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耄耋之年的齐鲁,曾为某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1981年开始涉及国外项目,在钢铁工业从事设计和管理有着将近40年的从业经验,是见证过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的元老级人物,因出国感触太深,于是挥笔写下了一些当时的经历。
1
前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国策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石化系统的设计院从引进的化肥、炼油等项目中接触到西方项目建设的新模式。即以所谓"交钥匙”的方式完成项目的建设,也称工程承包。投资人要建设一个投资项目,提出项目的产品、规模和建设时间,地点,交由承包方,承包方从项目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设备材料采购到项目建设,冷热试车投产考核等,再交付投资方。此过程谓之交钥匙式的工程总承包。承包工程公司严格按合同条款,实现对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项目结算时盈亏责任由承包公司自负。这种基建模式完全打破从苏联学到,国内一直实施的基建模式,即甲方(生产厂)乙方(设计院)丙方(施工方)三方鼎立、制约、扯皮。造成建设质量难保证,建设进度一拖再拖,投资无底洞的尴尬局面。石化系统设计院主动进行工程承包试点,得到了主管部和建设部设计司的支持。它们按国际通行的工程总承包机制把设计院改为工程公司。
一九八七年钢设某院领导也认识到未来钢铁基建模式将向国际通用“交钥匙”方向发展。主动介入本院为甲钢和乙钢设计1260M3高炉的设备采购分包工作。打破设计院只做设计的常规,为工程承包插入一足。
当年八月中旬正式成立工程承包室。从此开创了某院工程总承包的历史。开创了钢铁冶金设计系统先河。
工程承包部成立后,主动参加建设部在南京组织的工程承包研习班,由石化系统的先行者授课,即讲国际工程承包FIDIC合同条款又结合中国实际讲述工程承包设计(E),设备、材料采购(P)和土建施工、机电设备安调及冷热试车投产(C):国外工程指导施工、安调(S)及工程进度网络计划管理和投资管控等。特别着重讲述工程项目三大控制,即纵贯工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编制网络计划运行图,保证工程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研讨班学习仅三个月,收效甚丰。此后凡调入承包部的新人都要参加建设部组织的工程承包培训班取得培训结业证方可上岗。
参加培训结业后的学员都有一个共同的设想,要改变我国基本建设的落后局面。
现实并非理想。在中国凡是掌控项目权、财、物的人,大概率是不情愿把项目交给某公司去承包的。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二,受过去运动的影响,当时有些人尽管也意识到中国式基建模式蔽端很多,打破这模式去搞工程承包是对的,机构改革者却习惯性首先认可的是行业内的施工建安公司,率先给这类企业发放工程承包资格证书。可是,当时还真没发现拿到资质证书的冶建工程公司搞过啥交钥匙工程。石化系统设计院在主管部的支持下搞项目总承包却大见成效。建设部设计司也开始试点给己经开始搞工程承包的设计院颁发工程总承包资格证书。钢铁系统设计院也有几个院是第一批获此证书的单位。从一九八八年起始,钢铁设计院就有了按国际惯例对承担的项目进行工程总承包的资质。
