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总有一天你要失去它。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尼采

写在中考和高考之前,也希望家长们能多些关注~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1. 《国民心理健康报告》:国内有24.6%的青少年有抑郁症状表现,近四分之一;

2. 国家卫健委做的研究:17.5%的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时点患病率,近五分之一;

3. 南京脑科医院在柳叶刀上发表的数据:中国中学生群体中,非自杀性自伤(自我伤害倾向)的发生率高达27.4%,近三分之一;

4. 初中生的抑郁症检出率约30%,高中生抑郁检出率约40%

5. 儿童蓝皮书显示:双减之前我国60.4%的儿童参与课外班,中小学生睡眠不达标率为78.30%;

童心脆弱,请用心呵护成长

还要看吗?相信大家已经不愿再看下去,这不是贩卖焦虑,这是事实数据,我们的孩子已经难以承受如此之重的压力。数据触目惊心!这个话题实在太过于沉重,在看到这些数据的同时,既感到心痛,又感到惋惜,

我们不禁在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孩子们如此的不快乐,在关键成长期连睡觉都成了奢侈,甚至于抑郁和自我伤害?

身为父母者,也会自问,我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不能理解,我倾尽全力的培养孩子,为什么结果不如人意?

是亲子关系问题?

是教育问题?

是社会环境问题?

还是疫情三年,足不出户惹的祸?

只怕都脱不了干系!社会环境问题涉及经济发展和就业,是引发家长焦虑的主因,最终由家长转移给了孩子;疫情三年足不出户,让孩子的社会活动减少,也有原因。但不是重点要素,这里不做太多论述,咱们来聊聊亲子关系和教育。

一、亲子关系:

  1. 有种孩子叫作“别人家的孩子”有种好叫作“我都是为了你好”有种工作叫作“考上好大学,找份好工作”这三种话术,是很多家长们经常教育孩子时说的话,我们自觉无错,但无形中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我们不但没有帮到孩子,反而成为压倒孩子的最大帮凶。家长不断的将自己的焦虑和社会逻辑强压在孩子身上,让他们无所适从,不知我是谁,不知自己为何而生,为何而活,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是为了学习,是为了分数,还是为了完成父母的要求?于是,想不通了,于是,抑郁了.

  2. 孩子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我们的少年时代是学雷锋,学赖宁和五讲四美。而他们却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处于一个内卷到极点的时代,处于一个社会环境复杂多样的时代。他们生下来就有手机和电视,就有游戏和各种社交软件。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已经和我们的认知范畴大不一样。当我们还在拼命要求孩子学习,以分数来证明自己的时候,他们却觉得自己的爱好与天性被扼杀。

  3. 建议家长们更多的应该帮孩子真正的减压,从关注学习改为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多点陪孩子运动,多点与孩子共同接触一些新的事物,引导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放下分数,放下价值观的分歧,放下各种各样的要求,无论成绩如何,只要有了坚定的信仰和精神,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有未来的发展,才能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二、教育问题:

  1. 教育近年来不断的改革,双减政策、强师计划、睡眠令、公平教育、有效教学。毕竟教育是国之根本,国之大计,国家也在不断地给学生减负,希望能让教育回归本位。但无论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精英教育,哪种教育都无法改变传统教育的范畴。不断的改革,但改革却是治表不治里,实际问题依然存在,教育的分数至上,学校的教师升学率考核,学位政策的倾斜,像一把三刃剑,内卷激烈的环境下,学生、家长、教师,都觉得苦不堪言,学生连基本的生理睡眠都无法满足,教师批改试卷到欲哭无泪,疲惫而无效,成了三输的局面。所以不要完全寄望于教育改革,应寄望于教育制度的完善和人性化。

  2. 徐凯文教授很好,就像徐教授和他孩子的对话一样,他问班里有没有厌学的,结果孩子的回复是:“现在还有不厌学的吗”?徐教授也论证了一个很好的问题点:考试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而不是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考试。学生们觉得学习知识是很有乐趣的,但如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那就很无趣了。所以就厌学了!

  3. 建议学校和教育部门能更好地制定选拔学生升学的机制,应试教育被垢病已久,虽然目前仍然无法完全脱出应试教育和分数至上的笼子,没有办法进行所谓的人性化教育,但可以尽量让教师和学生们摆脱以分数论英雄,以升学率评职称的现状。每一次哪怕进步一点点,都会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空间学习和更有创造力的发展。

写在最后:

还是尼采那句话,孩子不是你的续集,也不是你的番外篇。

为人父母者,不要只在乎他们飞得高不高,远不远,要关心他们累不累。

教师们要向顾明远先生的教育四条看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篇幅太短,难以尽言!

请放下你的手机,请放下你无效社交的酒杯,请放下你那莫名其妙的焦虑,多点陪伴,陪孩子打打球,谈谈心,走一走,品味这美好的人间温暖,天伦之乐,幸福家园。

举报/反馈

天寒o翠袖

730获赞 148粉丝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