,使得一些事情的本质在定势中被忽略了,甚至无意中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我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某村发生村民食用豆腐中毒事件,造成人员死伤。当时正值有关部门严查食品安全问题,公众也对食品卫生安全非常关注。在此背景下,一位记者去采访后,在事件当时还没有明确结论时,为了抢时效就报道此事件是由生产卫生条件差造成的。但后来来自公安部门的真正原因是:一起人为的投毒案件,是一个与豆腐坊主人有仇怨的村民做的案。先入为主的定势思维在不经理性的把关之后,促成了错误新闻信息的出炉,也促成了假新闻、失实报道的产生和扩大传播。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一名优秀的记者应该常常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对已有材料进行多角度思考,才能写出精品。

定势效应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概念,为我们的生活相处提供了一些启发:不要再“老眼光看人”,“想当然”,“按老皇历办事”,人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像曲别针一样,至少有亿万种可能的变化。同时现在也许我们正在被困在一个看似走投无路的境地,也许我们正囿于一种两难选择之间,这时一定要明白,这种境遇只是因为我们固执的定势思维所致,只在勇于重新考虑,一定能够找到不止一条跳出困境的出路。

举报/反馈

奥斯卡小糖人

1431获赞 94粉丝
传播学人的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