钢铁设计院本是按照苏联黑色冶金设计院的框架组建的,以设计为主体,一套完善的专业配置,以四表(设计进度表)为线,有条不紊地交出高质量的设计图纸。在这约定俗成的工作秩序中,突然冒出个把"设计"做为工程承中一个环节,某些领导和设计人员中有些不理解不适应,是很正常的。
其实真正的阻力是来自甲方和带着官帽由部司、局、处摇身一变成立的工程公司。
某院工程承包部就是在内外环境还不太理解中诞生的,也是在这种环境里发展壮大的。诸位看看工程承包部从一九八七年至二00三年底设计院改为公,私所有制前的业绩。印证前句话的真实。
下面从几个典型例子可以窥见设计院承包走过的路程。
2
从设备承包入手,逐步过渡到项目工程总承包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87年为甲钢铁公司设计1260M³高炉本体和工厂的设计时。设备采购承包却交给机械部重机公司,经院领导出面协调,甲方和重机公司同意我院参与设备采购分包;与此同时,乙钢1260M³高炉也是钢设总院设计,冶金部设备公司(兼冶金部设备司职权)承包设备,本院参与分包。
我们虽干的是分包,所有的设备采购清单和标准、非标设备技术要求,技术谈判都由承包部组织各专业完成。但确定供货厂家和价格则由他们决定。设备质量也主要靠设计院技术人员把关。当然从分包中也收取一定费用,设计院比单纯设计多了一笔收益。同时,也因此掌握了钢铁行业的优质制造厂家名录,结交了朋友,为此后承包工作带来便利。
搞了两座高炉设备分包,掌握了高炉设备承包的程序,充分显示设计院承包设备的优势,在为丙钢铁公司设计1350M³时,去丙钢公司设备处苦口婆心说服了设备处领导,同意由设计院总承包高炉设备。
我们高兴的劲还没过呢,第二天下午召开高炉开工大会,冶金部设备公司处长坐在主席台上,宣布设备承包时,治金部设备公司总承包,设计院分包。你说上哪儿评理去。会后设备处长找到我们说,设备公司是主管我们的上级,评级评奖都是他们说了算。我们只能无奈的说:理解理解。
3
质量信誉是拓展业务的灵丹妙药
我们在承包采购设备时,选择原则是不以国营、合资、乡办企业划线,而是以制造质量、准时交货、价优和售后服务及时为原则。
我们曾为韩国提供一座步进梁式炉钢结构,制造商是大名鼎鼎的沪东造船厂,钢结构的制造质量不成问题,就是在除锈涂漆环节上出了问题。防锈漆涂的很厚,已经影响安装,遭到用户抱怨。此后不久应美国一公司要求为韩国提供环形炉旋转炉底、耐热铸件及炉体全套钢结构。我们选择为伊朗锰铁项目做过除尘钢结构的乡办厂。
设备制造按期完成。美国派质量控制(QC)工程师验收,美国工程师工作极其认真,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问题,厂方跟踪整改,美国质量控制工程师验收后为制造厂签发质量优秀证书。这是一次成功的对外国的设备承包供货实践。
4
天赐的工程承包机遇
上世纪九十年代钢铁工业遇到一次不景气时期。也还有厂家建新项目。江阴某特钢公司就是一例,要在长江沿岸建一座50万吨/年短流程特钢棒材生产厂。
主要工艺设备炼钢直流电弧炉、大方坯连铸机和棒材轧机全套从德国引进。轧钢加热炉日本中外炉公司做技术设计,国内作施工图设计。江阴特钢项目正赶上国家紧缩信贷,贷款利率年息15%左右,仍然贷不足建厂总投资。甲方想出变相集资的办法,甲方与乙方签合同时,规定甲方只支付30%的合同款,余额要求乙方带资实施,乙方带入资金按15%年息计,项目结束本金利息付清。
当时粥少和尚多的形势下,乙方只有认可才能拿到合同。该项目是设计院做的工厂设计,前期甲乙双方合作的不错,两家领导相处的关系比较友好。在步进梁式加热炉承包环节上,炉子公司出了问题,甲方甚为恼火。无奈之下,院领导徵求承包部意见,承包部表态,在技术管理和人员配置等,承包该项目没有问题,这可是一次真正意义上交钥匙工程,天赐良机舍命也干啦。但要解决带资难题呀。
