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晓蓉学姐教育论,欢迎点赞「关注」,每天为您分享学业生涯规划、高考志愿填报、各类招聘信息解读、考研院校选择、各类学习成长干货。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都认为文科生比理科生和工科生更难找工作,更难上一本大学,更难在社会上立足。但是,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事实上,文科生和理工科生一样,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文科生的学科涵盖面广,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文科生所学习的学科包括历史、哲学、文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这些学科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学科,文科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现状和未来走向,为社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和建议。
其次,文科生拥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文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分析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各种问题,更注重人类社会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些素养和责任感是文科生在工作中具有的优势,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文科生的确面临着一些挑战。
文科生在大学考试中的竞争相对较大,很难进入一本名校,这也导致了文科生在毕业后找工作时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其次,文科生的就业方向相对较窄,很多人只能选择从事教育、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工作,而这些领域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竞争也相对较大。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忽视文科生的重要性和价值。在社会发展中,文科生所提供的思考和建议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对于文科生而言,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社会需求,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反正肯定不属于文科生。根据2022届的数据,文科毕业生比理科毕业生月薪差不多低了2000块。前有北大中文系屠夫陆步轩,后有北大法学硕士辞职送外卖的张庚。
看到这样的新闻,路人只能摇头,谁让你读文科了,哪怕你是毕业于顶级院校。文科两个字仿佛有毒,月薪3000招不来工地搬砖的,却能招来一群文科生。我问天问大地,这年头文科生找工作究竟有多难?
高一文理分科的时候,哪知道你的未来生活可能就糊里糊涂的被决定了呢?文科生这一路打怪升级被卡脖子的第一关其实是高考,从高考开始,绝大多数文科生就注定了根本上不了好大学。
以高考大省河南为例,2022年河南参加高考的文科生32万,理科生47万,比例约2 : 3,其中每三个文科生中就有一个能上本科,而15个文科生中只有一个能上一本,理科那边60%的人都能上本科,每四个理科生就有一个能上一本。
更直观点,上线的理科生人数跟整体文科考生人数相当,河南只是一个缩影,笔者手工统计了2022年全国20个省高考情况,像湖北、河北、安徽、江西,文理考生人数接近1:1,但是本科上线人数相差近一半,基本人数更能高达1:4。
从这20个省市的整体情况来看,一本率的对比更是惨烈,文科生可能要付出三倍甚至四倍的努力才能跟理科生上同个档次的大学。大数据证明你爸你妈是对的,他们比你更早看清了现实,理科生的确比文科生更容易上大学,而且更容易上双一流大学。
笔者单独做了一份数据统计,发现从2009年到2019年,仅招文科生的一本专业数量从来就没有超过20%,2017年全国高校本科506个专业中,文科专业只有不到200个,其中热门专业文理兼收。
但文科生想学理科没门,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结构性的矛盾也完全没有要转变的意思。今年教育部批准新增了37个本科专业,理工科占了25个,其中开设人工智能的大学最多。
看着文科这边新增的专业,我突然有种失业的恐慌。是的,毕业找工作才真正打开了一个文科生的地域生存模式。文科生找工作从来都很难,2012年本科就业率排名前50的专业中,有41个是理科专业。
十年过去了,世界没有任何变化,2022年度就业率排名前50的专业中,理科专业43个,就业率吊车尾的五个红牌专业全部来自文科,其中四个已经连续三年被红牌警告。
