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自尹(1928年3月22日—2019年3月7日),男,浙江宁波人,中西医结合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华山医院中医脏象研究室、中医科、中医教研室主任和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
沈自尹于195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学系;同年分配至广州岭南医学院工作;1953年8月进入华山医院工作;1985年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讲学;1990年被日本国立富山医科药科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并赴日讲学与科研一年;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讲学;2019年3月7日7时22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华山医院逝世,享年91岁。
沈自尹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的开拓、肾本质的研究和传统老年医学研究。已培养博士生3名,硕士生7名,博士后1名,现在研博士后1名,临床带徒1名。
严世芸(1940- ),浙江宁海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现为国医大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副组长、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等。他的学术研究方向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中国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及学术经验等。曾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2次等,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2020年获得第五届张安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
临床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各种疑难杂症,比如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心肌炎、脑中风后遗症、失眠等各种疑难杂症。
蔡淦,男,生于1938年8月,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曙光医院中医内科督导,上海市中医脾胃病医疗协作中心主任,上海市中医内科学会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学会顾问。1995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评定为名中医。200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为中医脾胃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2003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评定为国家级名老中医,继承指导师。2017年获“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消化内科的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胃肠道肿瘤、胃肠道息肉等。
俞瑾,女,1955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国际妇科学术权威,被誉为“世界外婆”。 从事生殖内分泌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医教研工作近50年,连续7年主办全国专业学习班,对妇女从幼年期到青春期、生育期、围绝经期和老年期的妇科病进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和试验研究,疗效显著,观点创新,研究项目共获上海市及部级科技奖17次。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及重要杂志发表论文130余篇,获论文奖9篇,在中国大陆及台湾、美国、法国、德国等出版专著26部。
擅长于生殖内分泌学和中西医结合妇科,始终坚持临床和实验研究相结合诊治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症、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卵巢早衰、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围绝经期等妇科疑难杂症。
凌昌全,男,汉族,中共党员,1957年7月生,安徽怀宁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中医医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医肿瘤研究所所长。1992年博士毕业进入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历任长海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主任、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主任,199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1998年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中医医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医肿瘤研究所所长。
长期致力于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肿瘤的临床与研究,擅长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肝病、疑难杂症等。
石印玉(1942-),男,江苏无锡人,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上海市住院医师培养指导丛书—中医骨伤科学》副主编。
曾先后担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院长、上海市中医研究院骨伤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骨伤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审批委员会委员,上海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等。
《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临床前和临床评价指导原则》出版人;主持研发上市新药“芪骨胶囊”;发表研究论著2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23部(种)。申请发明专利4项。
专业擅长:中医骨伤科、骨折、骨质增生、疏松及骨关节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