承包部把工程折分几大摊,分头找信得过的设备制造商、施工单位,把合同必须垫资70%,甲方承诺年息15%。如实告知设备制造厂和施工单位,可否愿与我承包部同舟共济完成这项任务。
让我们高兴地是所问朋友异口同声支持我们。经过汇总测算,如果组织得力,我院不必垫钱也可实施该工程。几天之后,承包部到江阴与甲方签了步进梁式炉总承包合同。虽然合同标的才三千多万,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完全符合EPC要素,实现从设计、设备材料供货、施工建安、冷热试车,投产后产量、加热质量及热耗等合同规定的考核,指标全部达标,经甲方验收合格,交甲方生产,该工程才园满结束。工程决算后,还是有比较好的收益。
该项目除了经济收益尚可,无形效益更大。
通过该项目承包部当时十几人,基本都去现场磨练过,从实践上掌握承包诸环节,学会与甲方、供货商和施工单位打交道的艺术,锻炼了当承包项目经理的管理和领导本领。后来各自承担项目都能独立完成。正是这几位骨干在2002年之后中国钢铁工业真正大跃进时。在大量承包项目中大展拳脚,出色完成任务。
其二,我承包的炉子的设备制造质量甲方验收认可是国内最高水平,我们的施工队伍从来不给甲方出难题,例如,施工验收炉子基础有膨模,地脚螺栓埋设有较大误差(基础施工时已发现问题要求x冶调整未果)等都是自己处理,吊车配合经常出问题延误我方施工进度等都是自己争抡时间解决,保证工程进度一切都按网络计划表运行。
甲方开始对我们不以为然,注意力都放在轧机安装上,不久他们发现炉子建起来了,轧机安装进度却一再拖期。有对比才有鉴别。甲方领导对乙方承包的炉子没费多少心思,却已经建起来要烘炉啦。甲方领导开始认识到搞工程承包这事儿好,我们甲方真的少操心呀。其效果是甲方从此认可建设项目总承包的优势,并在他们后期的扩建工程中多次采用总承包这种先进的基建模式。
5
工程总承包把本院创新设计的产品主动选用在承包工程中
本院冶金设备室是做非标设备设计的。在轧钢棒材轧机、飞剪、高速线材轧机及冷床等设计了一套完整设备图纸,并择选制造厂曾为生产厂制造过该类设备。承包部先后将设备室设计的36米/秒无扭高速线材整套轧线出口到印尼,并派专家指导安装投产;又将45米/秒无扭高速线材整套轧线卖给日本NKK出口到越南,并派专家指导安调,投产顺利、达产快。这些工作没有成立承包部之前都是做不到的,其收益比单纯设计费高很多。
整套采用冶金设备室设计的棒材轧机生产线设备,是在xx钢厂30万吨棒材车间管理承包中实现的。x钢棒材厂原生产车间轧机装备落后,总产15—18万吨棒材。
厂方硬要在原厂子的原料和成品跨里新建一套30万吨无扭轧制的棒材生产线。厂房跨度窄,就算免强能布置下轧线,但厂房长度已限死,无论如何放不下18架轧机、飞剪和冷床。合同规定我们,在投资限额内和限期完成该项目才支副承包管理费。
甲方是本院的老客户,既然信任我们也不便堆辞。在此情况下,充分利用我们技术优势,推荐本院设计的整套轧线设备。初轧机为平立交替无扭紧凑式,中,精轧为平立交替短应力线轧机,初中轧后的剪头剪和碎断剪,精轧后高速飞剪及新型冷床、定尺剪等一应俱全。因为承包合同对设备采购金额有严格限额,工期卡的紧。苏冶和西冶等厂家不但在价格上给予较大优惠,而且都作到了按时交货。棒材生产线在限定的投资和工期内,顺利投产和达产。用户对我们由缺乏信心到相信了我们承包的能力和优势。
x钢棒材生产线管理承包中,还向该厂推荐国内刚刚出现的单一高炉煤气为燃料的蓄热式加热炉。这座90吨/时高炉煤气蓄热式加炉是世界出现的第二座。彻底解决了该厂加热炉燃料难题。
利用设计院的技术优势,采用先进装备,在一般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条件下,建起年产30万吨棒材的现代化生产车间,用管理承包的方式实现了。这一优势是一般工程公司无法实现的。