而绿牌专业全部来自理工科,这种就业率上的失调几乎从中国有大学起就开始了。民国时期的大学生在四万万人口的庞大基数中堪称人中熊猫。同样是熊猫,文科熊猫的失业率就更高。
根据民国教育部对1933年、1934年专科以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没就业人数占13%,文科的失业率是理工农医的三倍,跨专业就业几乎成了必然的选择。2022年文科毕业生选择本专业就业的概率仅有15%,跨专业加灵活就业的人数多达65%,部分文科岗位甚至有向理科倾斜的趋势。
反正大家都说文科能做的工作谁都能做,哪怕头顶双一流和海归的光环,文科生也只能是找工作领域的精英气儿,读研留学,一路刻苦学习,花费大几十万,最终拿到的只有几千,这种不平衡更是拿捏了打工人的命脉。
薪资赚钱的专业里,永远没有文科的名字。在不赚钱的专业中,文科扎堆出现,中国语言文学类排到了40位,可怜的教育学和历史学,纵横古今3000年,薪资只能垫底,比平均薪酬还少了1000块。
随着工龄的增长,文科和理工科的差距越来越大,计算机工资本来就高,涨幅更高,垫底的还是你教育学和历史学,教育历史手牵手,谁先掌薪谁是狗。2020年,湖南文科全省第五的留守女孩钟方荣报考了北大考古专业,吃瓜群众说他自讨苦吃,出身已经够惨了,高考还不把握机会选择金融,反而走向文科的深渊。
顺带一提,复旦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低于90%的院系只有一个,就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更深层的影响在性别方面,文史类专业里超七成是女生,在理工科女生比例不到1/3,就算是同样的专业,女生的薪资就是比男生少,整体平均少了700元。
当代文科生就业的压箱底大招就是考公,然而这一招却也是杀敌100自损3000。文科生考公务员,首先要过的就是专业关。国考中几乎99%的岗位都有专业限制,经济类专业最为吃香,而计算机类的招录人数已经超过了汉语言文学、法学和新闻等老牌热门专业。
至于考古、古汉语这种冷门中的冷门,考公里只能报考不限专业的岗位。在不限专业的岗位里,最夸张的一次是2012年名门中央办公厅接待处主任科员机以下这个职位招录比高达9837 : 1,真正意义上的万里挑一,遇到不可抗力,文科生就业的脆弱尤为明显。据统计,像设计咨询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下滑最明显的这些几乎都是文科的绝对领域。
大概要从1952年的院系调整说起,根据苏联专家阿尔辛杰夫的意见,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工程师、医生、农业专家这样的专门人才,而不是文科生这种大而无用的人。在这次院系调整中,许多文科专业被直接砍掉,文才法三科学生从22.5%减少到9.6%。
直到1998年的高校扩招,为了争取国家的建设经费,大学们开始增加自己的学科门类设置。增加什么学科呢?培养理工科学生需要消耗实验资源,成本大约是文科生的七到十倍,那当然是培养文科生能赚钱。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电力、邮电、航空航天大学也有文法、经济学专业,那几年文科专业野蛮生长,遍地开花,直到今天接近饱和,后果就是你也不知道你学的公共管理究竟能管啥,即使你天赋一顶文科也没有国家级的奖项,恐怕也只有学莫言拿诺贝尔奖才能证明自己。
灵活就业也就是瞎搞,成了我们文科生找工作的最好出路,以文艺创作者为代表的自由职业者和新媒体、新零售从业人构成了灵活就业的大多数。不难看出,这些大多数大多数来自文科。
2022届自由职业者平均月薪4187元左右,基本上与文科生的平均薪资持平。当然,自主创业当老板赚的还能再多一点。文科生太多会拖累经济增长,但这是文科生的错吗?
衰落膨胀,又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文科的低迷并不意外。再深入一些,这也是大学教育的困境。读书有什么用?就是为了赚钱吗?刘晴教授说,好像价值观没有用了,利益有用,但如果没有价值观,你都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的利益。
一个文科教授振聋发聩的呼吁,也不过是一个热搜,看过就算了。虽然我们呼吁人才多样性,但现实尤为残酷。我是个文科生,你问我读文科有什么用?我没有办法很清楚的回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经受着找工作的困难,自觉辜负父母心事。但是那些曾在人文海洋中领略到的那些有趣而无用的时光,也是我最美好的回忆。
总之,文科生的价值和重要性不亚于其他学科的学生。文科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所具备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是非常宝贵的,这些素养和责任感也是社会所需要的。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尊重和理解文科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大家可以关注我,我是晓蓉学姐教育论,在我个人主页通过各类小程序,对高考志愿和考研院校进行填报,通过大数据、大分段对各省招生人数、计划及分数进行详尽的了解,欢迎大家留言点评,有更多问题可以点击下方「问一问」卡片找我面对面咨询。