6
国外项目案例
前面谈的都是国内承包的故事,设计院有承包资质,在国外项目工程承包中也有了主动权。
人材济济,具有技术优势的设计院很长时间竟然没有对国外承揽工程的资格。尽管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院就在泰国等国家拿到工程项目,(主要是轧钢加热炉、热处理炉)除了设计还要为甲方采购设备、材料,在现场指导施工安调,甚至亲自动手操作,无意中介入承包的EPS工作。可是,合同必须由主管的xxc签,他们拿外汇、拿大头,院里只拿打工费和比例不高的收益费。甚至个别项目按合同规定应付给设计院的费用也敢挪用。让它管辖的单位怎幺愿与它合作。
九十年代xxIC在印尼拿到一座中板轧机配套的推钢式板坯加热炉项目与我院合作。xxIC是对外总包商,掌控合同外汇总额;xxIC根据我院报价与我院签的是人民币分包合同。该项目为典型的EPS承包,我院设计,设备材料采购,现场指导施工冷热试车,投产。这次与xxIC合作两个公司是平等关系,他们有外贸经验,我们有技术专长,互相尊重。单位之间和人与人之间,无上下级关系,工作在一起很自在友好,结下友谊。有了两个进出公司对比之后,自揽的国外项目,在权限之内自然去找能平等待我之进出口商。
机会不负有心人。
九九年下半年从朋友处拿到伊朗xx550M3高炉设备询价清单,清单含高炉、热风炉所用设备及高炉鼓风机。我们用极短时间逐项报价,很快得到伊方反馈,要求我们派人进行技术澄清。当时我们没有进出口权,当机立断与xxIC联系,立马得到他们支持。并同意解决出国手续和承担出国费用。一下子解决了我们无力解决的难题。选派几位专家出国,xxIC派团长,一行八人闯向伊朗。
一旦和伊朗钢铁工程公司设计单位人员接上头,他们发现“真人”来了。技术澄清时,才知道我们两家是苏联一个师付教的,不同的是我们已经出徒,可以设计现代化高炉,他们才学着把苏联设计的1053M3高炉缩小到550M3。所以,他们选的设备有大马拉小车之嫌。我们不但说清设备用途性能,还向他们推荐更先进的新型号设备。高炉鼓风机的选型依据,成了中国专家的授课了。设备设计与制造标淮都来自一个老师的,他们很快下决心选择我们为供货商。
签合同时的技术符件都是伊方提出我方审订的。此时我们亲眼看到xxIC与外国公司打交道的娴熟手段和商务谈判的技巧。这是我们暂时还不具备的。
此行,在伊朗钢铁行业创下很好的声誉。此后,我们的供货设备质量,在伊朗也创下极佳信誉。在供货期间,伊方主动邀请我们参加哈马丹100M3高炉EPS投标,设计院与xxic联合体再次战胜几家竞争公司一举中标。这些国外项目运行中,让我们深深认识到在国际项目竞争中技术实力和信誉才是中标的法码。并且,必须按国际通行的FIDIC条款签定EPC合同。
本世纪初开始,中国钢铁工业又迎来一次大发展。设计院从单纯设计延伸到工程承包已经走过十多年。己经培育了一批娴熟掌握了工程承包运行的人材,按章就序主持项目的开发运行等操作。积累了国内外工程承包业绩,树立起良好的信誉。组建了一套可信赖的设备制造,材料供应和施工建安群体。因此,当钢铁工业发展高潮来临时,设计院的工程承包体系,如鱼得水,大展神威。国家又授予设计院进出口权,在国外已有良好声誉。所以,也改名为工程公司了。
伊朗项目合同签订后,退休了。2006年国外项目来了之后又与xxIC、xxEC合作参与国际钢铁项目的投标,中标和实施。
下一步也可写点参与国际项目亲身经历的一些思考。上面讲的一些小故事,在国际项目竞争和中标后运行都有内涵的显现。以上随笔式写了承包部的一些真实故事,无心者看完会心一笑,有心者应能理出点意思吧。
最新内容请关注公众号:Uncle创在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